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拒絕並非是背叛,而是產生信任的基石(1 / 2)

4拒絕並非是背叛,而是產生信任的基石

當你被人拒絕的時候,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呢?可以說,很多人覺得被人拒絕是一種傷害,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太願意拒絕別人。尤其是好朋友之間,拒絕似乎意味著“背叛”、意味著薄情寡義。但實際上,拒絕並沒有這麼深遠的負麵效應。相反,有時候拒絕並非背叛,而是一種信任,一種肯定,甚至是一種幫助。

有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帶著自己多年寫下的厚厚的一本大文章,走了很遠的路,去拜訪他敬佩的作家。見麵後,他對作家說:“我為了見你,攢了很多天才攢夠路費,路上我什麼都不敢吃,害怕把回去的路費也吃掉了。”說到這裏,他羞愧地低下了頭。

這個年輕的文學愛好者的話讓作家有些感動,他拿了一條毛巾給他,讓他擦擦臉上的汗。年輕人一邊擦汗,一邊羨慕地說:“你的工作真好,辦公室好寬敞、好漂亮啊!”作家說,好好寫你的文章,將來你也會有這樣的辦公室。

午飯的時間到了,作家帶著年輕人去吃飯。吃飯的時候,作家對年輕人說:“我看了你寫的那些文章,華麗有餘但力量不足,總的來說,文字基礎還是不錯的。如果你堅持下去,將來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作家的褒獎讓年輕人多了幾分自信。之後,作家留下了電話號碼給年輕人,並對他說:“有什麼事情你可以給我打電話,也可以來找我。”

天色有些晚了,作家不停地看表,示意年輕人該回去了。年輕人明白了作家的意思,臨走的時候,他羞怯地說:“能不能再吃頓飯,這樣回去的路上,我就可以不吃東西了。”作家滿足了他的要求,又陪他吃了一頓飯,還替他打包了一些飯菜,讓他帶在回去的車上吃。

作家送年輕人到車站時,年輕人掏了掏口袋裏的那些零錢,不厭其煩地說手頭多麼拮據,言外之意是希望作家給他買一張回程票。作家的口袋有錢,但他沒有掏出來。他對年輕人說:“我也有過窮困潦倒的時候,那一次,也是在車站,我的錢不夠買車票。我沒有向別人討要,而是去雜貨店買了鞋油和鞋刷,在車站外麵幫人擦鞋,擦一雙鞋一塊錢,一共擦了五雙鞋,可還是不夠買回程的票。於是我買了短途的票,在火車上繼續幫別人擦鞋,一站又一站,最後我終於到家了。”

聽完作家的故事,年輕人又一次羞紅了臉,這一次,是他的靈魂感到羞愧。

幾年之後,這個年輕人已經小有名氣了,他被當地的文聯破格錄用,也有寬敞漂亮的辦公室。

拒絕不是傷害,不是背叛,而是信任,是肯定,是幫助。作家拒絕年輕人,是相信他有辦法可以湊足返回的車票,是肯定他的能力,是在幫助他這段依賴、討要的懦弱心理,幫助他更好靠自己的力量去成長。

拒絕別人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情,它隻是平常生活中一件平常事,對於別人的請求,你答應他、幫助他,那是你給他的人情,如果你拒絕他,那也是你的本分。因為世界上沒有規定,誰一定要幫助誰,誰一定要答應誰的要求。幫與不幫,接受與拒絕,全憑你的個人主觀意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