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8
悲劇不在於開始後被別人淘汰,而在於開始前被自己淘汰
1人生最深的恐懼來自於自己嚇自己
人生最深的恐懼不是來自其他,而是自己嚇自己。其實,成功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難,隻是被我們想得太困難了,我們自己把自己嚇得不敢向前邁進。
恐懼一直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不管我們是誰,不管我們身處何方,不管我們正在經曆怎樣的生活,都或多或少感到過恐懼。隻有一個人能治療你的內心的恐懼,那便是你自己。麵對恐懼,如果你感到意誌消沉,那麼你就會沉到山窪的底部;但如果你能保持自信,就可以利用當時正在扯你下墜的那股力量,從低穀之中躍出來。
一位教授帶著他的10個學生進入了一間黑漆漆的小房子,然後告訴大家:“今天,我們要在這間房子裏進行一個實驗。請大家在我的引導下走到房間的那一邊。”
說完,教授就拉起了排在最前麵的學生的手,然後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後麵的學生也是一個拉一個,依次走了過去。等所有人都成功到達房間的另一邊之後,教授打開了房間的一盞燈。忽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幾個膽小的學生更是嚇得大哭大叫起來。
原來,這個房子的下麵居然是一個大坑,坑裏養著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毒蛇,一條條目光如炬,有些還時不時地向上麵的人吐著信子。大坑上麵搭著一座扁扁的獨木橋,方才他們就是從這座獨木橋上走過來的。
教授轉身問學生:“現在,你們之中有誰願意再走一遍?”沒有人回答。過了許久,有兩個膽子大的男生站了出來。第一個男生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速度比第一次走時慢了很多。隨後,第二個男生也顫顫巍巍地走上了獨木橋,但走到一半時太害怕了,最後不得不趴在小橋上慢慢地爬了過去。
在兩人都到達對麵之後,教授又將房間的另外幾盞燈打開了,房間被燈光照得如同白晝一樣。直到這時,大家才發現:獨木橋的下方裝有一張十分細密的安全網,因為網線顏色十分淺,所以他們才沒看見。
這時,教授又問:“現在,你們之中有誰願意再通過一次這座獨木橋呢?”。
沒過一會兒,3個人便站了出來。
“你們呢?”教授問剩下的5個人,“你們為什麼還不願意呢?”
那幾個人異口同聲地問:“這張網能保證我們的安全嗎?”
由此可見,失敗固然與力量薄弱、能力不足有一定的關係,但最為首要的原因往往是信心不足,以至於還沒有上場,就因為內心的顧慮或恐懼敗下陣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忍受災難與不幸,並能戰勝它們。有的人可能不相信自己能辦得到,他們不知道,自己內心有驚人的內在源泉。隻要我們加以利用,就能衝破難關。因為,我們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加堅強。隻要下定決心,就能戰勝任何恐懼。請你記住:除了在腦海中,恐懼無處藏身。
當你鼓起勇氣邁出第一步時,就會發現,許多事情變得非常簡單,離成功越來越近了。原來成功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期間,他經常到學校茶座或咖啡廳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甚至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些人精明強幹,幽默風趣,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理所當然。久而久之,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騙了。那些人為了嚇退那些正在創業的人,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
作為心理係學生,他覺得有必要對韓國成功者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看完,大為驚奇,他覺得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盡管在東方甚至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但之前從來沒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隨後,布雷登教授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也就是當時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本書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相信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激勵了很多人,因為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頭懸梁,錐刺股”、“三更燈火五更雞”、“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沒有必然的聯係。隻要你對某件事情感興趣,並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智慧與時間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而這位青年也取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最深的恐懼不是來自其他,而是自己嚇自己。其實,成功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難,隻是被我們想得太困難了,我們自己把自己嚇得不敢向前邁進。如果我們能勇敢地向前進,說不定就已經成功了。
2如果你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那麼誰都幫不了你
信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調料。沒有信心的生活,不能稱之為完美的生活。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邊看天空。如果你自己都不願意動,還有誰可以幫助你成功?
