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隻要有夢想,何時開始都不晚00(2 / 3)

每一天,都是夢想啟程的最佳時機。隻有懂得珍惜“今天”的人,隻有在每一個“今天”為夢想付諸最大努力的人,才能收獲最美麗的夢想之花。

一個青年去尋訪住在深山裏的智者,想向他請教一些人生問題。

青年問:“請問大師,在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是出生之日還是將死之日,或者是事業成功的那一天?”

大師搖搖頭:“都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今天。”

青年不解,問道:“為什麼是今天?今天有什麼大事發生嗎?”

大師說:“不,即使今天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也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為今天是我們唯一能夠握在手裏的。”

青年還想要追問,可是剛要張口就被打斷了。大師說道:“在我們談論今天的重要性時,已經在浪費‘今天’,我們擁有的‘今天’已經減少了許多。”

青年大悟,下山去了。

不要總說我們還年輕,當每一個“今天”逝去,我們都距離蒼老更近了一步。要趁著我們還年輕,為夢想早一步啟程。青春是人生當中最具活力的一段歲月,若是辜負了它,人生不是太遺憾了嗎?想一想,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還會如此揮霍今天的時光嗎?

每天都是餘生中的最後一天,隻要我們能夠好好把握,人生就永遠不會晚。

4遲開的花也許更香,遲熟的果也許更甜

如果你不想白白地浪費你的生命,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會太晚,即使你明天就將麵對死亡。一個輕易承認自己失敗的人,是一個極端不負責任的人。記住,再晚的開始也不算晚,遲開的花也許更香,遲熟的果也許更甜。

也許,在青春最絢麗的年華裏,你沒有邁出夢想的腳步。也許,在時光荏苒、容顏滄桑的今天,你仍然想開啟夢想的征程,但卻覺得為時已晚。我想告訴你的是,遲開的花也許更香,遲熟的果也許更甜。人生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考驗耐力的馬拉鬆。現在啟程,為時不晚。實際上,有很多人雖然啟程較晚,但卻創造了遠高於先行者的成就。

董明珠,現任格力集團董事長兼格力電器總裁。她的人生,可以說是夢想成真。可是你知道嗎?她邁出夢想腳步的那一年,已經36歲了。都說女人四十一棵草,可就是在這個尷尬的年齡上,她毅然堅決地選擇了放飛夢想。

董明珠原本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是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有幹部身份。可是,在丈夫因病去世後,為了養育兒子和贍養老人,她毅然決定下海。90年代,她獨自南下,從格力一名最普通的業務員開始做起。當時的她,完全不知營銷為何物,但就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和好學的勁頭,創造了格力公司新的銷售神話。

進入格力後,董明珠再也沒有跳過槽,一步步從普通業務員做到了總經理,繼而擔任格力的董事長、總裁職務。在她的領導下,格力電器的銷售額也是連年增長,成為國內外響當當的電器品牌。

董明珠就是一朵晚開的花,卻收獲了更加香甜的果實。其實,隻要那顆追夢的心還在,任何時候啟程都不嫌晚。而且,隨著經驗的豐富、心智的成熟,目標更加清晰,意誌更加堅定,一旦爆發出生命的能量,夢想更容易成真。

接下來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更是讓人讚歎不已。

在一次時裝展覽中,一位特殊的嘉賓登上T台,在場的觀眾們瞬間驚呆了。他不是明星帥哥,也不是時尚靚女,而是一位79歲的老人。他赤裸著上身,露出強壯的身體,肌肉感十足,精神矍鑠,完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時裝秀。79歲的老人竟然能保持這麼好的身材,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也正是因此,這位老人迅速走紅了全中國。

他叫王德順,他用他獨有的方式完成了人生晚年的一次驚豔逆襲。關於何以能夠保持這麼好的身材,王德順說:“其實我並不是為了保持身材而去保持身材的,完全是因為工作需要而去保持身材的,50歲時我要演啞劇必須練功,60歲時我要演《活雕塑》必須進健身房,這完全是被逼無奈。”現在,王德順儼然已是大牌明星,其參演電影《天地英雄》、《重返20歲》等,均好評如潮。

好一個“被逼無奈”,能把自己逼到這個份上,也足見王德順的自製力有多麼強大,而這強大自製力的背後當然還是他對夢想的執著。

其實,從古到今,大器晚成的人並不在少數。比如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據說他年輕時,讀書很不努力,簡直就是糊裏糊塗地混日子,經常和一幫“狐朋狗友”賽馬、遊山玩水。直到27歲那一年,他突然覺悟,開始發奮讀書,才有了後來的成就。還有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也是典型的“後起之秀”,他在沛縣聚眾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稱沛公,已然是47歲的“高齡”了。都說“五十而知天命”,47歲的劉邦卻點燃了心中的偉大夢想。

從“今人”來看,搭上“晚班車”啟程卻成就顯赫的人更不在少數。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開始創業那一年,已經42歲。

華為集團總裁任正非,1987年開始創業時,他已經43歲了。

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創辦力帆時已是54歲的“高齡”。

夢想不在早晚,綻放就是美麗。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在自己最青春年少的時候為夢想出發,但或許正是因為晚一步啟程,他們心中積蓄了更大的決心和力量,對夢想的方向也認識得更加明確而清晰,因此能夠一飛衝天。

5做人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有什麼分別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我們的徘徊、猶豫和膽怯,真的會把我們的人生塗寫成“一馬平川”,但也注定是“一無所成”。到底是守候這平庸的生活,還是挑戰一個精彩的未來?

