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卷 毛澤東與孫臏指揮藝術 (六)
攻魏救趙,千古高手
20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嶽父楊昌濟的朋友、民主人士章士釗,贈送毛澤東一部明人馮夢龍纂輯的《智囊》。
毛澤東很喜歡這部書,書上批注不少。書中卷二二《兵智部》的《製勝》“孫臏”條,引述了孫臏幫助田忌馳逐取勝的故事。這個故事原見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田)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指孫臏——引者注)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
戰車馳逐,是戰國時代由軍事行為衍化而來並風行一時的驅車體育運動。孫臏看到田忌與齊王賽馬的速度相差並不很遠,便鼓勵田忌抬高賭注。臨賽時,孫臏建議田忌以下等車馬對付齊王的上等車馬,又以上等車馬對付齊王的中等車馬,以中等車馬對付齊王的下等車馬。如此,則田忌一負而二勝,贏得齊王千金。《智囊》書中稱此為“駟馬之法”。
《智囊》又寫道:“唐太宗嚐言,自少經略四方,頗知用兵之要。每觀敵陣,則知其強弱,常以吾弱當其強,強當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過數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陣後,反而擊之,無不潰敗。蓋用孫子之術也。”
《智囊》繼續寫道:宋高宗問抗金名將吳璘作戰取勝之術,吳璘回答說:“弱者出戰,強者繼之”。宋高宗說:“此孫臏駟馬之法。”
唐太宗、宋高宗都講的是孫臏的智慧、孫臏的戰術。毛澤東讀《智囊》至此,有感於“孫子之術”和“駟馬之法”的軍事哲理,在這段文字側批注:
所謂以弱當強,就是以少數兵力佯攻敵諸路大軍。
所謂以強當弱,就是,以五、六倍於敵一路之兵力,四麵包圍,聚而殲之。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65—66頁)
李世民即唐太宗,朱元璋即明太祖。這兩人都是橫刀立馬,南征北戰,從戰亂中,一統天下的封建帝王。毛澤東讚賞他們用兵打仗的軍事才能。它聯係這些曆史人物使用的戰略戰術,在批注中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以弱當強”,就是孫臏對田忌說的“下駟”對“上駟’,從現代作戰來說,就是“以少數兵力”佯攻敵人“諸路大軍”,使敵錯認這少數兵力是我主力,牽製敵軍;“以強當弱”,就是孫臏對田忌說的“上駟”對“中駟”“中駟”對“下駟”,從現代作戰來說,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麵包圍”敵人打殲滅戰。
毛澤東讀書善於古為今用,他從孫臏“駟馬之法”中引申出強弱轉化的辯證用兵韜略,同時也印證了他指導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戰術的正確性。
《智囊》卷二二《兵智部》的《製勝》“孫臏”條,還引述了《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孫臏“圍魏救趙”的故事,已見前引,此處不贅。毛澤東讀書至此,十分讚賞,在這一段的天頭上畫了三個大圈,又批注道:
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第六六頁)
目的是救趙,目標卻是攻魏;本該北上,反而南下。趙之圍不解自解,魏之軍不虞而虞。攻其必救,調動敵人;誘敵來追,迷惑敵人;以逸待勞,疲憊敵人;倚險隱蔽,伏擊敵人。孫臏確實是奇謀殲敵的“千古高手”!他創立的“圍魏救趙”戰法,在古今戰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這種戰法在中國革命戰爭中曾經得到有效的應用。以至戰爭的硝煙已經消失的和平時期,毛澤東重讀有關“圍魏救趙”的文字,仍以“千古高手”的崇高評價,盛讚天才軍事家孫臏的指揮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