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房子已經建好了,倉庫暫時也有了,就先把運來的物資放到倉庫裏。
灶房,柴房這些就不要用黃土了,砍些木頭,直接搭成草棚子,用起來方便,搭建起來也快,然後就開始墾荒,找個懂種田的打聽一下,一個人能種多少田地,能種多少就先開墾多少,春耕過去沒多久,趕緊種上才是正經事。
陸山想了想之後又補充道,再搭兩個茅房,建成什麼樣子,有什麼用以後會告訴你的,這個先不急,墾荒最重要。
又問了問這些日子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聽到沒遇到什麼問題就放心下來了。
一邊想著還需要哪些人手和工具,想了想後,雖然還需要個醫生,但是,現在手頭的錢財有些吃緊,再說現在還沒幾個人,醫療方麵不是很著急,如果可以的話,他很想自己培養一批醫生,這個時代烽煙四起,戰場上的傷兵是增加醫生醫療經驗的最佳試驗品,雖然有些不人道,但這是醫學發展所必需的。
自己現在還是人手不足,還是需要一些像許氏兄弟這樣隻用包吃住的免費打工仔,自己得留意一下,多招一個是一個,笨點不要緊,隻要忠心就行。
看到灶房和柴房的棚子已經搭了起來,木材還有多餘的,就讓許山許河領著人把茅房給建了,大概估算了一下開墾土地的範圍,確定了一個地方,在地上挖個長寬高一米左右的土坑,坑的兩側各挖兩條斜著通到坑低的斜坡,然後把用木材分成三個空間,兩邊兩個茅房,中間用木材把另兩邊堵上,但是不堵死,而是做了一個活動的門。
圍著轉了幾轉後看到沒有什麼安全漏洞,轉頭對許氏兄弟說道,以後你們就開始訓練這幾個奴隸學會上茅房,學不會不給飯吃。
第二日,陸山正在小山頂上觀察周圍的地形,許河來到了山頂,告訴他,這些奴隸都是種過地的,據裏麵年紀最大的陸二講,一個人能種一百畝地,聽得他一驚,他知道現代一畝地是六百多個平方,一百畝也就是六萬多個平方,在這純粹靠人力耕作的時代是不可能的。
轉而想到應該是古代和現代的計算方式不同,就和許河一起下山,讓陸二指出一畝的大小,看到陸二按照他所說的用圈出了一塊一畝大小的地,他自己用步距簡單的測量了一下,大概有二百多個平方,一百畝也就相當於現代的三十畝左右,一個人還是可以耕作的完的。
明白了之後,就告訴許氏兄弟先開墾出六百畝土地,下次再來他會帶來可以種植的種子,把這六百畝地種上之後,一邊打理這些土地,一邊慢慢開墾新的荒地。一邊說著,一邊指四周,以東邊的山和北邊的河為界,西邊暫時以樹林為界,然後再向南,這一片土地到時候都會種上糧食,然後再從其他地方移來樹苗,把整個莊園包圍起來,既能防風,又能保持水土。
一邊許氏兄弟敘述著自己心中規劃的藍圖,一邊想著的卻是自已是要做一個商人,還是成為一個政客,陸山自己還是傾向於做一個商人的,雖然商鞅變法後,秦國開始重農抑商,但是商業卻依然發展了起來,大商人由於錢財充足,仆從萬千,又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所以從商是一個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