喜劇之王周星馳在電影《少林足球》裏說:“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有什麼分別?”這看似是一個笑話,實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鹹魚醃製久了,就會脫水風幹,像木乃伊一樣。在粵語中,鹹魚有“幹屍、僵屍”的意思,而鹹魚一樣的人生,指的就是沒有夢想,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的混沌人生。人生隻有一次,不過短短幾十年,沒有夢想不是太遺憾了嗎?

那個“歌劇醜男”震驚世界的故事,你可曾聽說過?

保羅·帕茨,英國一個小鎮上的普通的手機推銷員。小時候因為長相醜陋經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直到36歲這一年,他不但一無所成,還因生病和車禍欠下了很多債務。他太普通了,普通到沒有人覺得他也會有夢想。就連他自己,也曾在孤單的深夜裏質問自己——我這樣的人,除了為生活奔波,還配擁有夢想嗎?

直到有一天,他聽到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從此決心學習歌劇表演,發誓要成為一個職業的歌劇表演藝術家。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他存下微薄的工資,拿出全部積蓄奔赴意大利去學習歌劇演唱技巧。後來,保羅·帕茨鼓足勇氣參加了英國的首屆《英國達人》電視選秀節目,沒想到一舉成名。

那一天,當表情木訥又帶著一股傻氣的保羅出現在舞台上說出自己的夢想時,台下有人竊竊私語,也有人在笑。也許,他們都覺得這個夢想對於保羅來說太奢侈了。資深的音樂評審人西蒙·考威爾,對眼前這個傻裏傻氣的年輕人毫無興趣,他正打算等保羅一開口就把紅色按鈕按下去,好讓他趕緊離開這個不屬於他的舞台。還有女評委阿曼達,她竟然問保羅:“你來這裏幹嗎?”天哪,她是在委婉地告訴保羅“你真的不應該來這裏”。

可是,當保羅放開歌喉,所有的人都驚呆了,相貌如此醜陋的一個人竟然能夠唱出這樣動聽的歌曲!現場有很多人被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而冠軍獎杯,也毫無懸念地頒給了“醜男”保羅。

保羅一唱成名後,被專業人士認定為英國樂壇的驕傲和奇跡,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緊急召見了他,親耳聆聽他動人的歌聲,並當場稱讚不已。

保羅·帕茨,用他的行動演繹了夢想的力量。即使生活再艱難,他也決不甘心像“鹹魚”一樣虛度此生,既然心中有夢想,就勇敢地邁出追夢的腳步。機會也許隻有一次,抓住了就能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中有很多人,也同保羅一樣,做著一份再普通不過的工作,麵對著困窘的生活和迷茫的未來,但與保羅不同的是,我們湮滅了自己心中的夢想,我們不敢去想,更邁不出追逐夢想的腳步。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我們的徘徊、猶豫和膽怯,真的會把我們的人生塗寫成“一馬平川”,但也注定是“一無所成”。到底是守候這平庸的生活,還是挑戰一個精彩的未來?

沒有夢想,就沒有祖逖的聞雞起舞。

沒有夢想,就沒有匡衡的鑿壁借光。

同樣,馬雲敢於有夢想,才有了阿裏巴巴。

俞敏洪敢於有夢想,才有了新東方。

雷軍敢於有夢想,才有了小米的傳奇。

……

有夢才有希望,有夢才有力量。古語說,哀莫大於心死,心若死掉,人生就跟一條鹹魚沒有分別,心若生機無限,未來的人生也必定精彩紛呈。

一棵草,冬去春來,還是那個模樣。草的夢想就是“春風吹又生”,它沒有長成參天大樹的夢想,這樣的夢想也不可能成真。人卻不同,對於有思想、有智慧的人來說,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隻要你敢於為夢想放手一搏,命運絕不會吝惜它的賞賜。

重拾夢想的激情,演繹青春的傳奇,這才是人生應有的模樣。

6千萬別把自己的希望留著寄予子孫,那是個傳代的孽債

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兒孫身上的這種做法,簡直是一個傳代的孽債。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夢想。你真的沒有時間和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嗎?

在我們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父母會把自己實現不了的夢想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還一廂情願地以為這是對孩子的“好”,真相又是什麼呢?

有一次,我到一個要好的朋友家去做客,剛一進門就聽見了彈鋼琴的聲音。原來朋友家的小公主又在練琴了。我走到小姑娘身邊說:“真勤快,又在練琴了,聽上去大有進步啊!真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對彈琴這麼感興趣。”

我以為她聽了我的讚賞會高興呢,沒想到她卻嘟著嘴說:“哪有啊,我才沒興趣呢,都是被我媽給逼的!”

這時候,孩子媽媽正好也走過來,她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說:“寶貝啊,你就知足吧,媽媽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鋼琴家,可是那時候家裏經濟條件根本不允許,你就當代替媽媽實現這個夢想吧!”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讓孩子代替自己實現曾經人生夢想的人,絕非少數。這些為人父母者,為孩子提供優厚的生活條件,但同時也把自己的人生遺憾嫁接在孩子身上,比如拚命讓孩子去上書畫班、音樂班、舞蹈班等,還口口聲聲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卻從不去考慮孩子到底喜歡什麼,孩子最真實的人生夢想又是什麼呢?

不客氣地說,這種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兒孫身上的做法,簡直是一個傳代的孽債。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夢想,可是在父母的強壓之下,他追求夢想的權利被剝奪,他能做的隻有服從。這樣一個在壓製之中長大的孩子,他丟失的不僅僅是快樂,長此以往,他的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威脅。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你真的沒有時間和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嗎?或許真相是,機會就在門外,是你自己砰的一聲將機會拒之門外。享譽海外的大導演李安,如果他當年也把自己的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就不會有他的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