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活篇(1 / 3)

第三章生活篇

從生活中獲得健康

現代生活方式病是現代生活的特有病症,它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和健康。時代在前進,科學在發展,人類生活方式也日新月異。最近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結果表明,現代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並非像以往是多由細菌、病毒等生物學因素引起,而是由多種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方式,錯綜複雜的環境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例如,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潰瘍病、各種癌症和多種家用電器病、花樣翻新的綜合征等。人們將這些疾病統稱為“現代生活方式病”。這類疾病所導致的死亡在發達國家中占總死亡率的70%~80%;在發展中國家中為40%~50%。這類疾病絕大多數不具傳染性而且是可以預防的。我國衛生部近年來開始對社會因素與人群死因關係進行了調查,結果指出,生活因素(包括消費類型、職業危害和有害健康的業餘活動等)占373%;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和生活環境)占32%;而生物學因素(包括遺傳、老化等)隻占197%。

目前我國人民的衛生水平仍然低下,不良生活習慣仍嚴重存在。以吸煙為例,發達國家中估計每年死亡人數中有14萬是由吸煙引起的心血管病、以及其他肺部疾病所致。然而近些年來,這些國家人口吸煙率在不斷下降,肺癌等疾病發生率也隨之降低。但我國吸煙人數卻呈強勁上升勢頭,估計已有2億以上男性和2400萬以上女性吸煙。肺癌死亡人數已上升並超過其他惡性腫瘤,占第一位,占9種主要癌瘤死亡人數的262%。照此下去到2005年,我國每年死於吸煙引起的各種疾病的人數將達到200萬人以上。更為突出的是,毒品已在近幾年滲入我國很多地區,估計非法吸毒者已達幾十萬人。近來養狗之風日盛,估計全國已有12億隻狗,狂犬病也隨之而起。現因狂犬病死亡者每年已達數萬人。至於因酗酒引起的酒精中毒和肝硬化;由性泛濫引起的性病和艾滋病流行;由不合理飲食習慣所致營養不良和肥胖病;由精神高度緊張和心理失衡誘發的心血管、消化、神經係統的心身疾病等都是為人們所耳熟能詳的。這些都是現代“生活方式病”的具體體現。

由於現代“生活方式病”是非傳染性的,對人危害進展較緩慢。往往不為人們所認真關注。又由於這類疾病的發生與人類文明進步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所以有人譽之為“文明病”或“習慣病”。總之,這類疾病的病因主要是來自不科學不衛生的生活方式,如飲食習慣或營養結構不良,起居方式不合理,或有煙、酒、賭博等不良嗜好,以及家用電器使用不當等。

生活方式的致病及保健措施

由於家庭消費品引起的“生活方式病”,主要為家用電器病。

電視病

目前,大約有50多種疾病跟看電視有關,你每天看電視平均超出3小時,就可能患上“電視綜合征”,尤其是兒童或青少年。今天,電視已普及到千家萬戶,預防電視病將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問題。

現將幾種常見的電視病介紹如下:

(1)電視肥胖症目前美國13歲以下的兒童中約有80萬人患肥胖症,我國兒童中約有1000萬人體型肥胖。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經常看電視。一方麵缺乏適當的體育活動;另一方麵因為在看電視時,有的兒童還大吃零食、點心,造成熱量過剩而引起肥胖。

(2)電視眼電視機工作時,由於電壓很高,熒屏射出的集光束、紅外線和溴化二苯並呋喃的有害氣體等對人的眼睛刺激厲害,有的人抵不住其刺激則發生眼皮、眼瞼紅腫、球結膜充血、幹痛難忍,嚴重者結膜和角膜受損,影響睡眠和食欲。長期收看電視節目,會大量耗損視網膜中的視紫紅質,使視力明顯下降,嚴重的還會引起視網膜萎縮。有的還會引發近視、夜盲和青光眼等症。

(3)電視頸有些人看電視時不注意電視機的位置和坐相,千姿百態,歪頭斜視習以為常,頭頸部長期維持過伸或過屈或扭斜狀態,容易引起頸部軟組織勞損。

(4)電視心有些情感豐富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有時隨電視節目中的情節而過於興奮、激動、緊張和悲傷,容易出現頭暈、心悸、血壓升高,甚而誘發心絞痛、心肌壞死和腦血管意外等急症。

(5)電視腿由於看電視時長坐不動,容易引起下肢麻木、酸脹、浮腫、疼痛,甚而引起下肢肌肉痙攣,老年人尤甚。

(6)電視綜合征看電視時間過長,可打亂日常生活規律,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出現頭昏、眼花、消化不良、失眠多夢等症。此外還可引發顏麵皮膚斑疹和胃下垂、潰瘍病等。

(7)電視胎兒孕婦由於長時間觀看電視,會接受較多的X射線,同時又受室內電子霧汙染,室內陰離子大量減少,除感到頭昏、胸悶等以外,會使孕婦引起體內生化改變,影響胎兒發育,尤其妊娠早期1~3個月的胎兒受害更明顯,致使胎兒畸形“電視胎兒”。

