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1)
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主動解決問題—這是勇往直前的顧老師的一貫宗旨。
其實這個問題壓根不需要她費多少腦細胞去搜尋:擺在她麵前的,無非就是和管桐的小日子要怎樣過才能更舒心、更和諧、更無障礙的問題。
可是,就是這樣看上去同樣有著較好職業、受過高等教育、收入也還算不錯的兩個人,若想把小日子過得舒心、和諧、無障礙,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他倆那些在婚後才發現是南轅北轍的愛好與習慣,比如管桐父母的養老問題……都是擺在他們麵前的極大挑戰。
可是,既然已經沒有退路,那麼唯有迎難而上。
思考的過程很糾結。
比如說管利明和謝家蓉的養老問題吧,若是以前的顧小影,她寧願按月給他們不菲的養老金,也不願意讓他們來G城打擾她本來清靜的生活。雖然這個想法有點自私,可是她就算不想她自己,而是去想想管利明給孫子灌輸讀書無用論、謝家蓉因為不識字而不認識公交車牌也不認識路標或者任何店鋪招牌、管利明還習慣管東管西管她顧小影的錢袋、謝家蓉不會使用包括微波爐和洗衣機在內的所有家用電器……天啊顧小影隻要這麼想想都會崩潰!
可是現在顯然不能這樣想了—管利明和謝家蓉沒有退休金,當地也沒有實行養老保險,養老的重擔責無旁貸都落在顧小影和管桐的肩上。按照管桐的打算,他一定會接管利明和謝家蓉到G城來生活;按照管利明的打算,誰也甭想剝奪他帶孫子的權利;按照謝家蓉的說法,就是“孫子在哪兒我在哪兒”!
顧小影一頭冷汗—且不說這老兩口極有可能十分溺愛孫子,單說因為孩子的緣故要三代同堂住在一起,她顧小影就很暈。
《雙麵膠》告訴我們,和老人住在一起,那是相當的麻煩—矛盾此起彼伏,從一開始的相敬如賓到後來的相看兩厭,或許隻是時間早晚問題。
不信?不信就問問身邊已經結婚的前輩們,當然肯定不乏三代同堂還其樂融融的婚姻典範,但仍有絕大多數人會生逃避的心—而且以她顧小影的實際情況來說,暫時也的確不適合和公婆住在一起。所以,經過無比糾結、無比痛苦的思考,顧小影終於理出了這樣一條思路:管利明和謝家蓉的養老問題她顧小影一定要負責到底,但現階段是不能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
詳細點說就是要先給他們老兩口買套房子,再通過定期的同居逐漸培養他們對新生活的適應能力。若是他們將來年老了,她顧小影也會選擇住在一起相互照顧,以便盡贍養的義務。但在他們彼此完成這種相互了解與相互理解的磨合之前,還是分開住比較好。
呼—琢磨完這些後,顧小影終於鬆口氣,心想:這種思考真比寫論文還累人啊!
當然在累人的思考外也有未曾料到的驚喜。
比如,向來不怎麼關心國計民生的顧小影開始看《南方周末》或者《瞭望新聞周刊》了—她是這樣想的,既然管桐能陪她一起看動畫片、法國電影,那她去看看管桐的世界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好。當然凡事不能一蹴而就,像《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之類的報刊她尚無力挑戰,所以也不打算逞能。
可是沒想到,這一看還上癮了—《南方周末》的經濟文化專版、《瞭望新聞周刊》的社會文化熱點分析,不僅鞭辟入裏,而且時效性強、篇篇都能被編到講義裏,顧小影看得茅塞頓開,眉開眼笑地給管桐打電話,隔著一根電話線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