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韓卷 這就叫“兵不厭詐” (三)
這就叫“兵不厭詐”
1969年,蘇聯在中蘇邊境駐紮七十七個師、四個空軍軍團,兵力達一百萬人,占蘇聯總兵力三百二十萬的三分之一強,邊界不時發生衝突,結果爆發了珍寶島戰鬥,我軍取得了自衛反擊戰的勝利。
此事前後,蘇聯當局大肆進行戰爭叫囂。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的思考是:我們不能單純組織防禦,應和張愛萍商量一下,可否把即將實施的地下核試驗提前一點,觸一觸勃列日涅夫的神經,看他有無膽量去按核按鈕。
一天,毛澤東主席與周恩來總理商討智破蘇聯核訛詐計策。毛澤東說:
“恩來,你讀過《明史》沒有?我看朱升是個有貢獻的人。他有九字國策定江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我也有九字能不能對付核大戰?這九字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周恩來說:“不稱霸,好!這下美國就該放心了。‘四老帥’(指葉劍英、陳毅、徐向前、聶榮臻——引者注)認為今年國慶節蘇聯偷襲的可能性很大。我看,這次國慶節的群眾集會怎麼搞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
毛澤東說:“不搞集會,我看不太好吧!這是不是告訴人家,我們有點怕?集會還是要搞的,我還要上天安門,我倒想開開眼,看看原子彈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周恩來擔心地說:“幾十萬人聚集在廣場上,一旦出現情況,怎麼疏散,怎麼隱蔽?”
毛澤東坦然地笑著說:“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不可以放兩顆原子彈嚇唬嚇唬他們呀?讓他們也緊張兩天,等明白過來,我們的節也過完了。”
周恩來說:“放完後,我們再來個秘而不宣。”
毛澤東讚成周恩來的“秘而不宣”,他接著說:
“對嘛!這就叫‘兵不厭詐’呀!”(王伯福主編:《毛澤東軼事大觀》,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5—36頁)
毛澤東說完,把放原子彈的時間定在9月28日、29日。
1969年9月28、29日,美國、蘇聯都通過監測作出判斷:中國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和高爆核試驗。美蘇等國都對中國“秘而不宣”的做法紛紛猜測。美國認為“是麵臨戰前的一種測試手段”。結果,兩個“超級大國”都不敢輕舉妄動。
10月1日,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照例在天安門上檢閱遊行隊伍,並於晚上到天安門廣場觀看禮花和焰火。
正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所言:“毛澤東是個極難對付的人物,恐嚇、威嚇對他沒有作用。”
恐嚇、威嚇對毛澤東沒有作用,但是毛澤東的核試驗卻“嚇唬”住了兩個“超級大國”,使他們猜測這是“麵臨戰前的一種測試手段”!因而不敢輕舉妄動。而毛澤東的本意,卻是為了國慶節照樣觀禮遊行。
真是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打法。你打我時,叫你打不著;我打你時,就要打痛你。
自古“兵不厭詐”,毛澤東可謂善使詭詐之兵之巨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