根據以上電視對人們健康的危害,應積極采用以下預防措施:(1)電視機擺放位置不易過高,最好是熒屏中心與視線持平。

(2)人與電視機距離保持在3米以上。

(3)看電視持續時間不應超過4小時。

(4)看電視時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眼部不適時可戴墨鏡。

(5)有條件時在看完電視後以肥皂洗麵,防止靜電汙染麵部發生斑疹。

(6)電視機旁安裝一低度燈泡,在收看時打開可調節視野免受強光刺激。

電冰箱病

電冰箱進入家庭之後,給人們生活帶來諸多方便的同時,也引來一種“電冰箱病”,即耶爾讚菌腸炎。由於電冰箱大大普及,這種病在世界各國日益增多,已引起普遍重視。

耶爾讚菌可在溫度相當低(零度左右)時迅速繁殖,這一習性正適合在冰箱的冷藏或冷凍溫度時生存繁殖,再加上電冰箱內濕度較大,開啟頻繁汙染機會較多,若將冷藏食品取出,不再進行衛生處理便直接食用,很容易引發耶爾讚菌腸炎(腹瀉腹痛較一般腸炎更嚴重些)。

應認識到電冰箱不是保險箱,冷凍不同於殺菌消毒,在冷藏冷凍條件下,少數微生物仍在活動,出現食品發黏、發黴、幹枯、變色等腐敗變質現象。因此,為了預防“電冰箱病”,應將生食與熟食分別放置,避免交叉感染;食物貯入電冰箱不宜過久,要定期清理;由電冰箱取出的青菜、水果不宜直接食用,要作衛生處理;注意清理電冰箱內部,保持清潔。

電風扇病

人們處於炎熱酷暑或高溫環境,若打開電風扇,頓時清風吹來,涼爽宜人。但是,電風扇使用不當,可能會引起“電風扇病”。主要表現是:頭痛、眩暈、胸悶、惡心嘔吐、疲乏、怕冷無汗、鼻塞咽痛、流淚、打噴嚏、周身關節痛、肩背痛、抬臂困難等。少數人可發生麵神經麻痹,心肌梗塞或腦血栓等症。

發病原因是電風扇吹風時,風力持久,風源集中,常常隻吹身體的某一部位,使原來皮膚血管擴張、大汗淋漓的狀態一變而為血管收縮、汗孔閉合,而另外未被吹風部位則保持原來狀態,於是出現體溫調節和血液循環的失衡和一些病態反應。采用電風扇可使體表溫度降至24℃持續6小時後,人體血液會發生下列變化:血細胞壓積增加7%,血小板平均容積增加15%,血黏度增加21%,血壓平均由129/69毫米汞柱升高至138/87毫米汞柱。這就是電風扇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惡化的原因。

所以,使用電風扇時要一定注意保健防護,首先,使用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鍾左右為宜,並且速度不宜太快;其次,電風扇不宜直接吹向人體,也不能距離太近,要勤換吹風方位;第三,睡眠時間忌長期直接吹風;第四,小孩、老人、體弱多病者或大量出汗時盡量不用電風扇吹風。

空調綜合征

室內高溫難耐時,安裝一台空調器可使人感到異常舒適。有利於工作和生活。當空調設備使用不當,並缺乏必要的衛生設施和防護措施時,通常會引起傳染病、變態反應性疾病及各種不適。統稱之為“空調綜合征”。

長期處在空調室的人普遍反映有呼吸道幹燥、鼻塞、頭痛、關節酸痛、思想不集中、易疲勞、胸悶等。一旦離開空調室一兩天,症狀則消失,這些都是“空調綜合征”的具體體現。

引發病症的原因是:①室內空氣經過反複過濾後,負離子顯著減少,正離子過多而影響了空氣的清潔度和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出現了內分泌與植物神經紊亂症狀。②空調器內環境很適合黴菌、細菌和病毒的滋生繁殖。空調係統造成室內外環境(包括氣溫、氣濕、氣流和輻射等)相差懸殊,易刺激上呼吸道黏膜發生感冒,而且室內循環空氣容易發生汙染,有利於病菌存活,威脅人體健康。

所以在使用空調器時必須采取下列衛生措施:①反複使用消毒劑,以殺死空調器中的微生物。②在空調器之外增裝除濕器以降低室內濕度,防止細菌再生。③大汗之後,切勿立即進入空調房間,以防著涼生病。④不宜長期留在空調室內,以防妨礙皮膚的正常新陳代謝功能。

電子計算機病

電子計算機的問世,無疑是場劃時代的新科技革命。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人們應警惕由它引發的疾病。這種疾病可稱之為“計算機綜合征”也可稱之為“計算機職業病”,具體也叫做“反複緊張性損傷”。

具體病症:視疲勞、肩臂疲勞、頭痛、食欲降低及植物神經失調和憂鬱症等,此外還可造成孕婦妊娠中毒和流產及早產死胎畸形。

眼睛疲勞最為普遍,因為屏幕上的圖形文字不太清晰而且不停抖動。眼部睫狀肌和內直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除了容易引起疲勞外還可導致近視,青少年應該引起重視。

