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勤學篇:好好學習,教出有內涵的小公主(1 / 3)

第二章 勤學篇:好好學習,教出有內涵的小公主

就算有天賦也要勤奮努力,否則再好的天賦也會遠離。爸爸媽媽要從小教育女兒:隻有用知識來包裝頭腦,才能變得更有涵養,會在不自覺間流露出一股公主般的高貴氣質。

蔡文姬辨琴——天資聰慧也要勤學苦練

蔡文姬是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從小就是出了名的女神童。蔡邕是曹操的朋友兼老師,是個很有名的大學問家。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就像在知識的海洋裏遊泳,給了小文姬一個很好的成長基礎。

她從小就表現出不凡的天資,看過的書過目不忘,說起書上的道理來,也是頭頭是道,並且經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還對音樂十分精通,比她的爸爸還要厲害!蔡邕的朋友到家裏來坐客,聽到蔡文姬對音律的講解,佩服地豎起大拇指,連連誇她是個小天才。

10歲的時候,蔡文姬在音樂方麵表現出了很高的天賦,她能夠隻聽聲音就能辨別出彈奏的是哪一根琴弦。

有一次,爸爸蔡邕在院子裏彈琴,正彈得入迷的時候,弦忽然斷掉了一根。正在房間裏讀書的小文姬馬上大聲地說:“爸爸,你把第二根弦弄斷了!”

蔡邕非常吃驚,想不到女兒這麼聰明,一下就說中了。於是他又故意弄斷了第四根弦,然後笑嗬嗬地問:“女兒啊,你猜猜,這回是第三根,還是第一根啊?”

小文姬在房間裏樂了,說:“爸爸,別考驗我啦,是第四根!我說的對不對啊?”

從這天起,蔡邕就開始用心地教女兒練習琴藝了。盡管蔡文姬的天賦極高,人們都說她不用學也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音樂家,但小文姬對自己的要求卻很高呢!一點也不放鬆,甚至比那些天賦一般的孩子還要努力一百倍。

早晨,太陽還沒出來,她就端端正正地坐在樂室裏,溫習昨天學過的琴法;晚上,爸爸去休息了,她還在樂室裏苦練自己的指法,琢磨每一個音節,希望能彈出更好聽的音樂。

兩年以後,小文姬的琴藝就已經很有成就了。爸爸讓她彈奏了一支最難的曲子來考驗她,聽了之後很滿意,就把自己最珍愛的焦尾琴獎勵給了她。“不過,女兒,千萬不要驕傲哦!”除了表揚,蔡邕還告訴文姬,盡管她已經做得非常出色了,但還應該繼續努力,不能滿足眼前的小成就。

蔡文姬聽話地點點頭。有這樣刻苦的學習態度,到14歲的時候,蔡文姬的才華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她精通音樂和書法,又會寫詩,還懂得從古到今的禮儀,口才也特別好,是當時最有名氣的才女。甚至,人們隻知道有蔡文姬,卻把她爸爸的名字忘掉了!

一個人的天賦隻是成功的基礎,但如果不勤奮,不努力,再好的天賦也會慢慢地離開你的身體。隻有時刻不忘補充知識,練習才藝,用最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神童才會變成真正的才女,你才能成為人見人愛的女孩兒!

平陽公主——要想不被人瞧不起,就得拿出真本事

曆史上有好幾位平陽公主,我們說的這一位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從五代十國開始,中國的史書就不再記載女子的名字了,所以平陽公主並沒有留下名字和具體的出生日期,這真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有一位作家為了寫作方便,給她起了個名字叫李秀寧。其實,誰也不知道她叫什麼。乍一聽,還以為她是一位挺神秘的公主呢!可她的經曆卻一點也不平凡!

她在父親李淵起兵打天下之前,嫁給了柴紹。如果不是突發而至的戰亂,她可能會在柴家當一個老實本份的好媳婦,這輩子都不會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可是,公元617年的5月份,李淵決定率領軍隊,進行統一天下的戰爭。從這時起,她的人生就發生了改變。

起兵造反是要冒殺頭的危險的,所以李淵先讓家人和親戚逃回太原,躲避隋朝的通緝。其中,就包括柴紹和平陽公主。

柴紹接到李淵的書信後,就對平陽公主說:“嶽父大人正是要用人的時候,我想去跟他會合。帶著你一起去肯定不行,把你留下,我又擔心你有危險,應該怎麼辦呢?”

