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果斷、深思熟慮,是個偉大的戰略家”——萬裏談鄧小平(1 / 3)

“民主、果斷、深思熟慮,是個偉大的戰略家”——萬裏談鄧小平

萬裏,1916年生。山東東平人。1933年考入曲阜師範。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東平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任中共東平縣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東平縣委書記,中共泰西地委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地委副書記及魯西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1941年後任冀魯豫區黨委第二地委、第七地委書記。1944年冬任冀魯豫區黨委第八地委書記兼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第八軍分區政治委員,參加了創建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鬥爭。1947年後任冀魯豫區黨委委員、秘書長。1949年4月南京解放後任南京市軍事管製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經濟部部長、建設局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副部長、部長。1954年任國務院建築工程部副部長,後任城市建設部部長。1958年後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北京市副市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協助周恩來總理領導了包括人民大會堂在內的首都十大建築以及其他重要建設項目的規劃和組織工作。1973年後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5年後任鐵道部部長、黨的臨時領導小組組長,輕工業部第一副部長、黨的核心小組第一副組長。1977年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其間,領導安徽省農民在全國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後曆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農業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綠化委員會主任,國家人防委員會主任等職。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第十一、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在中央領導同誌中我和小平同誌的關係是比較久的。我是冀魯豫的,冀魯豫後來和晉冀魯豫合並,歸小平同誌領導。我第一次受小平同誌思想影響最大的是堅持平原遊擊戰問題。小平同誌他們是在太行山上,山東的遊擊隊是在沂蒙山區,我那兒是冀魯豫平原。紅軍在江西時是在山上,在山上便於打遊擊,便於依靠農民。抗日戰爭開始後,就提出了平原能不能堅持遊擊戰的問題。小平同誌有篇文章就是《平原能不能堅持遊擊戰爭》,這是他解決的最大問題之一,也是他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貢獻之一。這篇文章不知你們看了沒有?你們可以查一查。這是我第一次接受他的思想。小平同誌認為平原是可以堅持遊擊戰爭的,後來我們在平原堅持下來了,證明了他的這一思想是對的。要不然華北的整個抗戰就沒有這個局麵。這一點,你們應該認真研究一下。我們那裏由於接受了小平同誌的思想,在平原上始終保持了三個縣城,敵人沒站住,“掃蕩”以後就撤走。為什麼敵人站不住?主要的就是我們緊密地團結了群眾,群眾就是大山,依靠他們就可以堅持遊擊戰爭,敢於團結群眾,爭取群眾。敵人“掃蕩”時,我們的人化了裝就在老百姓家裏。我們在外邊打遊擊,群眾幫助站崗,敵人根本找不到我們。把群眾工作做好了,沒有偽軍,沒有人當漢奸,敵人“掃蕩”後就趕緊撤走。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始終是小平同誌思想的一個核心。你們應很好地研究一下。這篇文章,(發表)時間大約是1938年左右,當時可能是登在報紙上,我們看到的是地方報紙,不知是《太行日報》,還是冀魯豫的報紙,記不清了。我們這些學生脫了長衫打遊擊,什麼經驗都沒有,就是兩篇文章起了作用,一篇是毛主席的《論持久戰》,一篇是我提到的小平同誌的這篇文章。當然也還有其他的了。我們那個時候,堅持抗日遊擊戰爭,很重視(小平同誌)這篇文章,我們始終和農民的關係搞得很好。我們的幹部在敵人“掃蕩”時和老百姓一起被俘,敵人也區分不出來。平原遊擊戰爭是可以堅持的。後來,毛主席指示劉鄧大軍從太行山下來南下鄂豫皖,我們給他們糧食、擔架,支持他們。我和小平同誌就是在這個時候第一次見麵的。當時我是地委書記。我那個地委是中心區,糧食多一些。

渡江戰役時,小平同誌是總前委書記。那時不知是小平同誌的決定,還是中央的決定,北方每一個區黨委都要配備一個省委或區黨委的班子,從區黨委書記到地委書記、專員、縣長、縣委書記、區長、區委書記全套班子。北方根據地黨組織比較健全,幹部也比較多。我們冀魯豫也組織了一個班子跟著二野往南走。我是這個班子的頭頭,我帶了一些人到了安徽舒城,當時渡江指揮部所在地,那個村子具體叫什麼名字我忘了,我們坐火車到合肥,從合肥往南去,在一個村子裏,他的總部設在那裏,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張鼎丞都在那兒。我帶著人到了那兒後請小平同誌傳達七屆二中全會精神,我們南下時沒有聽傳達,小平同誌是參加了二中全會後帶著隊伍走的。我見到小平同誌時,他說,你找陳毅,讓他給你們傳達吧。陳毅健談,他談了一個下午,誰在會上發言,說了些什麼,他都一一向我們作了傳達。陳毅對我們說,現在你們要準備接收城市的那一套東西,學會管理城市。我說我們都是農民,不會管理城市。解放浦口後,小平同誌讓我到浦口當軍管會主任。小平同誌說,為什麼讓你去呢?主要是為了讓你去保護那裏的工業。浦口有幾個重要的工廠,有電廠、堿廠、車輛廠等工業不能遭到破壞。我到那裏後,即以軍管會的名義先到堿廠貼出布告。緊接著小平同誌又讓我馬上過江,還是叫我接管工業。我說,我是教書人怎麼會管呢?小平同誌說,工業誰也沒有管過。那時小平同誌挑幹部比較注意挑知識分子,我是師範畢業,他叫我接管國民黨資源委員會,也就是孫越崎那兒。我到那裏後,先穩住知識分子不要走,開了一個大會,做了些說服工作,結果資源委員會孫越崎等大多數人和一些專家都沒有走。我還負責接管了其他幾個大廠。如南京無線電廠的前身。一進城小平同誌就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就是保護經濟。劉伯承當南京市市長,我當經濟委員會建設局長。派軍代表接管了所有工廠,這樣生產很快就恢複了。這時,毛主席又讓劉鄧大軍進軍西南,小平同誌又挑上我了,還有宋任窮。我帶著一個從德國回來的留學生,他是天津資本家李文采的兒子,我不懂經濟,所以找了這麼一個人跟著。我們乘坐吉普車經武漢,在漢口林彪知道我們是二野的人,還請我們吃了一頓飯。接著到長沙、常德、湘西,陳錫聯他們的部隊在前邊,我們在後邊跟著,沿途國民黨軍隊都是不堪一擊。快到重慶時,就聽到了爆炸聲。國民黨把主要的發電廠、兵工廠給炸了,但技術人員不少都不願跟他們走。我們到了以後,小平同誌還是讓我接管資源委員會、兵工署。兵工署是國民黨最大的企業主管部門,當時他們把漢陽、德州等地的兵工廠都搬到了重慶。在重慶,小平同誌直接抓接管城市工作和恢複經濟工作。我印象最深的是開始每天開會,上午十點鍾在財委會辦公,以後是每個星期開兩次會,後來一星期開一次會。進城後,抓經濟,抓恢複生產。其中重要的是技術人員,舊的一套生產機構不要馬上打散,隻派軍代表去,群眾不要求撤職的就不要動,民憤極大的,可以按政策處理一下,其他一律不動。這條政策非常好。我們派去的人都不熟悉生產,要想維持生產還必須依靠原有的人,舊的技術人員各就各位,這樣生產恢複很快。我們這樣做了,一些工程師就說,原來以為共產黨不重視工業,現在看來不是這樣。這些人就留下不走了。抗美援朝重慶是立了大功的,主要的軍火的供應都來自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