計算機操作的勞動強度較高(一般每天敲打3萬次)極易引發肌肉和軟骨組織的反複緊張性損傷。如軟骨炎、肌腱炎、腕部綜合征與橈肱骨黏液囊炎等。嚴重地影響上肢的活動能力和日常生活。

如何防止這種綜合征的發生:首先,要保持經常的工間休息,每隔30分鍾放鬆肌肉緊張度一次。其次,要養成正確的工作姿勢。操作時,臂部要保持90度屈曲,鍵盤中行與肘部居水平位。雙腳平置於地板,腰部保持正直靠於椅背上。顯示器上沿不超出雙眼水平線。在敲擊鍵盤時,應用全臂擺動手部,避免投擲式動作。

此外,計算機房內往往裝有空調機、電視機和帶有熒光屏的顯示器等,室內會產生大量正離子、微波和溴化二苯並呋喃(一種致癌的有毒氣體)和靜電幹擾,皆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應予注意。危害因素的存在雖是客觀的、嚴重的,但因操作人員個體的素質、健康狀況和接受危害因素的質和量的不同,計算機病在人體的表現決不能一概而論。隻要積極采取防治措施,可以大大減少危害因素的影響。

複印機病

當前複印機的應用日益廣泛,長期從事複印工作可在三個方麵影響人體健康。一是目前使用的碳粉複印機的顯影粉有幹、濕兩種。其中的濕性粉是用烴溶劑將炭黑分散懸浮,其脂肪烴沸點較低,容易揮發,這很容易使人體產生腫瘤。二是另一種無碳複印顯影材料有很大的刺激性,可引起皮膚、眼、呼吸道和神經係統等方麵病變。也可在複印過程中釋放一種微量的致癌物。三是在複印機工作中由於靜電作用而使室內產生臭氧。臭氧具有很強氧化作用,可將空氣中的氮氧化成氮氧化物,強烈刺激操作人員而發生“複印機綜合征”。主要症狀是口咽幹燥、胸悶、咳嗽、頭昏、頭痛、視力減退等。嚴重時可發生肺水腫或神經係統症狀。

長期從事複印工作人員應提高警覺,加強衛生保護設施。如通風設備、防塵措施等,此外,患有呼吸道疾病者及孕婦,不宜進行複印機操作。

靜電汙染病

人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曆,當你聚精會神地讀書或工作時,突覺背上奇癢難忍;當你脫掉化纖衣服時,會聽到“劈劈啪啪”的響聲,並會在黑暗中看到閃爍的火花。這都是靜電效應。隨著紡織材料日新月異,人們穿著不斷翻新,故靜電放電現象越來越多地給人體帶來危害。在日常生活中,能產生靜電的除化纖衣物外,還有地毯、塑料用具、家具油漆表麵、家用電器,尤其是電風扇塑料風葉和電視機熒屏表麵。一般來說,化學纖維比天然纖維帶電量大,幹燥衣物比濕性衣服帶電量大,黑色與白色衣服之間較易產生靜電。

靜電可使敏感的人產生皮膚瘙癢、情緒不安、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咳嗽,甚至會引發支氣管哮喘。靜電對一些心髒病、精神分裂症、重度神經衰弱威脅很大。原因是靜電汙染幹擾了體表的電位差,影響了心電傳導,或增加了外界刺激,影響了神經承受能力,或因靜電效應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為了防止靜電危害,應注意調整衣物的組合關係。凡是和皮膚直接接觸的內衣、內褲、胸罩、襯衫、床單之類盡量采用純棉或真絲織物。穿了腈綸毛衣就不再穿滌綸襯衫。患心髒病、哮喘、皮膚過敏病人不要穿化纖衣服。在日常生活中應避開易發靜電環境。如不使用塑料葉片電風扇,謹防地毯靜電效應,看完電視後盡量用肥皂水洗臉,家用電器使用時盡量將外殼接地等,則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活中的靜電汙染危害。

洗衣機、洗衣粉引發的疾病

洗衣機、洗衣粉給人們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們使用洗衣機時,往往忽視了所洗滌衣物上沾有多種汙垢、塵埃、細菌、病毒、蟲卵和各種有毒害化合物。它們可以傳播各種疾病。如果在家庭中,把大人和小兒的衣物,把病人和健康人的衣物大雜燴地放在一個洗衣機裏洗滌,其結果可想而知。

洗衣粉屬中度毒性物質,極少量洗衣粉可抑製胃蛋白酶和胰酶作用,表現為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對肝髒等內髒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常用洗衣粉清洗餐具的家庭中,出現蝶狀肝斑的較多,也出現肝功異常。這是由於洗衣粉內的主要成分烷基苯磺酸鈉經過皮膚或口進入人體,損害了肝細胞所致。同樣食用洗衣粉清洗的瓜果後果也是如此。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用洗衣粉洗餐具或瓜果。也應盡量避免長期在洗衣粉的水裏浸泡,以防洗衣粉中的有害物質由皮膚侵入人體。

