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係浙江——鐵瑛談鄧小平
鐵瑛,1916年生。河南南樂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曾任大隊組織幹事。後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二旅五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濱海軍區臨沭縣獨立營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獨立團政治委員,濱海軍區教導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特務一團政治委員,華東軍區警衛旅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上海市公安總隊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市公安部隊副政治委員兼幹部部部長,華東軍區軍法處副處長,南京軍區軍事法院院長,舟嵊要塞區副政治委員、第二政治委員、第一政治委員,中共浙江省委第一書記、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共浙江省顧問委員會主任。1973年在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77年、1982年分別在中共第十一、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7年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2009年逝世。
1983年2月,小平同誌到杭州來,一是好多年沒到杭州來過年,在這兒過年。另外主要是想在這裏研究一下到2000年是不是可以達到翻兩番,怎麼樣個翻法。
1982年12月,我們曾到中央去了一次。我們省領導班子改革的情況,中央政治局專門開會討論過。我們向小平同誌彙報了一下領導班子改革的情況。我們當時的班子有些同誌退下來,增加了一些新的同誌。增加的同誌中有一位五十歲以下的,是原來的公安廳長。小平同誌講,這個好,還是太少了,班子有兩個五十歲以下的就好了。他說同意再找一個五十歲以下的。我們說再繼續找吧。
談完這個問題以後,他就說,我在蘇州,蘇州的同誌、江蘇的同誌向我彙報了一下,說他們(蘇州市)現在已經接近八百個美金(全省人均產值)。我問他達到八百美金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鄧小平文選》裏麵已經有這個談話了,當時他先給我們介紹了一下。小平同誌問江蘇的同誌,達到八百美金將來會是什麼情況?江蘇的同誌說,就是第一,衣食解決了。第二,住房問題解決了,人均可以二十平方米,可以蓋二三層樓。這就不少了,江蘇的土地少。第三,就業問題解決了。第四,農村的人再不往城市跑了。第五,中小學教育普及了。最後講,精神麵貌不一樣了,犯罪的減少了。他說江蘇的同誌講達到八百美元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然後他就問我們,浙江到2000年能不能翻兩番,怎麼個翻法?按他的主張,江蘇、浙江恐怕是要多翻一點,不止翻兩番。因為寧夏、青海、甘肅這些地方比較落後,如果江蘇、浙江隻翻兩番,他們怎麼辦?意思是達不到。他就讓我們多翻一點,這樣可以拉動全國翻兩番。現在提出八百美元,那是全國。這時我就向他彙報浙江的經濟情況。當時浙江工農業生產才有三百三十億,比較少。浙江當時是三千八百萬人口,全省人均產值達到四百五十個美金,按1∶18算的。這樣再過二十年,我們說可以翻,不但可以翻兩番,而且還可以……當時沒敢多說,至少可以翻兩番半,沒敢說翻三番,沒有把握,沒講得太滿,保守了一點。那麼就研究采取什麼辦法。我們就給他算了個賬。粉碎“四人幫”的時候,我們隻有八十幾個億,還沒有一百個億,很少。到談話時,也就是從1976年到1983年,三百個億。當時我們的速度跟江蘇比,它六年翻兩番,我們八年翻兩番,沒有問題,關鍵是采取什麼措施。一個是發揮浙江的優勢。浙江的優勢主要是輕工業比較多,特別是發展鄉鎮企業,各個地縣都有鄉鎮企業。江浙做買賣的比較多,商業意識比較濃厚。小平同誌講,發揮浙江的優勢,主要是興辦鄉鎮企業。第二個是發展科技,搞教育,培養人才。另外浙江的農業是精耕細作的。再一個浙江有一些拳頭產品,比如絲綢、茶葉、養魚,都是我們的優勢。我們還講到浙江的海岸線比較長,有寧波、溫州、舟山這些港口,將來海運是我們的長處,但浙江的短處是沒有煤,比較困難,需要國家調集,和河南、山西等地搞協作。再一個浙江土地少,人口多,要把計劃生育工作搞好。我們彙報了這些情況,講了如何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小平聽了以後很高興,他說聽你們講,翻兩番沒有問題了,你們要多翻一點。他勉勵我們說,你們的工作做得不錯。談了兩個小時,他總是問我們,這樣行不行?能不能達到?回過頭來看,浙江在1993年翻兩番已經實現了,提前七年翻了兩番了,小平同誌提出的爭取多翻一點,這個目標也達到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陪他到九溪十八澗去遊覽,同坐一輛考斯特車。走到九溪十八澗的南頭,小平同誌說,在這裏停一停,我們照個相吧。就在路邊隨便照了個相。照相後我們繼續往前走,經過六和塔、錢江大橋,回到駐地。路上小平同誌看到水杉說,你們這個地方的水杉長得很好,水杉長得快,不知有幾個省能種水杉?我說,江蘇有,安徽有。他說這個樹長得快,材料很好,值得推廣。另外他問:你們有沒有泡桐?我說有一點。他說,泡桐樹也是長得很快的。日本青年人結婚,都願意用泡桐做的箱子。他說泡桐占地方小,不影響莊稼,樹的根小,這兩種樹可以推廣。他說你們這裏沒有,我到河南去看看。後來我知道他回北京路過山東,下車看了泡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