丈夫的語氣中,明顯充滿了對女人的輕視!他肯定覺得妻子在這種爭奪天下的大事上幫不上他什麼忙,把她帶在身邊是個包袱,將她留下吧,又不知道她是否能照顧好自己。

平陽公主聽出了丈夫的話外音,心想:“太小看人了吧!”但她一點都沒生氣,而是馬上作出了決斷:“你就放心地一個人走吧!我一個婦道人家,又沒有力氣,官兵不會懷疑我的,躲起來也比較容易,到時候自然會有辦法的!”

柴紹一聽,扔下她,就獨自去找李淵了。不過平陽公主並沒有像他預料的和別的女人那樣,匆匆忙忙地找個地方藏起來,而是拿定主意,很快動身,女扮男裝回到了李家的祖地,變賣了產業,召集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秘密地訓練他們。在聽到李淵正式起兵的消息後,她決心聯絡各地的起義軍,為父親招募更多的士兵,證明自己的能力!

雖然她年紀輕輕,是個被丈夫瞧不起的嬌生慣養的小女人,可她憑借自己的勇氣、才華和膽識,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召集了四五支相當有規模的起義軍。最大的一支是何潘仁的軍隊,有幾萬人,實力比平陽公主強上好幾倍。可她隻派了一個跟班兒馬三寶,就成功地說服了何潘仁歸降,成為了她忠實的手下。

朝廷聽到了消息,不斷地派兵來攻打她。平陽公主又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華,敵人的將軍聽說她是個女人,就哈哈大笑,說:“女人會打什麼仗啊,剛上戰場就得嚇哭了吧?”一副蔑視的表情,但他們都被平陽公主打敗了。她率領的軍隊不但打退了敵人的每一次進攻,而且勢如破竹,連續攻占了五六個縣的土地。

要知道,她收編的這些義軍士兵,不少人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一貫不願意聽人使喚,動不動就舞刀弄槍。如果沒有真本事,平陽公主怎麼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呢!她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這麼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足見她擁有出類拔萃的組織能力和指揮才能。如果她的丈夫柴紹早知道公主這麼有本事,說什麼也不會將她丟下了!

平陽公主的軍隊軍紀嚴明,令出必行,每個士兵和將軍都很尊敬她,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人們稱呼她為“李娘子”,稱她的軍隊是“娘子軍”。“娘子軍”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很多人從千裏之外趕過來,投奔她,願意為她效力。沒多久,她的軍隊就超過了七萬人,並且在隨後幾次大的戰役中都取得了勝利。

公主的威名傳到了父親和丈夫的耳中,這當然是個天大的好消息!李淵興奮地原地轉了好幾個圈:“真沒想到,我的女兒竟然還是個軍事天才呀!既能繡花,又會帶兵,可比我的女婿強多嘍!”柴紹的心裏可真不是滋味哦!當初他瞧不起妻子,根本不願意帶她來參軍,甚至一度認為她會被敵人抓去殺掉呢。現在,她獨自一人就成立了這麼一支優秀的軍隊,還打下了一大片地盤!

柴紹心想:“看來是我低估了她,在帶兵打仗這一方麵,她比我強得多啊!”他歡天喜地去迎接平陽公主,送去了自己的祝賀,也真誠地向她道歉。按照李淵的命令,夫妻二人各自帶領一支軍隊,並肩作戰,幫助李淵攻下了長安城。

唐朝建立以後,李淵便封她為“平陽公主”,她成為了當時待遇最高的公主!不僅如此,山西境內赫赫有名的娘子關,也是因為她曾經率領軍隊在那裏駐守,才有了這個名字呢!這一切,都是她用自己的真本事打出來的!曆史上像她這樣能領兵打仗的公主,隻有她這麼一位呢!