電話機病

電話機由於使用的人很多,每個人手上攜帶的細菌、病毒隨打電話而將黏附在話筒上,可多達480多萬個,路旁的公用電話亭的電話機所攜帶的細菌和病毒則更多。因此經常打電話的人容易染上肝炎、結核之類疾病。要防止電話機上的傳染病,一方麵要經常將家裏、辦公室內的電話用75%的酒精或3%的新潔爾滅溶液給話筒消毒;另一方麵可在打電話時用紙包上手柄,或者打完電話要立即洗手,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把嘴唇挨著話筒。

遊戲機病

現在已有不少家庭購置了遊戲機,認為遊戲機可以開發青少年的智力,但是僅憑眼睛盯著遊戲機屏幕,手指不斷按動電鈕是不可能達到開發智力的目的。這不過是機械性的動作,僅提高手眼配合的能力,發達國家,電子遊戲機已被淘汰。而學習機、微電腦取而代之。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的盯著熒光屏,損傷視力,影響休息,損害健康。玩遊戲機時用大拇指不斷按動任天堂控製板的按鈕,才能使屏幕上的人物跳躍、射擊、噴出火球,長時間玩導致拇指肌腱勞損稱為“任天堂肌腱炎”。近來還發現一種癲癇病,也是由於長期或長時間的玩電子遊戲機時,閃爍燈光刺激而發生癲癇,稱為“任天堂癲癇病”。要想預防遊戲機病的發生,一定不要叫孩子們長時間玩遊戲機,也不要用遊戲機來開發孩子的智力,這很不現實。

手提電話機病

由於社會的前進,經濟的發展,為高效率、快節奏的信息傳遞,目前使用攜帶式的手提電話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使用者是否知道手提電話機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影響呢?在使用手提電話的同時,也要受到這種電話機過量的高頻率電磁波(超短波)的輻射,因為手提電話機是在超短波段工作。這種波段存在有機體內,當人們用大哥大的同時,就受到超短波頻率無控製的輻射,而產生頭痛、疲勞,多次重複輻射也會導致白內障,是否會導致腫瘤,目前尚無定論。為了防止手提“電話機病,”使用時應注意頭部不要直接接觸電話機的聽筒和天線,以免受到過多的高頻率微波的輻射。

微波爐病

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在電磁波譜中介於超短波和紅外線之間。微波的穿透能力很強,皮膚表麵可“加熱”,對深部組織也可“加熱”,由於深部組織散熱困難,所以升溫比表麵皮膚快而且散熱也慢,因此,皮膚還未感到疼痛時,深部組織已受到損害。如果人受到超劑量照射或經常受到大劑量照射時,就會損害健康,引發失眠、健忘、頭痛、乏力、多汗、脫發、易怒、抑鬱等疾病,甚至精神錯亂或失常;晶體混濁,導致白內障;損害卵巢功能,使月經失調,月經量過多;抑製或削弱睾丸生精能力;更年期婦女引起停經現象;孕婦可引起流產或怪胎;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另外,食物與人體接受微波輻射的情況不同,微波爐不能使食物受到均勻一致的加熱,人體受到微波輻射是組織內部溫度高,而食物卻相反,食物的中心部分溫度升高明顯低於食物的表麵,致使食物內部的病菌不能完全被殺死,如果食物中加了鹽,其平均溫度升高值僅為不含鹽的62%,發達國家近幾年來由李氏菌屬和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都跟微波爐有關。除此還極容易引起燙傷,因為微波爐加熱的湯、奶等,瓶子表麵隻是溫熱而瓶子內部的溫度很高,如不事先試一試瓶子內部的溫度,就極易發生燙傷。

微波爐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但在正常照射劑量時是不會傷害身體的。孕婦不要接觸微波,也不要做微波理療,家中安裝使用微波爐,一定要嚴格掌握操作規程,熟讀並掌握其說明書,就會避免因應使用微波爐不當而危害健康。

頭盔病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購置摩托車的人日漸增多。駕駛及乘坐摩托車的人,為了安全,根據機動車管理規定,都要戴頭盔。如果頭盔戴的不正確,容易使頸椎承受壓力失去平衡,長期下去會引起頸椎病。

頸椎病,通常表現為頸、肩、背部酸脹疼痛不適,有時可放射到頭部、耳後、上肢甚至手指等處。骨刺壓迫脊髓時,出現雙下肢走路不穩、易摔倒。當骨刺壓迫椎動脈時,影響腦的供血,而產生頭暈、頭痛、眩暈、惡心、耳鳴等。

所以正確戴頭盔是預防頭盔病的關鍵,如戴頭盔時要放正,並要將係帶係緊,否則在開車時頭盔就會不斷衝擊而加重頸椎的負荷;為減少對頭部的衝擊力,請注意車速要均勻,不可猛衝猛停;為減少震動盡量避免在顛簸的路麵上行駛;下車後及時摘掉頭盔並自覺地活動肩、頸部;駕駛摩托車時,雙肩放鬆、頭部端正,身體平衡並身向前傾;目的是緩衝頸部肌肉;平日注意常做頸部活動,常常按摩頸、肩部改善血液循環,保持肌肉鬆弛。

