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嫌疑人畫像(以下簡稱犯罪畫像),從名字就可以得到這個是門很逆天的破案偵破手段,需要刑偵人員有敏銳的探查及推理能力。
從犯罪現場留下來的線索或者沒有留下來的線索進行反複推敲,找到共通點,進行刻畫可以了解犯罪者年齡,生活習慣甚至外貌輪廓,最後運用需求把整個人刻畫出來。
劉作人聽高判有犯罪畫像這個能力表現的很深長,似乎對這個外來的破案方法不屑一顧,不過還是想聽聽,沒準有用呢。
“那你說說吧!”劉作人拿出筆記本開始記筆記。
“行,那我開始說了!”高判走到白板前擦掉了複寫筆印記,“凶手一定是男性,大概25-30歲左右,身體有一米八以上,體型很壯,所有案件都是他精心策劃,沒有用特別多的時間就可以實行一起儀式感十足謀殺案,他對受害者方麵有很大的報複心理,如果有這麼強的報複想法很可能受害者曾經對凶手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人格摧殘。”
劉作人問:“你是怎麼得到的線索?可以證明他是多少歲?還有其他細節?”
高判推了推眼鏡說:“通過推倒,現在的情況跟不樂觀,我們什麼都不知道,唯獨通過猜測才可以讓案件推動,剛才劉隊長你也說了……”
劉隊之前說過,案子凶手是現在是接觸的人的不無可能,凶手是以前就有瓜葛的也是不是絕對的不存在,所以按照推倒,在封旭步入社會錢唯一有接觸的就是校園裏麵的人,也就是同學或者歲數相當人,所以年紀鎖定在25-30歲。
關於是否是工作結下的仇恨高判考慮再三全都略過了,因為封旭做的是汽車借貸抵押公司,大部分都是年紀略大的人才進行這類抵押使得資金周轉,封旭手下一夥人都是年輕人,論力氣可能無法完成殺人,身材一定要比現在出現的受害人高大結實,才更容易實施犯罪,根據前幾個受害者的身高判斷凶手為一米八或以上高大壯碩的男性。
“凶手是男人那第四起案子該怎麼解釋?”張國棟問。
“這兩天我一直在七天快捷酒店查監控,找到我們漏掉的人了。”高判拿出手機調出一段視頻,當畫出現一個帶鴨舌帽的男人處暫停了下來遞給劉張兩人看,“前台證詞中說,受害人範軍和一個女的過來開房,兩人都喝了很多酒,範軍狀態最差,女人力氣很大帶著範軍進到包間。”
這個包間恰巧是死角,沒有任何一個攝像頭可以拍到包間房門的情況,高判在他們監控室裏吧案發當天的監控錄像看了一遍。
“我發現帶著範軍進入包間的女人沒有出現,反而有個身材纖弱的陌生男人男人出現在監控裏就是他。”高判繼續說,“凶手要麼是男扮女裝又還原男兒身的男人,要麼是殺害範軍後女扮男裝逃離的女人。”
張國棟問:“這個推斷有點意思,可能是這樣,不過剛才你說了凶手男的,那麼第四起案子殺害範軍後事還原男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