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
序
我國農曆臘(十二)月初八,是傳統的臘八節。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係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臘”古時也稱“蠟”,是祭禮的名稱,這種祭禮一般要在十二月舉行,所以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傳說中的臘祭之神有八種,於是從南北朝開始臘月初八被定為固定的祭日。這天也被稱做臘八節,後來演化成紀念佛祖釋迦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關於臘八粥有句諺語:“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便豐收。”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