平陽公主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怕被人輕視,就怕自己不努力。當別人以為你不行而把你忽視的時候,最需要做的不是跟對方徒勞無功地爭辯,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隻有拿出真本事,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先蠶娘娘——成功屬於那些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

大概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黃帝戰勝了東方的蚩尤,成為了中原地區部落聯盟的首領。那時,生產力特別不發達,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各行各業都很落後。黃帝就帶領大家,開墾荒地,馴養動物,改進生產工具。

隻有這些還不夠,部落的人們都不懂得該穿什麼樣的衣服,有人胡亂把布條纏在身上,還有人用樹葉和樹皮編成簡單的衣服披在身上,看上去醜極了,一點都不漂亮。於是,黃帝就讓自己的妻子嫘祖負責為人們設計製作合適的衣服。

嫘祖長得非常美麗,個子高高的,臉蛋圓圓的,人們都說她很有福相。她還有一個善良可愛的性格,非常容易相處。在製作衣服的過程中,她和黃帝手下的另外三個人作了具體的分工:胡巢負責做帽子,伯餘負責做衣服,於則負責做鞋,而嫘祖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她要提供原料!隻有找到好的原料,才能設計製作出既結實又好看的衣服啊!

她和同伴們一起上山剝樹皮,織麻網,還把各種野獸的皮進行加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各個部落的首領們都穿上了比以前更結實、更好看的衣服、鞋,戴上了帽子。雖然有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嫘祖並不滿意,因為在她看來,這樣的衣服還是不太好看呢!她說:“衣服摸上去還是有些粗糙,如果能找到更漂亮的原料就好了!”

嫘祖不分晝夜地勞動,嚐試各種原料,因為勞累過度,她突然病倒了。可是原料沒有找到,她焦急地不想吃飯,一天天地消瘦下去,心情也不快樂!人們都很擔心她的身體,特別是和嫘祖感情最好的幾個女孩兒,她們想盡一切辦法,做了好多嫘祖平時最愛吃的美食,希望能讓她盡快康複。這些好吃的食物擺在麵前,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嫘祖依然不感興趣,總是搖搖頭,就讓她們端走。

“姐姐,您能告訴我們,到底是什麼事情讓您不快樂嗎?”她們擔心地問。

嫘祖歎口氣,說:“我希望你們都能穿上漂亮的衣服,像天上的月亮一樣美麗,這個願望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啊?!”

女孩們私下一商量,決定到山上找些野果回來,給嫘祖嚐嚐鮮,或許她吃了香甜可口的野果之後,就會讓心情快樂起來呢!就不會想這些令人煩惱的事情了!她們早早起來上了山,一直到傍晚,摘到了很多果子,可這些果子不是苦的,就是酸的,一點都不可口。眼看月亮就要升起來了,就在大家失望地準備下山時,有個女孩發現一些桑樹上麵結滿了白色的小果子,以前從沒見過這種野果。

她高興地喊了起來:“快看,這一定是最好吃的鮮果了!”

因為時間太晚了,山上會有野獸出沒,她們也沒顧得上嚐一口,就摘了滿滿的一筐,唱著歡樂的歌曲下了山。回來之後,女孩們嚐了嚐這些白色的果子,沒有一點味道,用牙咬,怎麼也咬不爛,好像它比牙還結實!大家這才驚呆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去請教負責造船的拱鼓,他見識多,一定知道這是什麼果子。

拱鼓看了半天,也不明白,但他又愛麵子,隻好出了個主意:“傻姑娘,咬不爛就用水煮嘛,這不,現在這裏就有一口燒開水的大鍋嘛!快試試吧!”說完,他就趕緊走了。

女孩們把白色小果都倒進了鍋裏,又加了些木頭,把水燒得咕嘟嘟冒泡,煮了好久,撈出幾個來,用嘴一咬,還是咬不爛,就像沒煮過一樣。有一個女孩急得拿起一根木棍,就在鍋裏攪來攪去,一邊攪,一邊氣呼呼地說:“看你爛不爛!看你熟不熟!”攪了好一陣,把木棍往外一拿,咦?上麵纏了很多白色的絲線,就像頭發一樣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女孩們驚奇地瞪大了眼睛,都找了根木棍,在鍋裏攪了起來。不一兒工夫,那些白色小果就全都變成了雪白的細絲線,滿滿的一鍋,白得耀眼,晶瑩亮麗,摸上去還特別柔軟,也不知是什麼線。

她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嫘祖。嫘祖正半躺在床上想心事呢,一聽,頓時來了精神,馬上就要下床去看一看,也不珍惜自己的身體。女孩們為了讓她好好休息,就把那些細細的絲線拿了過來。

嫘祖把它們放在手心,仔細地看著,撫摸著,用手一扯,呀!真結實啊!“這些果子是怎麼來的?”她問那些女孩,“哪座山?什麼樣的樹呀?”從下午一直問到晚上,直到她們把整個過程都詳細地講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