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出生第3月
第一節科學哺育
製作嬰兒輔食的方法
嬰兒在滿了3個月之後,就不能單純隻是母乳喂養了,為了保證嬰兒的營養,就應適當增加一些輔助食品,以促進嬰兒消化係統的不斷完善。
下麵列舉一些常見輔食的製作方法:
蔬菜泥
將菜葉洗淨,去莖撕碎,放入沸水中煮開即撈起。用小勺將菜葉研成泥,去除粗纖維,再用少許植物油與鹽旺火急炒即成。
蘋果泥
將蘋果洗淨後,切成兩半,用小勺輕輕刮取果肉部分,即可得到蘋果泥。
香蕉泥
取熟透的香蕉去皮後放入碗中,用不鏽鋼小勺背用力擠壓、攪爛即為香蕉泥。
魚泥
將鮮魚去內髒洗淨,放入鍋內蒸熟或加水煮熟,去淨骨刺,加入調味品,擠壓成泥,可調入米糊(奶糕)中食用。
菜泥
將新鮮深色蔬菜(如菠菜、青菜、油菜等)洗淨,細剁成泥,在碗中蓋上蓋子蒸熟;胡蘿卜、土豆、紅薯等塊狀蔬菜宜用文火煮爛或蒸熟後擠成泥狀,菜泥中加調味品和少許素油,以急火快炒即成。
豆腐
將煮熟的嫩豆腐稍加鹽攪碎,加入粥或蛋黃中喂食。
蛋羹
將整蛋攪勻,加入溫水半小杯、醬油1茶匙,鹽少許,待鍋內水開後再上鍋蒸8~10分鍾即成,應在正餐中喂,不要在兩餐之間喂食。
肝泥與肉末
將煮熟的瘦肉或肝在幹淨的刀背和砧板上剁成泥,加調料和水少許蒸成肉餅或肝糕,直接喂食或放在粥或爛麵裏喂食。
紅棗小米粥或玉米麵粥
將紅棗洗淨,煮爛去皮去核,壓成棗泥,放在煮好的小米粥或玉米麵粥中再煮沸即可。
肉末菜粥
瘦豬肉50克,青菜2小棵,植物油10克,醬油、精鹽、蔥薑末各少許。1將豬肉洗淨去筋、剁成細末,青菜洗淨切碎。2鍋內加入植物油,油熱後下入肉末不斷煸炒,放入蔥薑末,再加入少許醬油炒至全熟即成肉末。3將炒好的肉末及碎菜加入熬好的米粥內煮沸。待溫後即可喂食。
水煎蛋
雞蛋1個,香菜1棵,澱粉少許,食鹽、香油適量,雞湯或肉湯100克。1將雞蛋打入碗內,用筷子調勻。香菜洗淨切成細碎末,澱粉溶於少量水中。2將100克雞湯(清水亦可)放入鍋中旺火燒開,倒入水澱粉收汁,待再次開鍋後將雞蛋液倒入,並加入鹽、香油和香菜末,不停地翻炒,使之成熟,待其形狀很像攪碎的豆腐,質地軟嫩,即可出鍋。
烹調時應注意將雞蛋炒熟就立即出鍋,若炒製過老,水分從雞蛋中溢出,嬰兒就不宜食用了。
蘋果藕粉
藕粉30克,蘋果1個,白糖20克。1將蘋果洗淨去皮,去核,切成細末待用,藕粉加少量清水調勻。2將蘋果碎末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旺火煮開後,再用微火煮5分鍾左右,然後將藕粉慢慢倒入鍋中,邊熬邊攪拌,直至熬透明為止。3加入少許白糖,拌勻,稍涼後,即可喂食。
炸饅頭片
饅頭半個,雞蛋1個,植物油50克,澱粉、食鹽少許。1將饅頭切成約05厘米的薄片。2將雞蛋打入碗中,用筷子調勻,加入少量澱粉、精鹽調成細糊狀。3植物油入鍋加熱,然後將饅頭片入雞蛋糊中兩麵塗抹均勻,放入油鍋內煎炸,待成金黃色時即可撈取,待涼後即可食用。
炸饅頭片香脆稍硬,可以鍛煉咀嚼功能。
點心
對於那些食欲旺盛的嬰兒,如果每天吃2餐輔食和3次奶還覺得不夠的話,可再喂些嬰兒餅幹、薄脆餅、水果、乳製品等點心,也不是不夠就非喂不可,特別是喂了甜食後就不願吃正餐的就不能喂,沒有食欲的也不能喂。
保證嬰兒大腦發育營養
嬰兒從第3個月起腦細胞發育逐漸趨向高峰。為促進腦發育,除了保證足量的母乳外,還需要給母親添加健腦食品,以保證母乳能為寶寶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
常用的益智健腦食品有:
1動物腦、肝、血、魚肉、雞蛋、牛奶;
2大豆及豆製品;
3核桃、芝麻、花生、鬆子、各種瓜子;
4金針菇、黃花菜、菠菜、胡蘿卜;
5桔子、香蕉、蘋果;
6紅糖、小米、玉米。
正確使用奶粉
近年來,調製嬰兒食品的方法開始簡化,因為市售的嬰兒奶粉已更接近母乳的成分。衝泡嬰兒奶粉的首要原則,是仔細閱讀包裝上的說明,各家公司生產的奶粉濃度不同,不可混淆。如果孩子完全沒有吃過母乳,可以在牛奶中加入一些酸酪,以利寶寶腸內有益細菌的繁殖。多數銷售的嬰兒奶粉都含有足夠的維生素C,然而,弗烈德·克蘭納博士用不同的實驗測定之後,認為需要更多。根據他多年的經驗,應用維生素C的效果非常好,向小兒科醫生請教如何逐漸將維生素C加入牛奶中。
