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的重要來源是穀物的皮殼、殼類動物和新鮮水果,如堅果、蘋果、李子、豬肉、禽肉、豆類、蕎麥、粳米、芝麻、牛奶、油菜、茄子。
鐵對於造血功能和牙齒及骨骼的構成相當重要,人體中含鐵量不足,會導致貧血和乏力,還會產生心情壓抑、易怒及皮膚幹皺等後果。老人體內貯鐵較年輕人多,但老人紅血球吸收鐵的能力下降,所以老人的食品中如果缺乏鐵會使免疫機製受損害,抵抗力下降,容易染上疾病。因此膳食時,應多攝取含鐵量較多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帶、腐竹、豆類、蔬菜、禽肉、河蝦等。
硒、鉻元素的防衰功效及攝取方法
硒是人體和動物必不可少的一種微量元素,與保持機體持久健康有關。它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能將有毒的過氧化物還原為無害的物質,能分解過氧化氫(H2O2),對細胞和組織有保護作用,使之免於受到過氧化物的損害,對細胞膜和細胞器(線粒體、微粒體、溶酶體)膜具有特殊的保護作用。維生素E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硒的作用不僅與維生素E類似,且有協同作用,兩者能共同對抗“自由基”對機體的危害作用。因此硒和維生素E都具有抗退行性病變和抗衰老的功效。老年人食品中如缺硒,就會引起體內最重要的電解質鈉、鉀、鈣的代謝紊亂,體內脂肪質過氧化物的增強,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發生。
在動物機體內,硒存在於所有的細胞和組織中,所含濃度與膳食的攝入量有一定關係。其中以動物的肝、腎含硒量最高。此外,魚、蝦、貝殼類水產品中含硒量也屬最高之列。蔬菜中的大蒜、辣椒、大豆、洋蔥、蘑菇、蘆筍和胡蘿卜的含硒量較多。主食中的麵、糙米也有一定的含硒量。人奶中的硒比牛奶中的硒約高2倍;一個雞蛋約含10毫克的硒,絕大部分存在於蛋黃中。經常食用上述主副食品,即可基本滿足人體對硒的需要。
鉻在人體細胞內參與形成葡萄糖的耐量因子。這個因子能促使胰島素發揮最大的生物效應。上了年紀的人易患糖尿病,常與食品中缺鉻有關。鉻常存在於糙米、粗麵中。
纖維素的防衰功效及攝取方法
食物纖維屬於多糖類,主要存在於蔬菜、糠麩和穀類植物中,水果中的果膠也是一種與纖維素相仿的物質。
缺乏食物纖維的膳食是許多疾病,如結腸癌、高膽固醇血症、缺血性心髒病、糖尿病以及便秘、痔瘡等的直接或間接病因之一。
纖維素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而總是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形成糞便的過程中,纖維素可使其體積增加,密度減小,並能刺激腸道蠕動和促進排便。如果膳食過精過細,脂肪和肉類過多,可使腸內厭氧菌大量繁殖,使中性或酸性類固醇特別是膽固醇、膽酸及其代謝產物溶解;而糞便中增多的膽酸代謝物則可能是致癌的輔助物質。食物纖維能影響大腸細菌的活動,使大腸中的膽酸生成量減少,並能稀釋腸內有毒物質,使糞便變軟和通過腸道的時間縮短,減少致癌物質與易感的腸黏膜長時間接觸,從而防止腸癌的發生。老年人由於胃腸功能下降,腸蠕動減慢,腸內有益細菌、乳酸菌減少;而適量多食用食物纖維,則可彌補這種不足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食物纖維可影響血糖水平,減少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和藥物的依賴性,並有防止熱量過剩、控製肥胖的作用。因為多纖維素食可延緩胃排空時間,增加飽脹感,使攝入的食物量和熱量減少,有利於老年人減輕體重和控製肥胖,還可預防膽結石和降低血脂。
老年人每天攝入6克~10克的食物纖維,對預防上述疾病大有益處。膳食富含纖維的食物有:麥麩、米糠、鮮豆莢、嫩玉米、草莓、菠蘿、花生、核桃、菠菜、蒜苗、馬鈴薯、玉蘭片、南瓜、芋頭、胡蘿卜、地瓜、蘑菇、裙帶菜、海帶等。
食物纖維對老年人益處很多,但食用過量也有害。高纖維會幹擾胃腸對鈣、鋅等元素的吸收,食用過量的精纖維成分,也容易造成胃癌。結腸癌。所以,老年人飲食中應注意葷素搭配,不應偏食,應在保證營養平衡基礎上,適當多吃些纖維食品。
鈣質防衰功效及攝取方法
人到老年,極易患“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而這種病的病因是因為老年人身體內缺少鈣質,骨質較脆,這種病的直接危害是很易造成骨折。
骨質疏鬆早期很難發現,隻有到骨質喪失30%以後,經攝片才能發現,這種病除易造成老年人骨折外,還有疼痛、乏力等症狀。