從家庭中獲得健康

家庭與人類的健康和疾病休戚相關,這就提示我們要想健康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家庭。

健康家庭及其標誌

(1)健康家庭健康的家庭中應該充滿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家庭成員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支持;夫妻恩愛、父(母)慈子孝。健康的家庭還應該是民主平等的,講文明禮貌的家庭,是有一定文化修養的家庭。在這個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注重自我修養,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懂禮貌;有理想、有事業心,工作認真負責。家裏有濃厚的學習氣氛。(這樣家庭裏出來的孩子,讓人一看就覺得他是有修養的,是由健康家庭培養出來的。)

(2)健康家庭的標誌

①家庭感情方麵,家庭成員之間要做到互相信賴、互相尊重、互相寬恕,並互相幫助,體現成員之間親情氣氛。

②對待家務勞動,家庭成員都能積極主動盡力承擔,互不推諉。

③夫妻之間,相敬相愛,感情融洽,在工作方麵能相互肯定和支持。

④家庭長幼之間,做到尊老愛幼,各得其所。特別重視對老人的贍養和子女的全麵教育。

⑤家庭經濟方麵,能根據收入和需要合理安排開支,家庭成員之間經濟公開,並能相互支持。

⑥家庭娛樂方麵,閑暇時間,提倡內容健康向上的文娛活動,如看電視、聽廣播和促膝談心,不沉溺於麻將、撲克。

⑦朋友鄰裏之間保持正常來往,做到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⑧家庭成員的地位,人人平等,都有充分的自由與民主。

⑨家庭購存的書刊沒有任何淫穢內容。

⑩教育孩子方麵,不僅要用科學的方法,而且還要重視孩子多方麵的教育,特別是思想品德教育。

遇到困難時,家庭成員都能齊心協力、同舟共濟,而不是相互埋怨、袖手旁觀。父母有明確的是非準則,家庭建立一個共同分擔事務責任的體係。

都能相互尊重各自的隱私,有相同的信仰和倫理道德觀念。

家庭生活的藝術

(1)互愛家庭成員以真誠的愛心相處,使相互都感到愛的溫暖和甜蜜,恩愛的夫妻關係和和睦的家庭氣氛是人們長壽的重要條件。有許多夫婦能共同長壽怡養天年,跟他們始終恩愛如初,家庭和睦是分不開的。

(2)互尊家庭成員要互相尊敬,互相愛護,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庭中,尊老敬老已成為良好家風,尊老敬老要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麵都給中老年人以保障、尊敬和孝順,使老年人感到晚年的安慰和歡樂,也使家庭能和睦相處。

(3)相互理解在家庭裏老年人要理解青年人的理想和追求,不要一味地指責他們。青年人對中老年人更要理解。人到中老年時期,在心理、生理方麵都發生變化,有些心態表現得奇怪、幼稚、令人不可思議、不可理解時,要耐心。這是由於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足造成的,要理解他們的表現,要更多地給予愛和理解。

(4)寬容家庭成員朝夕相處,難免不產生矛盾和摩擦,如能寬容相待,即使有矛盾,也能順利解決,而不會因為產生矛盾而互相傷害感情。寬容是指能容納別人的缺點、過失或錯誤,而不耿耿於懷,在家庭裏,寬容能使你創造溫馨和諧的生活氣氛。而這對養生來說,尤如營養補劑一樣的珍貴。

(5)語言優美家庭成員間遇到不愉快的事,說幾句詼諧優美的笑話,大家都會在輕鬆愉快的笑聲中變得樂陶陶。優美的語言包括詼諧幽默語言,體貼安慰語言等。如飯燒軟了,有人能說:“沒關係,爛飯好消化。”

(6)交流家庭成員,若不能敞開心扉,交換各自的思想,這個家如同死水一潭,毫無生氣。要茶餘飯後,談天說地,聊聊家常,能增加家庭的和睦氣氛。

家庭的語言交流是一門學科,一門藝術,這種藝術要求“明話”要“暗說”,“硬話”要“軟說”,“急話”要“緩說”。

現代家庭病

隨著形勢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疾病譜也發生了相對的變化,應引起每個人的注意。

(1)精食太多引發的病現代城市人的家庭普遍吃細糧食品為主,出現災難性的後果。如腳氣病就與過量的食用精食有關。其實,平時吃的標準米麵,其營養價值比起精製食品更高。而長期攝入纖維素不足,可使人發生便秘、痔瘡、腹脹、食欲不振、頭痛等。低纖維素膳食還可增加腸道腫瘤、血管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發病率。

(2)亂用補品病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後,盲目尋求健康和長壽的方法,近年來興起吃補品的流行熱。一個人的健康與長壽,決定於身體有無疾病和平日的體質鍛煉以及飲食方麵等因素。體質差更應加強鍛煉,適當增加飲食和營養。想以用補品取而代之,往往事與願違,不但未起到補養身體的目的,反而造成不應有的補品病。

