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知識小鏈接·賴姓名人賴文光(1827—1868),廣西人,太平天國將領,封遵王。1864年天京失陷後,賴文光把本部太平軍與撚軍合並,成為撚軍首領之一,後來撚軍一分為二,賴文光成為東撚軍首領,1868年兵敗被清軍俘殺。
【姓氏起源】關於賴姓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為賴姓是周文王後代的姓氏,另一種說法是賴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
這是太平天國將領賴文光曾經用過的栓馬石。起源一,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賴姓始祖——叔穎公,是軒轅黃帝二十九世玄孫,文王的第十三個兒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從小就喜好武事,疏財仗義,文學亦佳。由於紂王昏庸無道,武王興兵討伐時令叔穎率兵與諸侯一同討伐紂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助周武王平定天下後,叔穎退居河南賴地。為感念他的開國功勳,武王在公元前841年把他所居的賴地封為賴國,並賜侯爵,從而開創了賴姓。
起源二,出自薑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相傳炎帝後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在古時,烈與厲通意,讀音又似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在商代時於河南厲鄉縣建立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紂時,賴國人南遷,後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在春秋魯昭公四年,賴國被楚靈王所滅,賴氏族人遂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為姓,稱賴氏。
【名人故事】在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下,安徽、河南、山東、湖北等地的撚黨紛紛起義,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國的鬥爭。1864年,以賴文光為領袖,各地撚軍組成一支新的撚軍,繼續與清軍對抗。當時,與撚軍作戰的清軍統帥是僧格林沁。賴文光首先在襄陽打敗僧軍,然後揮師北上,從河南進入山東。賴文光派少數部隊引誘僧軍向高樓寨地區深入,然後將其包圍,經過激戰,殲滅大部分清軍。僧格林沁率少數人冒死突圍,結果被撚軍殺死。高樓寨一戰,撚軍全殲僧格林沁部七千餘人,給了清軍以沉重的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