預防和早期治療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最有效辦法便是補充鈣質。鈣質的最佳來源是牛奶,其次是食用牡蠣、蚌、豆腐、菠白菜等,病情嚴重者可服鈣片。為促進鈣的吸收,應同時服用一定量的維生素D。另外,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及飲氟化水也可防止和治療骨質疏鬆症。
膳食平衡養生法
根據現代平衡,使人在衣、食、住、行方麵及營養的攝入和熱量的排出,都要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的水平,太多或不足都會損害健康。飲食過飽,損傷腸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胃漲等;飲食過多,營養不良,可引起機體功能減退,體力下降;飲食偏嗜,營養素攝入不平衡,可致某些營養素缺乏症及肥胖症。平衡養生法,要求膳食平衡,即膳食中應包括有人體需要的所有的營養素,而且各種營養素的數量和搭配適當,與機體的需要基本保持平衡。也就是說,首先要食物多樣化,沒有多樣化就談不上平衡;其次要求營養素的種類全,如品種單一,無法平衡;最後是營養素之間的比例,要與人體組織的需要相統一,不協調也就不平衡。隻有堅持平衡膳食,才能維持人體健康,才是科學的膳食。平衡養生法,要求人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如果違背自然界的四時變化規律而使人體失去這些平衡,人體就會患病。
主動養生法
順應人體生命活動的規律,積極主動地去保健和養生,有病治病,無病健身,使自己能始終保持健康體魄,即為主動養生法。
不累也主動休息
主動休息,指勞動、工作或學習一段時間後,機體或大腦雖未出現疲勞感,也要按時休息。主動休息能使機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及時消除體內代謝的廢物,補充必要的營養,體力和腦力得到休整,精力更加充沛;主動休息還能協調全身器官功能,增強人體免疫水平,提高抗病能力,有效地預防疾病,消除各種不利於健康的隱患,特別有助於防範疲勞的發生,提高勞動效率和生活質量。
不渴也主動飲水
主動飲水是指在早晨起床後、兩餐之間、睡覺之前及工休、課間休息時間,雖不感覺口渴,也要自動飲水。主動飲水能及時有效地預防機體細胞缺水,維持正常新陳代謝,保護髒器組織,提高生命質量。但注意一次飲水不要過多。
無喜事也主動歡笑
主動歡笑,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一些歡聲笑語。自然而親切的歡笑,是內心高興的表示,是好修養好素質的象征,是自信的體現,也是身心健康的標誌。可以使全身肌肉和關節得到有益的活動,對人體各個係統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可以使肺部擴張,增加肺活量,有利於呼吸道的通暢;可以使心髒功能加強,血液循環加快,血壓保持正常;可以消除有害於健康的緊張、壓抑和憂慮等情緒,對神經係統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可以使你忘記煩惱和憂愁,減輕身體的疼痛和疲勞,永遠朝氣蓬勃;還能廣交朋友,增進相互信任,對工作、事業充滿信心。讓自己笑,能健身益神;與別人同笑,使處處生春。常常笑容滿麵,精神煥發,不僅顯得年輕、瀟灑,而且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無便意也主動如廁
主動如廁,指每天定時排便,無論有無便意,養成衛生習慣。定時排泄二便,是人體新陳代謝正常的標誌,是除舊迎新的需要,也是防治便秘、前列腺增生、痔瘡、肛裂和泌尿係統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便秘會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痔瘡,甚至血壓升高。憋尿,會使膀胱過度充盈,引起心煩不寧、思維紊亂、血壓上升,甚至發生泌尿係統結石等病症。主動定時排便,將會覺得輕鬆、健康與安寧。
無痰也主動咳嗽
主動咳嗽,指每天早鍛煉時,在戶外空氣新鮮處先做深呼吸,吸氣時緩緩抬起雙臂,然後呼氣,呼完後突然主動深咳,並迅速垂下雙臂,使氣流從口鼻中噴出。如此反複做10次,每次咳嗽間隙做幾次正常呼吸,以防止過度換氣、咳嗽,造成氣管或支氣管損傷。主動咳嗽,能有效清除肺部的汙染物,給肺來一次“大掃除”;主動咳嗽,能清除肺部殘餘氣體,增大肺活量,維護肺的正常功能。
無病也主動求醫
主動求醫,指無論是否患病,都定期檢查身體,做到有病早治療,無病早預防。定期做體檢,對於早期發現髒器組織的隱患、跟蹤觀察病變和治療的結果,為防病治病提供依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極其重要的。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定期測血壓,做1次胸透、B超或甲胎蛋白測定以及血脂、血糖測定,每半年做1次大便隱血試驗,嗜煙者應每年做1次胸部攝片。