煉乳和麥乳精的喂養方法
煉乳也是用鮮牛奶加工而成的,但它是將鮮牛奶蒸發至原體積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製成的,它的甜度遠遠高於奶粉的甜度。如把250毫升鮮牛奶濃縮至100毫升,再加相應的糖,就製成了100毫升煉乳。如果加15倍水稀釋,其蛋白質脂肪的含量與250毫升鮮牛奶一樣,但甜度太大,難於入口,於是就要再稀釋4倍左右,也就說,100毫升甜煉乳要變成650毫升的奶,此時顯然甜度適合小兒口味了,但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的含量仍相當於250毫升的鮮奶,可見,這個數量的營養素是遠遠滿足不了小兒生長發育需要的,因為攝入的蛋白質、脂肪太少了。因此,煉乳雖然與奶粉都是由鮮牛奶加工而成,但對小兒來講是完全不同的食品。煉乳不能作為小兒的主食,而且對孩子百弊而無一益;奶粉則是小兒重要的乳品,特別是沒有母乳的孩子,奶粉則為母乳的替身,是小兒的主食,它的營養成分完全能滿足小兒的需求。
麥乳精是不能代替奶粉的。
把麥乳精的營養成分與奶粉的營養成分作一比較。其中,麥乳精蛋白質占12%~15%,脂肪占10%~12%,糖類占65%~70%;而全脂奶粉中,蛋白質占25%~28%,脂肪占25%~28%,糖類占32%。由此可見,麥乳精中主要成分是糖類,而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大量蛋白質、大量產生能量的脂肪均含量太少,滿足不了小兒的需要,因此麥乳精不能用來代替奶粉。
麥乳精既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蛋白質需要,也不能滿足能量需要,同時屬於比較甜的食物,易破壞食欲,吃其他東西就沒有胃口。因此,無論是以乳類為主食的嬰兒,還是不以乳類為主食的較大嬰兒,都應盡量少吃或不吃價格較貴的麥乳精,而用物美價廉的米湯、麵包、奶粉、餅幹等食品搭配。
糕幹粉等澱粉製品不能代替乳品
糕幹粉是一種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嬰兒食品,含糖79%、脂肪51%、蛋白質56%,蛋白質與脂肪的含量很低,質量也較差,因此滿足不了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但在牛奶中加入少量糕幹粉的食用方法對孩子是有益的。牛奶中蛋白質含量較高,其中酪蛋白約占80%,乳蛋白占20%。因酪蛋白食入人體內,遇到胃酶後形成凝塊,不易消化。為此在牛奶中加入糕幹粉可形成柔軟而疏鬆的酪蛋的凝塊,易於消化。
給嬰兒多喂水
水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組成細胞的重要成分,人體的新陳代謝,如營養物質的輸送、廢物的排泄、體溫的調節、呼吸等都離不開水。水被攝入人體後,約有1%~2%存在體內供組織生長的需要,其餘經過腎髒、皮膚、呼吸道、腸道等器官排出體外。水的需要量與人體的代謝和飲食成分相關,小兒的新陳代謝比成人旺盛,需水量也就相對要多。3個月以內的嬰兒腎髒濃縮尿的能力差,如攝入食鹽過多時,就會隨尿排出,因此需水量就要增多。母乳中含鹽量較低,但牛奶中含蛋白質和鹽較多,故用牛乳喂養的小兒需要多喂一些水,來補充代謝的需要。總之孩子年齡越小,水的需要量就相對越多。一般嬰幼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約120~150毫升水,如5千克重的孩子,每日需水量是600~750毫升,這裏包括喂奶量在內。第二節日常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