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各自的路數(1 / 2)

在講習班結業的會上,武文特別的提到了都乙凡和《師徒倆》。

武文預言,都乙凡是這個地區的文學之星,早晚會在東方升起。

這個評價太高了。這給了都乙凡一個莫大的鼓舞。

文聯辦的講習班結束。都乙凡收獲頗多,而且是信心滿滿的回單位。

他沒有跟上回廠的班車。廠裏的班車一天就兩班。他走小路回去。走的還是走過多次的小路。還是這條熟悉了的河堤。

麵對周邊的景色和眼下的季節,都乙凡情不自禁的感慨:春姑娘來了,你們知道,她是怎麼來的。

這個感慨,不是他獨創的,是一個老詩人的。隻是,以前沒有讀到,這次講習班上知道了這首詩。

都乙凡有理由認為,屬於他的春天已經來到,他也知道人生的春天是怎麼來到的。

不是嗎?

都乙凡為了完成父母的意願,找到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女生談戀愛。現在的燕姿對他是羨慕有加。

如今,自己又被地區文聯當成可以培養的寫作苗子加以關注。

短篇小說《師徒倆》就要在文聯的雜誌上發表。這個事已經定下來了,而且是這本雜誌的主編武文親口對他說的。

都乙凡的腋下夾了父親不用了的公文包,悠閑的、自信的、愉快的走在這條小路上。

進入廠區,都乙凡的頭是昂著的。他見到所有的人,臉上都是笑笑的。

遇上勞資組長和薑斯。都乙凡也是快樂的開著笑臉。

都乙凡與這兩個擦肩而過的。走過去後,他聽見勞資組長說了一句:“一個小工人,也夾隻公文包。”

聽見這句話,都乙凡的心裏格登一下,也就有了些憤憤不平。

工人就不能夾公文包嗎?

都乙凡甚至在糾結一個幼稚的問題。會上,都在說,工人是工廠的主人。工人是偉大的。怎麼在實際生活中,竟然會有這樣的看法呢?而且,這話出自一個幹部之口。

也就是這樣一個觸動,或者說是一個刺激,都乙凡又給自己定下一個抽象的目標。這就是,一定要改變自己的身份。

一定要改變自己的身份。

這是一個生活理念。有些人在這方麵早熟。有些人在這方麵晚熟。都乙凡是晚熟中的一個。陳頌應該算是早熟。

陳頌招工進廠後,他一心想當個小頭頭。為了這個,他甚至不打算在年紀輕輕時談戀愛。可他為此錯過了戀愛的最佳時期,結果還是沒能當上官,就是一個小班長也沒能當上。用他在日記上寫下的話,祖墳上還沒到冒煙的時候。

時來運轉。陳頌現在是青年突擊隊的隊長。他當上這個隊長的當天,抽時間趕到城裏,去郵局用電話給父母打去了電話,報告了這一喜訊。

當小領導是要身先士卒的。陳頌很清楚這一點。他比以前勤快多了。他在管道架設現場上上下下,似乎是最忙碌的一個人。

陳頌的管理方法和都乙凡的有所不同。這個不同在都乙凡安排好當天的任務後,自己也要領一個具體的任務。在那個崗位上,要是沒特別的事情打擾,都乙凡要一直做到下班時。

陳頌不一樣了。他比都乙凡當隊長那會要忙多了。他沒有給自己安排具體的活。他喜歡給所有的人當下手。一會幫這個做一點,一會去幫那個做一點。管道架設工地上,到處留下他的身影。

陳頌的這個身影是跳躍的,尤其引人注目了。他很清楚,辦公大樓上的窗戶裏,可能就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他。他希望注視他的人,今後能在大樓裏給他一張辦公桌。他希望有朝一日,他會在這幢大樓裏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單獨的辦公室。

生活中有一個基本常識,專注於一件事,不但能保證質量,而且不會忙亂。亂的沒頭緒時,最容易出錯,甚至會出事。

陳頌出事,就是在這種忙亂中。他在和儲小玲展開鋼絲時,被鋼絲的反彈劃破了手。這個活,之前是一直做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