長壽必須七個做到
人們的估計壽命和健康與下列7種基本生活習慣密切相關:(1)每日三餐定時進食,不吃零食。
(2)每日必吃早餐。
(3)每星期作2~3次適度運動。
(4)睡眠要充足。
(5)不吸煙。
(6)保持適度體重。
(7)不喝酒。
45歲的人,如能切實做到上述中的3條,就可能還有216年的估計壽命(即活到67歲);如果能做到其中6~7條,則可再有331年的估計壽命(即活到78歲)。
老年養生四戒
老年人應遵循生活規律來安排起居,不能隨心所欲任意變更,要做到“四戒”。
一戒久視
人到老年眼本已昏花。倘過於用目。則會傷血耗神,產生頭暈目眩等症。因此超過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對於看書報或電影電視以1~2小時為宜,不可過長,過長則有害無益。
二戒久臥
睡眠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人的一生大約有1/3左右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要適可而行,醒來隻要覺得精神充足既可,如果長時間臥床,則體瘦神昏,反而不利,另外不要俯臥,也不應飯後隨即上床,不能蒙頭睡,以免缺氧。
三戒久坐
老年人應多參加戶外活動,加強肌肉活動,注意鍛煉。
四戒久立
老年人氣血運行本已減弱不足,全靠動靜結合來調節平衡,維護和確保健康,所以要坐與走、立與臥輪流地交替進行。
老年長壽的十戒
一戒每餐飲食過飽以防止加重消化係統和心血管係統的負擔。
二戒葷食豐宴平日,多用清淡飲食,少參加豐餐大宴,是保健心髒和血管的重要環節。
三戒生、冷、硬和帶刺激性飲食保持消化器官機能健康。
四戒煙、酒過量煙、酒會導致各種疾病。
五戒感情驟變過於喜、怒、哀、樂是身體的禍害。
六戒體位突變過急轉頭或突然站起,會造成暈倒、摔傷。
七戒行路慌張老年人反應遲鈍,在緊張情況下,易發生事故。
八戒大便幹燥老年人易發生大便秘結不順,大便時過於用力,易造成疾病發作或猝死。
九戒過量勞累防止過勞,能減緩各器官衰老退化。
十戒經常大量服用各種藥品應盡量減少或避免藥物的毒作用。
老年期飲食原則及保健方法
人到老年,生理機能衰退,代謝變慢(合成代謝比分解代謝低),腺體分泌減少,各器官代謝功能下降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若一日僅吃兩三餐,會有明顯的饑飽感交替出現,這樣對老年人的體力、腦力活動會有不良的影響。同時,還要損害腸胃,甚至引起各種疾病。所以老年人每日除與一般人同食三餐外,還應在早、午之間,以及晚餐前2小時加餐。加餐的飲食力求清淡,以膳食平衡、葷素搭配為主。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宜清淡,注意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
其組成最好維持在脂肪占總熱量的25%,蛋白質占20%,碳水化合物占55%為宜。
蛋白質供應量應適當
宜多采用植物蛋白,注意提供優質蛋白,如豆漿、豆腐、芝麻、花生、香菇、牛奶、雞蛋、魚、蝦、瘦肉等。少食動物內髒、肥肉等。
對那些超重的老年人應減少熱量的攝取並輔以體育鍛煉
如太極拳、老年迪斯科、散步等,讓體重維持在標準範圍內。
多吃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纖維素的食物
老人膳食中維生素A、B12、C易缺乏,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胡蘿卜、豆製品、奶製品、芝麻醬、海帶、紫菜等。
禁吃或少吃如下十類食品
油炸類;熏烤類;醃漬類;醬製品;冰鎮類;甜食類;動物內髒類;動物血類;方便食品(如方便麵、糕點、油茶麵等);過期食品。
老年人消愁五法
修養法
要加強自身思想修養,遇事把心放寬,眼光看得遠一些,要樂觀。
轉移法
有了憂愁,主動改變環境,到活潑、愉快的生活中去,和人們說笑,精神為之一振,煩悶即可稍除。
忘卻法
不要去回憶過去的痛苦,後悔過去的事情,因為這樣下去,就會更加悲傷,造成作繭自縛的被動局麵,隻有丟開過去的憂愁,麵對現實,就可以從憂愁、痛苦中擺脫出來了。
痛哭法
憂愁時放聲痛哭或無聲抽泣,隻要流出眼淚來,就對身體有益。
追求法
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種追求的目標,拋開一切煩惱,分散對憂愁的注意力,使生活有新的意義。
老年人性愛有益長壽
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性愛仍有具重要地位,和諧適當的性愛很有助於老年人的益壽延年。
