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離開(1 / 2)

軒轅和司徒的武功本來就相差不多,在軒轅做皇帝的時候司徒也是侯爺,那會兒大家一起光明正大的偷懶,沒有像在家族時自律。所以這次比試並沒有分出勝負,小包子的名字也沒有著落。

爸媽認了,公婆認了,老公孩子都有了,蕭曉這一下子多了好多親人,從這時候開始,她才感覺到她在這裏真正的有了牽掛,就算有機會她也不想回現代了。

之前總有種感覺,無論何時她都可以拋下一切回去。

蕭曉做完月子後就準備回宮,雖然很不舍,但她依舊不能帶小包子回去,宮裏等著抓他們小尾巴的人多的是,所以隻能把孩子交給父母照顧。

未央宮內,蕭曉一回來旭兒就立馬跑了出來,心有靈犀似的,見麵後母子倆緊緊的抱在一起,旭兒用他那清脆的小兒聲音訴說著對蕭曉的思念。

假的蕭曉早就在她剛踏進宮裏就飛身離開,她的職責就是在蕭曉有事外出時在宮裏充當貴妃的角色。不被人抓住把柄。

“母妃,母妃,你去哪裏了?怎麼這麼久才回來,旭兒每天對著和母妃長一樣的阿姨感覺好奇怪。”

小家夥現在6歲,正是調皮搗蛋惹人嫌的年紀,伺候他的宮人吃了不是一點兒苦,尤其是在這幾個月。但是每次對著蕭曉都是一副沒長大的樣子。

在蕭曉麵前他就是個純真的孩子,在別人麵前他就是睿智的皇子。下麵伺候的人根本也隻能任勞任怨,蕭曉當然也就不會知道他這幾個月在宮裏的豐功偉績。除非是哪個膽大包天的奴才敢和蕭曉告狀。

蕭曉被先送回宮後,軒轅和司徒也準備帶著妻子離開,但又因為孫子的歸屬問題,他們互不相讓,最後的結果是大家一起走,一起養。至於名字交給夜無情這個父親起。

蕭嫻女和上官碩留了下來,準備在京城玩幾天,待他們把一切準備好後,就一起出發到自閑山莊,然後再往南走,踏上尋寶之路。

幽冥也早就得到了消息,他知道有兩對夫婦進去了督主府,具體他們長什麼樣,是什麼身份,手下人並沒有打探出來。但最重要的是按正常的生產時間,這個時候蕭曉已經做完月子,不會耽誤他的計劃。

他上次對蕭曉失望後也懶得關注這些,他隻需要保證到那個時候蕭曉能夠準時到達,不耽誤他們的行程就行。

夜無情正在做出發前的準備,是時候讓老皇帝歸天了,他發出指令後,伺候皇帝的人把慢性藥變成一種毒藥,放到了皇帝平時用的助興藥物中。

兩天後,傳來皇帝駕崩的消息,據太醫診斷,他是因為身體本就行將就木,又助興藥攝入過多,心肌梗塞而死。

這種死法若是傳出去,一國之君也成了笑話,所以對外的說法一直是皇帝是老死的。

皇帝死後,李公公宣讀遺詔。

奉三皇子朱旭為新主,閑王,熙王在京城守孝一年後趕回封地。無召不得入京。

新帝年幼,命左相右相葉將軍為輔政大臣,共同輔助新帝處理朝政。張閣老為天子師,負責為皇帝教授課業。待其14歲大婚時親政。

這遺召表麵看沒什麼問題,可實際上這就是夜無情讓人偽造的。

沒有直接趕兩位年長的皇子到封地,就是為了先放在眼皮底下,看他們會不會不服氣,做出一些不可饒恕的事情。

安排的三位輔政大臣,左相是蕭曉的父親,不用說肯定是他們這邊的人,葉將軍也是葉家旁係的一個子弟,按輩分來說算是蕭曉的表舅。

最後一個右相之前被他們雙重打擊,已經不成氣候,辦不了什麼事。之所以安排他是因為他還占著右相這個位置,不得不這樣安排。

所以朱旭坐上皇帝後,不需要太過擔心,隻需在有限的時間內好好和師傅學習就可以。張閣老是朝中最公正也是最死板的老臣,但威信甚重,有他當老師,自是極好的。

文有左相和右相,他們門下的學子有很多在朝中任職,自然不會拆老師的台。

武有葉將軍,幾乎所有的兵權都在他那裏,不用擔心安全,也不用擔心有人造反。

等他大婚後自然會歸還政權,安排的這幾個都不是貪戀權勢的人。那時就是需要他大顯身手的時刻。

老皇帝駕崩,新帝登基,奉皇後為聖母皇太後,居慈寧宮,奉蕭曉為慈安宮母後皇太後,追封生母婉嬪為婉皇太妃,其餘先帝嬪妃均移於東六宮。

閑王熙王若表現良好,可接其母妃到封地奉養。

後宮朝中都漸漸步入正軌,新帝雖然年紀小,但本事卻不小,自從蕭曉和夜無情走後,他迅速成長起來。

想來他心裏是有怨的,但肯定也會有思念,所以在這一年裏他才會不停歇的學習,一點也不像7歲的小孩。他需要忙起來以此衝淡他對蕭曉的思念。

他明知道,慈安宮的那個不是他的母妃,可每天還是忍不住去那坐坐,看到那張臉就像看到母後就在宮裏陪著他一樣。

故百姓裏一直流傳著,當今的孝行真是感天動地,知道淑貴妃不是其親身母親後,依舊奉她為母後皇太後,反而隻追封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為皇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