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端午節也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節、重午節、午日節、天中節、女兒節、解粽節、浴蘭節、菖蒲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大同小異。每到這一天,要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佩香囊,賽龍舟,遊百病,備牲醴,比武,擊球,蕩秋千,飲雄黃酒,吃粽子、鹹蛋和時令鮮果,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等等。隨著時代的變遷,除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的仍流傳於我國各地。而且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從2008年起被正式定為我國法定節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