一般認為,適當的性生活有助於老年人保持大腦年輕,防止大腦的老化。人的丘腦下部和腦下垂體,專司性激素的分泌。性生活刺激這一部分,使激素分泌良好,有促進血液循環和各方麵新陳代謝的作用。反之,根據“用進廢退”規律,那些沒有性生活的人,便可能發生“性萎縮”。並促使大腦老化。老年人的性機能也許會退化,但這並不表明其性的喜悅程度也減退了。他仍需要性愛,而且女的與男的都一樣,即使雙方不能進行房事,也仍需要溫存,需要另一方的愛撫。這些都對提高雙方生活興趣、延年益壽有很大的益處。
男性延緩更年期的措施
一般男性更年期通常在50~55歲之間。更年期標誌著人體由成熟向衰老期過渡。這是一個不以人類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如能注意以下幾點,可以延緩更年期5~10年:
(1)不吸煙、不喝酒,或減少到最低量。
(2)盡量將工作壓力和人事煩惱減至最少,學會以“靜坐”來緩和情緒,養成不急躁、不焦慮、樂天平和的個性。
(3)保證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並經常同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
(4)減少攝入的鹽分和油脂。
(5)注重早餐的質和量,攝入適量的蛋白質。
更年期飲食原則及保健方法
更年期性腺逐衰微,其他各內分泌腺功能均有改變,同時內髒器官慢慢呈退化性發展,出現神經內分泌係統症狀,即所謂“更年期綜合征”。
對患神經內分泌係統疾病的人,除采用藥物治療外,在飲食上應選用含維生素B豐富的食物,以維持神經係統的正常功能和促進消化、預防頭痛暈眩、保持記憶力。玉米、麥片、小米等雜糧和蘑菇、香菇等食用菌中B族維生素的含量都很高,其次瘦肉、牛奶、綠色蔬菜及水果等食品也有此效。平時飲食要注意低鹽,不要飲酒、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食物,更不要吸煙。
基礎代謝率降低,這是更年期發生的一個明顯變化。根據這一情況,在膳食上,宜給予生理價值高的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如瘦肉、雞、魚、蛋、奶、乳類及豆製品。一般來說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含量較高(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子油等),它有降低血中膽固醇和抑製食物中的膽固醇被腸道吸收的作用。假如自己胖體型,就應多吃玉米麵、小米等雜糧,少吃白糖、甜點心及含糖零食;若是瘦體型的則應增加主食的攝入量。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食欲。
一般婦女更年期月經頻繁,經血量增多,經期長,結果可能會發生貧血。對於這種情況,在食物供應方麵尤其需要加以注意。
鐵是人體合成血紅細胞的主要元素,但製造血紅細胞除鐵以外,還需要有蛋白質、維生素C、B12及葉酸等多種營養素。因此要給予高質量的蛋白質食物和含鐵豐富的食物。如雞蛋、瘦肉、奶類就是人體需要合成蛋白質、氨基酸的來源,而且含有維生素A、B1、B2等;肝髒和蛋黃也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B12、葉酸,可以防止月經貧血。除此以外多吃西紅柿、油菜、胡蘿卜、紅橘、柚子、桃、沙果等,也能增加治療貧血的效果。如果經期食欲欠佳,厭油膩,可用紅棗、桂圓加紅糖煮湯飲用,或用紅棗、赤豆、紅糯米熬粥食用皆可收到健脾、益氣、補血的功效。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挑食、不偏食,經常把這些食物搭配起來吃,可以防治貧血。如果飯後吃些水果,那就可以更好地補充維生素C,亦可提高鐵的吸收率,對防治貧血的效果更好。
更年期的年齡已進入老年期的初級階段,體內代謝過程也以分解代謝為主,如果營養供給不足,有些婦女在絕經後容易出現缺鈣性骨質疏鬆和其他營養缺乏病;或由於代謝紊亂而出現脂肪堆積使身體發胖、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高、血管硬化等症狀。因此,必須重視調節飲食,一方麵多吃較為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瘦肉、雞、魚、蛋、奶)和含鈣豐富的食物(豆類、蝦皮、海帶、白菜、青菜、覓菜、芹菜等)以補充不足;另一方麵要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和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同時還要考慮多吃雜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