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橡膠王國”
鄧小平參觀了馬來西亞橡膠實驗站,並在東道主的邀請下接過割膠工人的切割機,在一棵生長了15年的橡膠樹上割了膠。當乳膠緩緩流下的時候,人們高興地鼓起掌來。
11月10日上午,鄧小平副總理參觀了吉隆坡以西約26公裏的馬來西亞橡膠研究所實驗站。
橡膠原產於南美亞馬孫河流域,1877年由海路傳入新加坡和馬來亞。1896年在馬六甲的亞沙漢山大規模種植獲得成功,此後各地相繼種植。由於橡膠用途不斷擴大,需要急劇增加。馬來西亞的自然條件十分宜於橡膠的生長,因此發展很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成為馬來亞的經濟命脈。
橡膠主要分布在馬來半島,尤其集中在西海岸鐵路沿線,即著名的膠錫地帶。在麻河和巴生河之間鐵路沿線兩側有連綿不斷的橡膠園。
橡膠在馬來西亞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長期以來膠園麵積約占耕地麵積三分之二。1977年,馬來西亞橡膠種植麵積達420萬英畝,占全國耕地麵積的60%左右。馬來半島的比例更大,森美蘭州甚至達到90%。全國有300萬人直接或間接依賴橡膠為業。年產橡膠160萬能噸,絕大多數出口。過去橡膠出口值占出口總值50%以上,1951年更高達75%。為了改變這種單一經濟狀況,馬來西亞獨立後大力發展多種經濟,橡膠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1977年橡膠出口值占出口總值的225%。
馬來西亞橡膠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膠園麵積占世界40%,產量占44%,出口量占48%。除1951~1959年被印度尼西亞超過外,馬來西亞一直居世界橡膠出口的第一位。
馬來西亞最近開展一係列活動,紀念馬來西亞橡膠業發展100周年。郵政局發行特別紀念郵票;國家銀行發行以橡膠為圖案的硬幣;舉辦橡膠業發展曆史展覽會;舉行以橡膠為主題的文藝節目在各地演出;等等。
鄧小平副總理一行的車隊沿著兩旁長著棕櫚樹、橡膠樹、椰子樹和其他許多熱帶樹的公路,前往這個位於雷蘭莪州的雙溪布洛的實驗站。
鄧小平副總理在馬來西亞勞工和人力部長何文翰的陪同下來到這個實驗站,馬來西亞初級產品工業部長梁棋祥在實驗站的會議廳門口進行迎接。
馬來西亞橡膠局副局長艾哈邁德·法魯克致歡迎詞。他向鄧副總理和其他中國客人說,馬來西亞年產天然橡膠170萬噸,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國。馬來西亞提供的天然橡膠占世界需求量的445%。艾哈邁德·法魯克副局長說,馬來西亞幾乎三分之二的可耕地用於種植橡膠,種植橡膠占用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勞動力。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馬來西亞天然橡膠出口的主要國家之一。
研究所所長艾尼·賓·阿羅普向鄧副總理扼要地介紹了栽培高產橡膠樹和他們正在試驗的在切口處塗化學藥劑以剌激出膠量的方法。這個研究所目前種植了1200公頃的橡膠樹,主要用來進行育苗和選種試驗。
鄧小平在割膠研究所的經理向鄧小平介紹了橡膠樹的嫁接、刺激增加出膠量和割膠的方法。鄧小平仔細地觀看了一位橡膠工人表演嫁接和割膠的技術。在經理的建議下,鄧小平滿麵笑容地接過割膠工人的切割器,在旁邊的一棵生長了15年的橡膠樹上割了膠。當乳膠緩緩流下的時候,人們高興地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