(3)夜間飲食病隨著城市夜生活的普及,夜間吃小食品、吃宵夜在逐漸增加,夜間進食太多,會使血液保持高脂肪含量,導致肝髒合成膽固醇明顯增多,可促進膽固醇在血管內膜上沉積而導致動脈硬化,肥胖,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及胃腸道疾病。

(4)迷戀電視病隨著電視節目的增多,人們看電視時間逐漸增長,每晚久坐不起,由於電子霧的作用使人頭昏腦漲,周身無力,視力下降,嚴重影響健康。

(5)娛樂病出於五天工作製,人們的休閑時間充裕了,本應很好安排鬆弛一下身心和休息的娛樂活動。但卻忙於一些競爭性非常激烈的娛樂活動,如麻將、卡拉OK、跳舞等,一玩就通宵達旦,有甚者在麻將桌上“命歸黃泉”,實為可悲。

(6)運動不足病隨著現代生活的變革,人們常常以車代步,坐著的時間增長,運動相對減少,出現肥胖、心腦血管疾病。

(7)晚睡病隨著夜生活的增加,晚睡的人在逐漸增加,睡眠明顯不足,出現耳鳴、頭昏、近視、記憶力減退等,長此以往,勢必導致內髒功能衰弱,助長動脈硬化的發生。

(8)醉酒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利用節假日,親朋相聚,以酒來助興,借酒消愁,一醉方休等,造成飲酒過度,發生急慢性酒精中毒。引起智力下降,食欲減退,酒精中毒性肝硬化。

從穿著上獲得健康

服裝的實用,最主要的是要利於增進人體健康。有些衣料如毛織品、化纖品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性,如用來製做貼身穿著的內衣,就可能引起瘙癢、疼痛、紅腫或水皰、過敏性皮炎等。一根腰帶的束法也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問題。如果收得太緊,可產生胃腸障礙,帶來腰痛、便秘。有些少女用乳罩將胸部纏得太緊,不但阻礙了正常的呼吸運動和血液循環,還影響到乳房的發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生理機能也在不斷變化,對衣服的要求也應有所區別。嬰幼兒的皮膚和肌肉比較細嫩,發汗機能旺盛,所以在製作童裝內衣褲時就應選用質地輕柔、吸濕性良好、通氣性適當、無刺激性的衣料,縫製衣服時其衣縫要求不直接接觸皮膚,以免擦傷;款式應寬鬆,衣領、兩肩、袖口不易過窄,青年人講究體型美,愛穿緊身瘦小,衣料質地也以鬆軟為佳,這樣有利於健康;人到中年,肌肉和皮膚開始鬆弛,皮下脂肪增厚,為了不給人產生臃腫的印象,服裝款式不妨稍緊一些,但又不宜穿過於瘦小的衣服,以防血管受壓而影響血行;到了老年,各種機能明顯下降,大腦反應遲鈍,肌肉收縮力下降,動作欠敏捷,肌體熱量減少,因此,老年人的服裝應選擇輕、軟、保暖性好的衣料,款式要寬大,穿起來行走方便而舒適,血壓偏高或偏低的老人,尤其不宜穿緊口衣服。

氣候的變化也會給穿著帶來一些問題。年輕人精力充沛、體質結實,對外界適應能力強,衣服穿著薄一點好,有利於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加食欲。但是,老年人和小孩應穿得稍厚一些。春秋季節氣溫一日數變,衣服穿著也要隨之增減。如果稍有疏忽,也會有礙健康。

衣著符合健康和審美

穿用服裝的目的,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利用服裝來保護身體,禦寒避暑,利用服裝的增減來使人適應外界環境氣候的變化;另一方麵是為了美化自身和表現自我,可見服裝的審美需求是服裝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服飾的健康要求和審美需求二者是統一的,不可隻過分注重其中的某一方麵而忽視另一方麵。

有的人為了讓自己更加美麗、漂亮,在炎熱的夏季卻穿著厚厚的、緊身的牛仔褲以顯示自己健美的曲線;在嚴寒的冬季卻隻穿著單薄的健美褲或裙子來炫耀自己的美麗,孰不知這種隻追求審美效果的作法卻是以犧牲自我的健康來換取的,使服裝失去了它最基本的功能,這是錯誤的作法。要知道服裝的主體是人,人的身體健康是參加社會活動的基本保障,人的健康受到了損害,主體若是沒有了,服裝的審美需求也就沒有意義了。

同樣穿用服裝時,也不能隻顧蔽體保暖而忽視審美需求。服裝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個特殊的審美對象,人既是審美主體,又和服裝一起成為審美對象,人們選用服裝除了基本生理要求外,也是為了讓他人欣賞。在當今的時代,人們不可避免地要參加各種社交生活,人和服裝一起自然而然地成為別人的審美對象,衣著過分隨意,衣冠不整,形象邋遢,很可能會使形象受到損害,使活動效果受到影響,嚴重時會傷及自己的自尊,影響自己的情緒,對人的心理健康構成危害。