人的思維通常有以下定律:從想法到證據再到結果。比如,心裏想著說自己不行,就會努力搜集證據來證明自己不行,最後自己的所作所為果然證明不行。
因此,當我們在做事情時,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的想法,先想自己還可以,接著搜集證據來證明自己還可以,接下來得出自己其實還可以的結果。然後,從自己還可以進步到自己很出色,然後搜集自己十分出色的證據,最後得出自己果真出色的結果。
當一個人對自己有信心的時候,做起事來才會信心十足;當一個人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時候,做事時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真的不行。尼克鬆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美國總統,但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卻因為缺乏信心而毀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鬆競選連任。由於他在第一任期內政績斐然,因此許多政治評論家都預測尼克鬆將以絕對的優勢取得勝利。
然而,尼克鬆本人卻非常不自信,他無法從過去幾次失敗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非常擔心再次出現失敗。正是在這樣一種潛意識的驅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做出了令他後悔終生的糊塗事。
什麼事呢?他指派手下的人偷偷潛入競選對手總部的水門飯店,在對手的辦公室裏安裝了竊聽器。事發之後,他又一再阻止調查,推卸責任,在選舉勝利後不久就被迫辭職。本來勝券在握的尼克鬆,因為缺乏自信而導致慘敗。
由此可見,信心是一種心境,對自己有信心的人不會在轉眼間意誌消沉。信心能讓一個人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東西。信心猶如一根又弱又細的線,很容易被拉斷,卻可以在一個人沮喪的時候,將他拋至空中,使其重獲希望。
信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調料。沒有信心的生活,不能稱之為完美的生活。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很縹緲的東西,但正是因為縹緲、看不見,我們才會有一種精神寄托。而這種精神寄托會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向。
理查·派克是運動史上獲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之一。他第一次賽車回來時,很高興地對媽媽說:“有35輛車參賽,我跑了第二。”
“你輸了。”他媽媽毫不客氣地回答。
理查·派克感到很不理解:“可是,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而且賽車還這麼多。”
“孩子,”媽媽深情地說,“記住,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的後麵!”
接下來的20年裏,理查·派克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紀錄至今無人打破。當別人問起他成功的原因時,他說,他從未忘記媽媽的教誨,是媽媽在他為得第二名沾沾自喜的時候,幫他發現了他還可能是第一的希望。
每個人都想得第一,但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得第一。雖然我們並不認為成功的標準就是成為第一,但我們推崇自信的力量。試想一下,如果理查·派克內心缺乏自信,他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他能在20年的時間裏稱霸賽車世界嗎?
史鐵生21歲時雙腿殘疾,可他卻用“筆”走了世界上最遠的路;貝多芬聽覺完全喪失,卻用心創造了不朽的《命運交響曲》;斯蒂芬·威廉·霍金全身癱瘓,不能發音,卻用思維走進了宇宙……這是何等的奇跡,何等的不凡!他們之所以能創造奇跡,不僅僅是因為堅強的意誌,還有信心,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能行。
那我們呢?作為健全的人,我們有什麼資格說自己不行呢?如果我們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那麼誰都幫不了我們。凡事要多找方法,少找借口,才能突破自己,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3無休止地自設困境,帶來的是無休止地自我折磨
人生的困境,有的時候是自己編織出來的。人生的絕境,通常也都是你為你自己創造出來的假象。事實上,生命裏那些過不去的坎兒,都是為了促使你更快地成長。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快樂,可是,生活卻錯綜複雜、千變萬化,而且常常發生一些令人抓狂的事:幾經奔波,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正在大施拳腳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工資比別人少了幾塊錢;好不容易快要做成一件事,就在節節推進時,卻突然聽到有人背地裏嚼舌根,心裏十分惱火;好心為別人排憂解難的時候,因為一點誤會,遭到別人的譏諷,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於是,有人為了幾塊錢而耿耿於懷,整日悶悶不樂,甚至想到辭職走人;有人放下手頭的事情,把精力用在應付閑言碎語上,有人因為一個小誤會而糾纏不清……
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少不了煩惱與苦悶,也免不了挫折與困難。因此,我們很難做到一帆風順。麵對這種情況,有一部分人就會變得極度悲觀,陷入自設的困境之中無法自拔。
有一次,一個鐵路工人不小心被鎖進了一個冷凍車廂裏。他心裏非常清楚,如果他走不出冷凍車廂,就會被凍死。
幾個小時後,有人打開了冷凍車廂,卻發現鐵路工人已經死了。可是,工人們認真地檢查了一下車廂,發現冷氣開關並沒有打開,這個冷凍車廂裏的溫度一直保持在155攝氏度,而且因為這個冷凍車廂麵積大,所以有足夠的氧氣,可是那位鐵路工人卻被“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