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巧破任城2(1 / 3)

第八十七章巧破任城2

公元24年終(更始二年),赤眉軍在樊崇的重整之下,分為兩部西進中原。

一部由樊崇與逄安率領,攻擊長社,南擊宛城。

另一部由徐宣、謝祿、楊音指揮,攻陷陽翟,轉兵梁地,擊殺了河南太守武勃。

王常為樊崇大軍所逼,死守宛城,洛陽無救援之兵,樊崇攻城數日不下,唯有作罷,進而謝祿、楊音兩道並進,西向攻打長安。

而與此同時,各地王侯不理政事,掌權後不思造福百姓,卻恣意胡作非為。

李軼、朱鮪在關東,王匡、張卯在三輔都作威作福,殘暴虐民,朝中官員也隻知欺壓、掠奪百姓。

劉玄對此卻聽之任之,久尋風癡、火怪下落未果,使得劉玄性情大變,常醉得不省人事,少理政事。

樊崇起兵西進,連連大勝,百姓重入水火之中,各地昔日臣服更始政權的反王勢力又各擁兵自居,使得天下再次四分五裂,陷入你爭我奪的混亂局麵。

天下百姓更是對劉玄的政權傷透了心,對綠林軍更是大失所望。

次年正月,樊崇、逄安攻破武關,徐宣等人攻破陸渾關,會師於弘農,那些百姓在對綠林軍更始政權徹底失望後,紛紛加入赤眉軍,天下百姓反而更希望赤眉軍能擊敗劉玄。

樊崇對軍隊重新加以編製,萬人為一營,共分三十營,每營置三老,從事各一人,一時聲勢大壯。

同月,劉秀在柏人大敗李育大軍,並斬李育首級,王郎大將倪宏也相繼戰亡,尹長生降於梟城軍。

上穀太守耿況、漁陽太守彭寵派遣部將吳漢、寇恂率兵前來助戰。

劉秀與那兩路大軍會合,再集合信都大軍直逼邯鄲。

王郎大軍望風披靡,根本就不敢與劉秀一戰。

王郎的大部分兵力隻好退居邯鄲,以求與劉秀作最後一搏。

在這種王郎失勢的情況之下,其他的義軍更是不敢相助,皆懼萬一劉秀拿他們開刀,那可就得不償失了,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敢真個主動去惹劉秀?劉秀不來打他們已經夠好了。

依然與邯鄲有所聯係的便隻有高湖與重連兩支義軍,但其勢已不足為患,因為黃河幫的牽製已經使他們有些頭痛,想分身也是乏術。

何況,此刻劉秀的勢力並不懼這兩支義軍的聯攻。

赤眉軍便像是昔日大攻長安的綠林軍一樣,成了舉世矚目的力量。

數月之間,更始政權給天下百姓帶來的並不是平安和安定,而是使得百姓處於更深的災難之中。

綠林軍起身於山賊草寇,而掌權之後,這些人的本性全露了出來,百姓自然成了受害者,天下百姓怨聲載道。

天下百姓確實沒想到綠林軍給他們帶來的卻是更為深重的災難,這便在連年征戰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上又雪上加霜,因此,赤眉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

昔日,赤眉軍與綠林軍並立於天下,百姓大多傾向於綠林,那是因為綠林軍更多的是代表劉家的力量,但這一刻卻截然不同。

在這種時刻,依然沒有人會忘記劉家之人,沒有忘記大漢江山,至少,劉玄的更始政權所代表的依然是大漢天下。

赤眉軍連連大捷,軍容極盛,但形式尚散,這便成了最大的問題。

樊崇的心中也沒譜,但他得到了最好的消息卻是秦複平定了天魔門的叛亂,盡管使天魔門內部元氣大傷,但至少這場爭奪是秦複贏了。

秦複來找樊崇是在平定天魔門內亂之後的兩個月,因為他與壽通海交手,雖殺了壽通海,但自身也受了重傷,閉關休養了兩月才追上就要西進長安的樊崇。

“少主,此刻是我們恢複大秦的最好時機,我們指日可破長安,然後我們便可改天下國號,少主登基!”樊崇見到秦複,心中略有激動地道。

秦複欣然笑了,道:“長安城並不是這麼好攻的,不要忘了,劉玄身邊最可怕的戰將尚未曾出手!王匡、張卯、申屠建、王鳳、朱鮪、胡段、李鬆等一些人,無不是一代高手,更是沙場猛將,此戰並不易打!”

樊崇熱情稍冷,他知道秦複所說沒錯,而他之所以到了弘農便減緩行軍之速,就是因為在華陰至長安這一段路上,他將遇上更始政權中最難纏的對手,這才必須步步為營,小心行事。

“臣也正是為此事煩惱,綠林軍雖然此刻大失民心,但軍中依然是戰將如雲,我也深知王匡、申屠建之輩的能耐,這些人一日在劉玄身邊,我們便一日休想破長安城!”樊崇無可奈何地道。

秦複也點了點頭,但旋又道:“如今之計唯先分化更始政權的內部,利用長安城內部的兄弟讓劉玄與這些人翻臉!”

“但是這事說易行難,我也曾想過,可是根本就無法接近這些人。”樊崇道。

“這個便由我安排,我可以從廖湛這人下手,此人昔日乃是我天魔門的聖使之一,但後來居然叛我天魔門,成為邪神門徒,我會有辦法讓他去就犯的!”秦複眸子裏閃過一縷殺機。

“廖湛,此人我知道,其為劉玄最為寵信的臣子之一,如果少主能從此人身上著手,那真是太好了,不過,隻怕……”

“不需顧慮這麼多,最該想的還是赤眉軍,赤眉軍已經到了這般聲勢了,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政權,擁立自己的皇帝了!”秦複道。

“擁立自己的皇帝?少主是說我們立刻舉複秦大旗?”樊崇吃了一驚,問道。

秦複不由得笑了,道:“大秦早已不複存在,都過了兩百多年了,人們早已對昔日的大秦沒什麼印象,要立國號,也不能是大秦!”

“不是大秦?那我們該立什麼?”樊崇訝異地問。

“大漢!”秦複道。

“大漢?”樊崇惑然道。

“不錯,若立大秦必難得民心,難服眾反王軍,唯有也立大漢,更打著漢室正統的名號與劉玄對著幹,才能更多地爭取民心,更大力度地壓倒劉玄的氣勢,也減少了劉家後人的抵抗和鬥誌!”秦複肯定地道。

“若複用大漢,那我們大秦的大業豈不是無法……”

秦複打斷樊崇的話道:“能得天下,何用分秦或漢?我大秦滅國兩百餘年,所有嬴姓子孫都隱姓埋名了兩百多年,對於名分我們早就看透了!所以,我們隻需要天下,至於其他的卻並不是很重要。”

“少主此話有理,臣愚鈍,不知該如何去做,還請少主指點迷津。”樊崇眼睛一亮,反問道。

“若是不立漢室子孫也便不叫複漢,那樣皇帝便應該由你或徐宣等人來做……”

“這萬萬不行!這帝位自應是少主您的!”樊崇立刻打斷秦複的話道。

秦複不由得笑了,道:“我知道你對我忠心耿耿,我並沒說此位由誰來做,如果這個帝位立一個劉家正統的後人,自然沒人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