本來就沒打算能得到什麼答案的楊信塵聽到這個回答更加覺得沒趣,搖了搖頭,說了句“算了”,轉身就走。
到現在都不知道對方叫什麼名字的鍾毓秀喊道:“喂。”
楊信塵沒做理會。
鍾毓秀接著喊道:“現在我是正式請你過去,等我爸請你的時候,可就由不得你了。”還將後麵那個“請”子故意加重了語調。
楊信塵丟出非常客氣的四個字“恭候大駕”,就自己走了。
等楊信塵走遠之後,一個人在廁所裏的鍾毓秀一跺腳,哼了一聲,也匆匆的走了出去。
楊信塵其實也挺納悶,怎麼會攤上這種事,以前在六中的時候,也不是沒跟人打過架,隻不過後來六中的人都知道他楊信塵是從小練武術的,也就沒人再敢向他尋釁滋事,甚至楊信塵都成了他們那個班級的護身符。
要是他們班的哪個同學惹上事了,隻要不要臉的報出楊信塵的大名,一般都會好辦許多,而在這方麵楊信塵也不介意,畢竟都是同學,拿他的威名嚇唬嚇唬別人,隻要不是太過分,倒也無所謂。
現在即便是不小心的碰到練武術的同行了,找他一個年輕人又是什麼緣故,楊信塵鑽牛角尖的性子上來,想不通的事也要硬想,想著想著,想起他們家老爺子以前給他說過的一些話。
他家那位既沒有顯赫名聲也沒有什麼光輝曆史,卻被一些人永遠記住的“老爺子”楊俊山,曾跟他說起過他們家太極拳的傳承由來,說是如今這太極拳流派太多,大抵能算得上主流的也就是陳氏、楊氏、孫氏、武氏、吳氏這幾個。
但他們這一派,都不是以上派別。
據說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自稱武當弟子的張姓拳師,傳至他們楊家的一位先祖。
說起來他們跟如今人們熟知的最初陳氏才是同出一脈,隻不過後來又出了一位天縱奇才的楊姓大師,從陳家那裏學得太極拳,後來發揚光大,可謂是震古爍今,成為了現在最正宗的一脈“楊氏”太極。
而他們這家“年齡”更大的楊氏,卻一直都是默默無名,這也跟家族傳承和經曆的年代有關。
或許是自楊信塵爺爺楊俊山之前的他們家每一位傳人都是靠行醫坐診為生,並不像別的派別開館傳武,才會導致今天的籍籍無名,也或許是他們家從來沒有到外麵爭名奪利的習慣,才使他們這樣安然自得。
那時候說了一大堆不知道楊信塵有沒有聽懂的話之後,最終楊俊山意味深長的對楊信塵說道:“究其根本,中華武術本就同出一係,百川終納海。而我太極,更是同出一家,以後你碰到同練太極之人,不管哪家哪派,都要禮讓三分,切不可學你二叔。”
隻不過老爺子沒有講,楊信塵也不知道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不管南北“武林”還是是香港澳門,都有一個傳奇,就是有兩位來自大陸西北,人稱“逍遙二仙”的楊氏兄弟,幾乎打遍了整個華夏的武術界。
後來楊信塵上了高中,接觸了電腦、網絡,這些可以“無所不知”的東西,也查了不少資料,了解了一些從電視上接觸不到也更有可靠性的東西,漸漸地,楊信塵發現,原來我們華夏的國術,依然是百舸爭流,博大精深。
之後楊信塵也試著向一般跟他看不出來是父子關係的楊蕭特意“請教”過這方麵的問題。
而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
一向眼高於頂的楊信塵,當時就毫不猶豫的賞給楊蕭“淵博”二字。
而當時的楊蕭卻一臉不以為然的跟楊信塵嘻笑道:“淵博不敢當,不過這些東西都是你老子我當年玩過的。”
楊信塵當時嘴上罵的“吹牛”,其實心裏早就讚賞無數個“牛逼”了。
所以剛才楊信塵能一眼看出鍾毓秀出的是形意拳的架子,還是全靠楊蕭那半開玩笑的講解。
最後楊信塵得出的結論就是,那群不知來曆的人應該是要向他挑戰,根據楊信塵的推斷,說具體一點就是,那些人要用形意拳來挑戰太極拳。
因為楊信塵知道,習武之人沒有幾個不是爭強好勝的,而且每一個沒有吃過大虧的人,都是自信心爆棚的。
所以楊信塵懶得理會,因為他對這個真不感興趣。就這一點也讓他家老爺子楊俊山感到奇怪。
當年就是因為猶如雨後春筍冒起的各路拳家,如,洪拳譚腿、少林詠春、形意八卦、八極二郎等等的各家各派,吹噓自己的同時將太極說成是“軟拳”,於是楊家兄弟開始東行南下,最終打出了“逍遙二仙”的稱號,其實那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知道,還有另一派“楊氏太極”。
而楊信塵一直對自家的拳技名聲和真實地位顯的漠不關心,正是他不圖虛名這一點,讓楊俊山對這個大孫子倒很是滿意,但楊信塵一向我行我素的孤傲性子卻又讓老爺子有一點奇怪或者是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