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卷十一 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三)
頭腦這個東西天生下來就是要想事的
毛澤東很願意與人談論問題。特別是遇上他感興趣的話題,他會滔滔不絕,不知疲倦。他有時會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忘記了自我。即使到了晚年,他依舊談鋒甚健。
孟錦雲,湖北人, 1975年5月24日始,她成了毛澤東生命之路上的最後一名護士。因為小孟的姓氏,毛澤東戲稱她為“孟夫子”,對她工作也相當滿意,經常讓她讀報紙、讀文件、讀書。孟錦雲陪護晚年多病的毛澤東共同度過了四百八十九個日日夜夜,成了毛澤東最後一段生命旅程的見證人。
這一天下午,毛澤東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塊看電影,電影的名字是《紅與黑》。看過電影後,大家不免對片中的情節和人物進行議論,客廳裏出現了少有的熱烈氣氛。
人們散了,毛澤東抬起頭來,看了一眼坐在那裏的小孟,問道:
“孟夫子,對剛才的電影,有何意見哪?”
毛澤東並沒有等小孟回答,也許他根本就不想讓小孟現在回答,而是接下去說了一句小孟沒有想到的話:“有何高見,今日可以不談。你去小周那裏借一本《紅與黑》,看它一遍,至少一遍,然後再談。書裏的東西,有時是電影裏無法表達的。你不是讀過《紅樓夢》嗎? 還可以再借一本《紅樓夢》,對比著看一遍,這樣,也許會更有意思。”
《紅與黑》是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小說主人公於連是一個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精明能幹,從小就希望借助個人的努力與奮鬥躋身上流社會。
市長德瑞那貴族出身,為了顯示自己高貴,決定請一個家庭教師。於連由於精通拉丁文,被市長選中。市長年輕漂亮的妻子瑞那夫人,對像她丈夫那樣庸俗粗魯的男人,打心底裏感到厭惡。由於沒有愛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養孩子身上。自從見到於連後,讓她動了心。瑞那夫人對於連產生好感。
一個夏日,晚上全家聚在一株菩提樹下乘涼,於連無意間觸到了瑞那夫人的手,她一下子縮回去了,於連以為夫人看不起他,便決心必須握住這隻手。第二天晚上他果然做了,瑞那夫人的手被於連偷偷地緊握著,滿足了他的自尊心。瑞那夫人被愛情與道德責任折騰得一夜未合眼。她決定用冷淡的態度去對待於連。可是當於連不在家時,她又忍不住對他的思念。而於連也變得更大膽,他在心裏暗想:“我應該再進一步,務必要在這個女人身上達到目的才好。如果我以後發了財,有人恥笑我當家庭教師低賤,我就讓大家了解,是愛情使我接受這位置的。”深夜兩點他闖進了瑞那夫人的房間。開始,她對於連的無禮行為很生氣,但當她看到“他兩眼充滿眼淚”時,便同情起他來。她暗想如果在十年前能愛上於連該多好。不過,在於連的心裏則完全沒有這種想法,他的愛完全是出於一種野心,一種因占有欲而產生的狂熱。他那樣貧窮,能夠得到這麼高貴、這麼美麗的婦人,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
孟錦雲從圖書管理員小周那裏借來了《紅與黑》這本書,認真地看了一遍。因為小孟平時有一種感覺,總覺得自己知識太少,水平低,談問題有時談不到點子上。這一點,她隱約地感覺到毛澤東似乎也有相同的看法。所以她這一回,不但看得很仔細,而且像準備考試的學生一樣,認真讀,還做了讀書筆記,把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疑問都記到了一個本上。她要讓毛澤東看到,她小孟,這次不僅認真看了書,而且還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當然,還要力爭使自己的見解有一定分量。
那是初夏的一個下午,小孟正值班。毛澤東坐在沙發上,漫談式地把《紅樓夢》和《紅與黑》相提並論,戲謔地說:
“真是無巧不成書。兩部書名的第一個字都是‘紅’,可見東西方都有‘紅學’。”
接著,毛澤東問孟錦雲:“怎麼樣,兩本書都讀完了嗎?”
小孟點點頭。
“今天我們先談談西方的《紅樓夢》。你看了電影,又看了書,現在有發言權了,請先發表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