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亮相”國際舞台
在出席聯大特別會議代表團團長的人選問題上,中央政治局意見不一。毛澤東點將鄧小平,並告誡江青:鄧小平出國是我的意見,你不要反對為好。
1974年1月,阿爾及利亞革命委員會主席、第四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執行主席布邁丁提出召開聯大特別會議討論原料與發展問題,得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的讚成和支持。
這是一次第三世界團結反霸,討論反對超級大國剝削與掠奪,要求改變國際經濟關係的盛會。在聯合國成立29年的曆史裏還是第一次,標誌著第三世界的覺醒和壯大。
第三世界能有今天,來之不易!
聯合國的成長與發展史,就是超級大國操縱和控製表決機器,為本國服務的過程。
當初,聯合國誕生時,憲章寫入了多麼美妙動聽的詞語:
“為避免人類再曆戰爭之慘禍”,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製止侵略”,並依國際法之原則,調解國際爭端;發展國際間之友好關係,增進普遍和平;協調各國行動。
然而,超級大國把聯合國憲章完全拋在腦後,奉行實力政策與強權政治,聯合國隻是它們的表決機器而已。
1950年,美國侵略朝鮮,反而控製聯合國通過決議誣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國為“侵略者”;
1960年,美國以“恢複剛果法律與秩序”為名,組織聯合國軍隊,幹涉剛果內政,殺害剛果民族英雄盧蒙巴,顛覆剛果合法政府;
1964年,美國製造“東京灣事件”,突然襲擊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賊喊捉賊,向安理會提出“控告”;
1971年,印巴戰爭爆發,美蘇聯手,在安理會偏袒印度,安排停火,結果肢解了巴基斯坦;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問題,也由於美國長期控製,致使該問題22年得不到解決。正因如此,中國一直認為聯合國是一個不民主的講壇。
然而,曆史進入70年代,隨著第三世界的團結與覺醒,聯合國才擺脫了受超級大國控製的局麵。
中國在1971年第26屆聯大上恢複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就是第三世界團結合作的產物。
中國進入聯合國,結束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操縱表決的曆史。中國始終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站在一起。
走出國門的領袖——走出國門的領袖——第三世界國家要求召開特別聯大,討論原料與發展問題,自然受到了中國政府的熱烈歡迎。
可是,在中國代表團派誰率團與會的問題上,中共領導層內部發生了分歧。
毛澤東非常重視第三世界國家的作用,中國進入聯合國就是第三世界窮朋友的支持,這次第六屆特別聯大,他認為中國應該派高規格代表團與會。
這是中國在恢複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後首次派遣高級代表團出席這樣一個重要的會議,必須派出在外交和國際經驗上卓有聲望的人來率團參加。
當時,總理周恩來身染重病,不宜遠行。剛剛恢複工作的鄧小平,雖然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職務,但他還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
3月,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派誰率團與會時,毛澤東批示讓鄧小平去。江青堅決反對,她對鄧小平的仇恨刻骨銘心。
早在1973年3月10日,中央政治局討論鄧小平複出時,江青就堅決反對。
那天,周恩來主持政治局會議,他拿出鄧小平致毛澤東及中央要求為黨工作的原信和毛澤東的批示,討論重新啟用鄧小平問題。
周恩來、葉劍英、李先念主張根據主席批示,立即啟用鄧小平,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