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

知識點:戰國初年,魏國其實很強大,但到了魏安厘王時國力已經日漸衰退了。魏安厘王四年(公元前273年),秦軍打敗魏軍、韓軍和趙軍,秦將白起、胡陽在華陽大敗魏將芒卯,斬首聯軍十五萬,其中魏軍十三萬,進而圍攻魏都大梁,魏將段幹子請求把南陽讓給秦國以求和,於是魏安厘王割南陽向秦昭王求和。

古代的馬車戰國時期,一度想稱霸天下的魏國其實國力已經開始日漸衰退了,然而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魏王卻執意出兵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魏國大夫季梁在出使別國的途中聽說了這件事,立刻掉轉馬頭,驅車趕回了魏都大梁。

魏王聽人稟報說季大夫在中途無故折返,十分納悶,便立即召見了季梁。當他看到季梁風塵仆仆地趕到時,忙問:

“你為什麼在出使的中途又回來了?難道是又什麼重要的事情要向我稟報嗎?”季梁表情嚴肅地說:

“微臣的確有一件非常重要地事要向大王稟報。”“那快說說。”魏王迫不及待地問道。

季梁說:

“今天我遇到了一個駕車要去楚國的人,卻叱馬向北奔去。我很奇怪,楚國明明在南麵,而他為什麼要駕著車向北去呢?我急忙提醒他說:‘老兄,楚國在南麵,你走的方向反了。”那人滿不在乎地告訴我說:‘沒關係,我的馬腳力好,跑得快!’我說:

“方向反了,你的馬就算再好,你也到不了目的地的。’那人又說:‘我帶了充足的路費,再加上我的車夫有高超的駕車本領,就算與楚國的方向相反,又有什麼關係呢?我仍會很快就到達的。”

聽到這,魏王笑著說: “這個人可真傻,就算他的馬再好,他帶的路費再多,他的車夫本領再高,他隻會離楚國越來越遠啊。”季梁說:

“大王說得沒錯。如今,大王要成就霸業,就應該樹立威望,取信於民,使百姓們誠心誠意地臣服於陛下。可大王現在卻仗著自己國家兵多將廣,就無故地進犯他國,這樣做隻會和那個向背走的楚國人一樣,離目標越來越遠,還談得上什麼取信於天下呢?”

季梁的一番話,使魏王深深地感到單憑武力來稱霸天下是行不通的。他拜謝了季梁後,就立刻下令取消了進攻邯鄲的計劃。

釋義: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本來要往南去卻把車往北趕。比喻做事背道而行,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