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真後悔自己當初動了情,明知道是任務,卻與你的敵人產生感情。
其實他也不愛我,為何要了我。
雖然我帶著目的接近他,但我內心沒有想過要傷害他。
可卻被他傷害得體無完膚、傷痕累累。
我換了這七佰七拾七刀的皮,每一刀都似割肉般疼痛,歲月洗卻不去我的傷痕。
隻有秦瓊翼國公問我,疼嗎?
我說,疼!
突然好想依賴在他身邊,再做一會女子。
可我開始膽小了,我不敢愛了,我害怕受傷、我害怕傷心欲醉、醉生夢死的感覺。
這比七佰七拾七刀換皮更疼痛。
那一夜,秦瓊翼國公講了許多他和程咬金的故事。
程咬金原本家住濟南,幼年喪父,與秦瓊是總角之交,後隨母逃荒至曆城,與秦瓊分別。長大後,程咬金販賣私鹽,打死捕快,判了死緩,坐牢三年,恰逢隋煬帝大赦天下,釋放出獄。
出獄後,程咬金受母親教誨,要幹正經營生,去賣柴扒,卻遇上響馬尤通。尤俊達有意要騙程咬金做強盜,教他斧法,程咬金總學不會。程咬金夢中有一位老人教會了他全套精妙斧法,醒來演練,卻被俊達喝破,隻記得三招半,這就是所謂“程咬金三斧”。
是哪三招半?
程的記性不是很好,他一般是先說名字,然後才能想起招數。
第一斧:劈腦袋 用斧頭從上往下砍,無論對方攻擊不攻擊他,程因為隻會這三斧子,所以大發拚命,而對方往往方寸大亂。
第二斧:鬼剔牙 在對方橫武器招架時,收斧頭,獻斧纂,攻擊對方麵部,由於速度快,對方一般都使用鐵板橋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 在二馬錯蹬時,回身橫掃,由於對方前招為鐵板橋,剛起身,很難躲閃,所以這三斧子很厲害。
後來在秦瓊的指點下,程又自創了半招,後人也有管程的招數叫三斧子半的說法。 “三道板斧”變成歇後語,意思是“隻會幾招”。
程咬金的前三斧半,威力無比,很多對手迅速崩潰;但隻要挺住不敗,差不多就變成程咬金落花流水了。所以,程咬金三斧可說是一試金石,不能頂住的人是無法進入好漢排名的。
程咬金頭一次當強盜,就做了筆大買賣。靠山王楊林的義子大太保羅芳和二太保薛亮,護送皇綱進京,他們打著靠山王的旗號,以為平安無事,誰知半路殺出程咬金;二人敵不過三斧半,落荒而逃。
程咬金“少驍勇,善用馬槊。”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統治殘暴,驕奢荒淫,連年大興土木,不斷對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後,義軍相繼發展到百餘支之多,每支義軍少則數百人多至10餘萬,但規模都不是很大,同時也沒有政治目標,基本上是流動作戰,四處搶掠。程咬金為此聚集鄉裏豪傑共保鄉裏,以備義軍。經過七個年頭戰爭磨煉,農民起義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逐漸克服地域觀念,散而複聚,走向聯合。至大業十三年左右,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三支強有力的起義軍,即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和杜伏威、輔公柘領導的江淮義軍。
到了此時,程咬金這種地方的自保勢力已經無法維持下去,最後投奔了瓦崗軍李密部。瓦崗軍原為東郡韋城(今河南浚縣東南)人翟讓所創,曾多次粉碎隋王朝的進剿。大業十二年(616年),曾參加楊玄感起兵的隋貴族後裔李密來到瓦崗寨,李密長於謀略,使瓦崗軍取得了一係列勝利,翟讓遂主動推李密為主,上其號魏公。李密掌握大權之後,政治野心逐日暴露。為保住個人獨攬大權,他拉攏重程咬金、秦叔寶等新歸附的人,以二人為“內軍”驃騎。“內軍”是李密從軍中挑選的8000個“勇士尤異者”,隸屬四位驃騎將,又分為左右兩隊,主要任務是保護李密。李密對內軍十分滿意,常說:“此八千人可當百萬。”此後程咬金改名為程知節,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正在瓦崗軍新老勢力矛盾逐漸尖銳化之際,李密搶先下毒手,設計斬殺了翟讓,獨掌大權。