因此,我們在選擇衣著時,一定要兼顧健康要求和審美需求,使其既能很好地滿足生理上的健康要求,又能恰如其分地體現出自己的風采和氣質,也能保證身心健康。

衣著直接影響情緒

朋友,生活當中你可能會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穿著一套整潔美觀而又非常合體的服裝出現在公共場合時,你會感到自己心情舒暢,精神煥發,辦起事來信心十足,而你周圍的人也會被你健康愉悅的情緒所感染,為你的著裝所吸引,使你易於被他們所接受。一套服裝為什麼能產生如此的效應呢?這是因為衣著與人的情緒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衣著可以影響人的情緒,人的情緒可以通過衣著反映出來。服裝的選擇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審美問題,它與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是息息相關的,服飾選擇得當,能夠讓低沉的情緒得以振奮。

衣著對人的情緒的影響是借助於服裝的暗示效應產生的。服裝的暗示效應是服裝的款式設計、色彩搭配、麵料質量等諸多因素綜合起來所產生的效應,它與穿著者自身的氣質特點相互映襯,可以體現出穿著者自身在一定的環境場合下所要展示的特定的情緒。服裝的暗示效應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影響一個人的情緒:一是穿著者自身的直觀感覺。當一個人穿起自己精心選擇的服裝時,會不自覺地利用各種途徑(如商店的櫥窗、鏡子等)來欣賞自己的形象,當覺得自己的著裝非常合體、光彩照人時,心情自然特別舒暢,情緒頗佳;而感到自己的著裝存在某些缺陷或有些不合時宜時,興致就會大大降低,情緒隨之受到影響,甚至會產生十分別扭、不舒服的感覺。

暗示效應的另一個途徑是著裝者周圍環境對其著裝的反應。當你出現在各種公共場所和社交場合時,你的著裝引起別人的矚目和稱讚時,你會感到十分愜意和自豪,活動興致會極高;而當你發現自己的著裝引來的都是詫異的目光和竊竊的私語,你自然會感覺很不自在,甚至產生躲避、離開的念頭,情緒非常糟糕。

衣著對人的情緒確實具有很大的影響。當一個人認為自己的形象(包含衣著)能為別人所接受時,就會積極而活躍、樂於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結識新朋友,保持與老朋友的聯係,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為充實,情緒更為樂觀向上,心理更為健康。反之就會感到精神壓抑,情緒低落而消沉,影響身心健康。

穿著顯現精神煥發

(1)首先,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著裝基調。所謂著裝基調,也就是人自身的生理特點(如體型、膚色等)和氣質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服飾等因素所構成的著裝風格。要找到合適的著裝基調,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該對自身的特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著裝的基礎,它製約著服裝美的展現。同時服裝還同人的氣質密切相關,不同的生活經曆、文化修養、社會環境和職業會造就不同的氣質。氣質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流露,穿著應選擇表現自己氣質的裝束,從而形成自己的風度美。著裝基調一旦確定了,就可以根據它來選擇著裝,利用服裝來展示自己的氣質和風采,使自己的形象出現在公共場合時,能夠表現得自信、得體、從容自如。

(2)必須,要因時因地地選擇著裝。這也就是說服裝的選擇要講究時間和場合。

服裝演變發展至今,種類繁多,每一種類的服裝適用於什麼樣的場合都有其特殊的“規矩”。例如:鍛煉身體時,一身輕便的運動服不但可以體現朝氣和活力,而且運動起來方便、靈活;參加一個正式宴會,筆挺的西服可以顯得風度翩翩,瀟灑自如。而如果要將這兩種服裝調換個場合,則會顯得不合時宜,甚至有些不倫不類。為什麼同樣的服裝在不同的場合所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呢?這是因為每一種類的服裝其所產生的視覺效果是一定的,其中的某些設計是專為體現和滿足所使用場合特定的氣氛和要求的,這種對應關係在人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印象,一旦發生改變,就會在人的意識中產生不和諧的感覺。

由此看來,選擇服裝必須要講究場合,注重目的性,否則不但不能使精神振奮,反而會有損形象,影響活動的效果,甚至陷入手足無措、非常尷尬的境地,影響情緒,有害於心理健康。

選用服裝還應掌握好“流行”與“自我”之間的關係。過分注重“流行”,會使自己的形象沒有特色,過於膚淺;過分注重“自我”,容易與時尚產生“格格不入”或“衣著落伍”的感覺。恰到好處的服飾並不是最時髦或最獨特的裝束,而是在流行的大範圍中,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個性的服飾。服裝發展的規律是使各種年齡,各種層次的人在流行的潮流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的意識並不能控製這一點。在任何時候,都以在流行款式和流行色彩中保持興趣和關注為好,對衣著打扮的主體性持肯定態度,保持著對生活的新鮮感,就會自然而然地找到能充分表現自我與實現自我的服裝款式。

隻要在選擇衣著時能夠充分考慮到上述三個方麵的要求,就能夠選擇到最適宜自己的服裝,就可以振奮自己的精神,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信心十足地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因為精神振奮和情緒的提高,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會很有好處。

服裝選擇上的衛生要求

選擇一套得體的服裝,必須要考慮衛生和健康的需要,這是很多人常常忽視的。服裝是人體和外界環境之間的隔離層,它與人體之間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服裝環境”,服飾選擇不當,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那麼服裝在選擇時應注意哪些衛生要求呢?

