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孟子58(1 / 1)

引用卷七 離婁上·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一)

屠殺主義是“為淵驅魚”

毛澤東投身革命以後,對如何團結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大軍,向反動勢力進攻,始終作為思考問題的一個基點。孟子所總結的“夏桀商紂暴政驅民”的教訓,時時提醒他注意克服“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錯誤傾向。

1929年4月5日,毛澤東起草的《紅軍第四軍前委給中央的信》,在這封複信的開頭毛澤東指出:

“中央此信對客觀形勢及主觀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觀了。” “群眾是一定傾向我們的。屠殺主義又固然是為淵驅魚,改良主義也不能再號召群眾了。群眾對國民黨的幻想一定很快地消滅。在將來形勢之下,什麼黨都不能和共產黨爭群眾的。”(《毛澤東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頁)

1929年4月5日,毛澤東在江西瑞金主持召開紅四軍前委會議,討論剛剛收到的中共中央“二月來信”。中共中央在2月7日給毛澤東、朱德並轉湘贛邊特委的這封指示信中,仍強調城市工作的重要,同時對在農村的紅軍前途做了悲觀地分析,並要求毛澤東、朱德離開部隊,速來中央。毛澤東在會後起草了給中共中央的複信。信中認為,中央二月來信“對客觀形勢及主觀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觀了”。

毛澤東在複信中指出,湖南、江西兩省的國民黨軍隊,在1929年初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會剿”,表示了反革命的最高潮,但從此往後,便是反革命高潮逐漸低落,革命高潮逐漸生長的階段。他還指出,群眾是一定傾向我們的。因為國民黨所實行的屠殺主義不得人心,其鼓吹的改良主義也不能再號召群眾了,群眾對國民黨的幻想一定會很快地消滅。

在革命過程中,人心向背往往是決定一個政黨或者一條路線、一項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作為一個卓越的革命家,毛澤東當然深諳此理。當時國民黨反動勢力對付人民的革命力量采用血腥屠殺的手段,是嚇不倒革命者的,相反,隻會喚起民眾的覺醒,把人民群眾的力量驅趕到革命隊伍中來。

毛澤東引用“為淵驅魚”一語,以此來說明國民黨所實行的屠殺主義、改良主義已喪失了人民群眾的信任。用這樣一種事實,說明在將來形勢之下,什麼黨都不能和共產黨爭奪群眾爭奪民心的。展望革命的前途,群眾的傾向,勢必將促成革命高潮的早日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