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隋洛陽守將王世充挑選精銳兵馬2萬餘人,馬2000餘匹,屯兵通濟渠(今河南孟縣境內)南,在渠上架起三座橋,以便與瓦崗軍決戰。李密在邙山南麓擺陣迎戰王世充,程知節領內馬軍,與李密安營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市北)上,單雄信則領外馬軍,安營在偃師城(今河南偃師東)北。王世充部隊到達後,立即派出數百騎兵攻打單雄信。李密派程知節和裴行儼前去支援。裴行儼率先衝向敵陣,結果中流矢墜馬。程知節前去營救,立殺數人,王世充軍稍退,他乘機抱起裴行儼撤退。由於載了兩個人,程知節的戰馬負擔過重,被王世充軍追上。程知節不忍將裴行儼丟下,結果被一槊刺中,“刺槊洞過”,程知節回身折斷其槊,將執槊之敵斬於馬下,王世充軍不敢追趕,二人這才返回本軍。此戰,由於李密指揮不利,瓦崗軍包括程知節和裴行儼在內,共十餘員驍將遭受重創,實力大損。不久,李密戰敗降唐,瓦崗義軍失敗。
瓦崗軍失敗後,程知節和許多將領因走投無路,而降於王世充。王世充得到程知節後,接遇甚厚。雖然如此,但是二人皆不滿王世充多詐。程知節曾對秦叔寶說:“世充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乃巫師老嫗耳,豈是撥亂主乎?”秦叔寶亦有同感,於是兩人開始找機會離開王世充。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進犯唐朝穀州(治新安,今屬河南),王世充任命程知節為將軍,還任命秦叔寶為龍驤大將軍。王世充與唐軍交戰於九曲(今河南宜陽西北)。程知節、秦叔寶、吳黑闥、牛進達等都帶兵上陣,率幾十個親信騎馬向西跑了一百來步,然後下馬向王世充行禮,說道:“荷公接待,極欲報恩。公性猜貳,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謹奉辭。”隨即投奔投奔唐軍。王世充懾於二人的威名,不敢追逼。
二人歸唐後,唐高祖李淵讓他們跟隨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聞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們,任命程知節為秦王府左三統軍,秦叔寶則為馬軍總管。同李密一樣,李世民也在全軍中挑選了千餘精銳騎兵,皆著黑衣黑甲,分左右隊,由程知節、秦叔寶、尉遲敬德、翟長孫等驍將統領,號稱玄甲隊。每次衝鋒陷陣,李世民都披上黑甲親率玄甲隊作為先鋒,伺機進擊,所向披靡,敵人畏懼。從此,程知節在李世民手下作戰,程知節隨李世民破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又任左一馬軍總管,每次作戰都奮勇爭先。因功封為宿國公。如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在洛陽外圍作戰中,行台仆射屈突通、讚皇公竇軌帶兵巡營,猝與王世充軍遭遇,交戰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隊馳赴救援,大敗王世充軍,俘其騎將葛彥璋,斬俘6000餘人,王世充逃回洛陽。到武德七年(624年),唐擊敗各割據勢力和農民起義軍,統一天下。
程咬金立下不少功勞,後被封為唐魯國公。
聊著聊著,我們聊到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亦是善良美麗的女子,好女人、好媳婦、好國母,曾聽說長孫無忌、長孫無垢兄妹很團結、相愛,被後母趕出家門,從此以後,倆兄妹相依偎命,說一定要拚搏出人頭地,這才對得起死去的娘親。
他們一起放風箏,長孫皇後能把風箏寫字,放飛高空中,且繩線不斷,她技術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