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辭雅措風流足——中唐歌手劉采春(1 / 2)

言辭雅措風流足——中唐歌手劉采春

劉采春,生卒年不詳。中唐時期江南女藝人,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即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歌聲婉轉動人,響遏行雲,餘音繞梁不絕。她不僅善於唱歌,還會自製歌詞。深受元稹的賞識,在《贈劉采春》詩中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劉采春與魚玄機、薛濤、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今《全唐詩》錄存六首。

唐代歌後——歌聲徹雲,繞梁三日而不絕

說到一代歌後鄧麗君,在華人圈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她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華人社會,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唐代也有這麼一位歌後,其流行程度絕不亞於鄧麗君,她就是劉采春。劉采春是一位比較全麵發展的專業文藝人士,就像現在演藝圈裏影視歌三棲明星一樣。她不僅能演能唱能跳,最難得的是還能寫詩,可以稱得上是“創作型歌手”,也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中最多才多藝的一位。劉采春以靡靡之音紅遍江南。彼時吳越一帶,隻要劉采春的曲響起,“閨婦、行人莫不漣泣”,可見其流行程度。

由於身處樂籍,劉采春很早就嫁給了同是伶人的周季崇,在倡優等同於娼妓的唐代社會裏,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出身低賤,為人恥笑,即便劉采春是當時人盡皆知的“女明星”,但是絲毫改變不了她卑微的命運。

不過,幸好周季崇心地善良,對劉采春十分疼愛,夫妻感情也十分的融洽。為了生計,夫妻二人和周季崇的哥哥周季南一起,共同拚搏,努力賺錢過得更好。周季崇和周季南都是有名的伶人,擅長參軍戲。參軍戲是唐代盛行的一種滑稽戲,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對口相聲,最開始由兩人搭檔,一人揶揄戲耍另一人,如一個逗哏,一個捧哏。後來演變成多人合演,也有了女演員的參與。劉采春就是當時“參軍戲”中紅極一時的女主角,三人組成一個家庭戲班,四處走穴。

早期的參軍戲內容貧乏,結構簡單,後來經過發展,參軍戲情節比較生動複雜了。很多觀眾都癡迷於參軍戲,就連平時正襟危坐的士大夫,也聽得如癡如醉,有的時候還淚流滿麵,那場麵是相當的感人。家庭戲班最後的壓軸節目通常是劉采春自己創作並演唱的一組歌曲,而此時也正是觀眾們情緒最高漲的時候。劉采春不但會演戲,還天生有一副好嗓子,當真是“歌聲徹雲,繞梁三日而不絕”,絕對是一位實力派歌手。

劉采春唱的歌名字叫《望夫歌》,也稱《囉嗊曲》,是她逢場必唱的代表作。《望夫歌》是組曲,共六首。“囉嗊”相當於“來羅”,是江南地區的方言,有盼望遠行人回來之意,可見是抒發離愁的感傷之歌。也許是劉采春的歌唱出了當時那些有錢有閑但空虛度日的商人婦的心聲,所以《望夫歌》才能最大化的傳播,並迅速感染了一群人。

劉采春的《望夫歌》共有一百二十首,清代編纂的《全唐詩》共收錄六首,署名都是劉采春。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其二

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

自無枝葉分,莫怨太陽偏。

其三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其四

那年離別日,隻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其五

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白發黑無緣。

其六

昨日北風寒,牽船浦裏安。

潮來打纜斷,搖櫓始知難。

在那個“朝成一詩,夕付管弦”的唐代,也許女人能寫詩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是後世的一些學者並不認為這是劉采春的作品,而是她把當時才子們的詩詞拿來配曲,然後歌唱。就連杜秋娘的《金縷衣》也存在同樣的爭議。有些男人隻要一看到女人寫詩,而且還寫出了流傳甚廣的詩,就忍不住要懷疑,揣測其背後是不是另有一位男詩人的存在。盡管他們最後也找不出那位男詩人是誰,但他們還是要找出各種理由來懷疑。但無論如何,後人能夠有幸看到這些詩,讓這些作品廣為流傳,功勞還是那些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