首先服裝應能保持人體舒適的“服裝氣候”。人體軀幹部的皮膚與衣服裏層之間的溫度保持在32℃左右,濕度在50%,氣流在25厘米/秒時;人體感到最為舒服,有人稱之為服裝的“標準氣候”。服裝能阻斷人體皮膚散發的長波紅外線,溫暖了服裝的內表麵。同時,服裝紡織纖維中含有許多靜止空氣層,可顯著減少服裝內熱量交換起到禦寒作用。而透氣性和吸濕性良好的服裝能阻擋環境熱量傳導到人體皮膚,但卻不影響體表熱量的散發,在高溫時能起到降暑作用。衣料的透氣和吸濕性還可起到調節濕度,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的作用。因此根據時令和季節的變化,合理地選擇著裝,利用數量的增減,材質麵料相應的更替,能夠很好地保持人體適宜的“服裝氣候”,確保人體健康。

其次服裝要有良好的防汙性能。隨著工業的持續發展,人類生活的空間中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有害物質也不斷增多,對人體健康構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對服裝選擇,特別是外衣,應具有良好的防汙性能,減少將外界的有害物質帶入起居的空間。人體外部的生活環境中的汙染物質如:塵土、汙水、細菌、病毒、油汙化學藥品等在衣服表麵滯留的時間,及保持量的多少與織物的組織結構和所帶電荷數多少有關,織物的通氣性越大,質地越粗糙、稀疏,織物帶電荷數越多,就越易汙染。一般合成纖維帶電荷多,所以特別容易積留灰塵。因此在選擇服裝時要選擇防汙性能好的麵料製成的服裝,特別是外衣選用要質地致密,較光滑的麵料較好,可以減少有害物質的攜帶量,減輕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3)另外,在選擇服裝時,注意不要使服裝束縛人體的活動,因此應該注意:一是著裝不要過緊。著裝過緊對人體有很多不利影響。人體經體表散熱量為90%,其中靠輻射對流方式散發熱量占70%,夏季如果衣服過緊就會影響體溫的對流散熱。使人體溫度不易散發而中暑。冬季過緊的衣褲壓迫軀體局部,有礙血液循環,特別是容易使末梢血流受阻,既不利於體表水分的蒸發,也不利於四肢的保溫,還易使局部受壓和遭受寒冷而受損傷,導致寒冷性脂膜炎。因此著裝不要過緊。二是材料要柔軟、具有伸縮性,有一定的壓縮彈性與拉伸強度,硬度不宜過大,這樣才能保證活動自如,不妨礙血液循環,且容易著裝,又不影響服裝的美感和耐用性。

目前,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日益加強,服裝的設計越來越朝著多文化的趨勢發展,既注重樣式的新穎、獨特,又要講究有益於人體健康,使服裝真正達到既美觀實用,又舒適得體。希望朋友們在著裝上都能多一分健康意識,為自己的身體創造一個舒適、健康的服裝環境。

根據時令和季節變化選擇著裝

服裝具有調節人體氣候的能力。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四季分明,因此根據時令和季節的變比合理地選擇著裝,對保證人體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1)夏季氣溫高、濕度大,給人以悶熱的感覺,因此適宜的服裝應當是寬鬆、透氣、吸濕性好的衣服。人體皮膚的表麵溫度為32℃,當環境氣溫達到30℃時,主要靠出汗來散熱,因此服裝必須具有良好的吸濕性能和防濕性能。應選擇棉織品或亞麻、絲綢等麵料製作襯衣和長褲,可以使人感到涼爽舒適。同時衣服必須具有良好的透氣、通風性能,有利於衣服內外的空氣對流,保證透氣散熱,散發體表的熱量。因此衣料要選擇密度小、厚度薄、表麵較粗糙、彈性較好、柔軟的麵料。另外服裝的顏色以白色或其他淺色調為宜,能夠有效地反射太陽的輻射,減少熱量的吸收。

(2)冬季冬季的著裝選擇應注重衣料的保溫性能。衣料的保溫性能取決於衣料纖維中的空氣量的多少,纖維中固有的空氣多,保溫性能就好,如羊毛、鴨絨、蠶絲、棉花等都是較好的保溫材料。冬季的著裝要有“層次”感,內衣應是吸濕性透氣性好的棉織品,便於吸收水分向外散發、調節服裝內氣候。中層要穿含氣量大、通氣量小的服裝,在人體周圍形成一個幹燥而靜止的空氣層,保暖性好。外衣要穿含氣量小、通氣量大、導熱性小的織物,避免體熱外散,利於防風和保暖,服裝的多層次,既有利於保暖,又有利於增減衣服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