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泳兒抓周(3 / 3)

心底有些苦澀,不知道是該慶幸自己沒進宮還是惋惜妹妹的命運,但傳聞自有幾分真假,附雪無從分辨,雖然得知妹妹深的當朝皇上恩寵,過的榮華富貴的生活,附雪卻也知想必妹妹合德心裏也有諸多委屈的吧?

兩人正說著,霜兒就喚了秦三娘一聲,“姐姐,娘她們都在猜待會兒泳兒抓周會抓到什麼,姐姐你也來猜一下。”霜兒笑著說道。

抓周,又稱拭兒、試晬、拈周、試周。

這是民間的一種習俗,在三國孫權的時候流傳下來的,指的是小孩周歲時舉行的一種預測前途和性情的儀式,是第一個生日紀念日的慶祝方式。

抓周傳統一樣,同屬於傳統的誕生禮儀,其核心是對生命延續、順利和興旺的祝願,反映了父母對子女的舐犢情深,具有家庭遊戲性質,是一種具有人倫味、以育兒為追求的信仰風俗,也在客觀上檢驗了母親是如何帶領的,如何進行啟蒙教育的。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麵”之前進行。一些講究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繡線、花樣子(刺繡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啟蒙課本《三字經》或《千字文》一本,毛筆一枝、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誌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繡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道福兒,善於‘及時行樂’”

抓周這是父母在孩子一歲時對孩子所寄予的厚望。

嫁為人妻,做人母五年,倒是都沒有改變過霜兒活潑愛笑的性格,足以證明邵文將霜兒保護的有多好。

所有人都看著秦三娘,秦三娘略凝眉,想了想,“泳兒平日裏麵最喜歡玩有聲音會轉動的東西了,說不準會拿個算盤。”秦三娘笑著說道。

“算盤,算盤……這倒也是不錯,若真是摸個算盤的話,那也就是子承父業了。”邵夫人說道,臉上有些喜悅,看得出邵夫人也是希望泳兒拿到的第一個是算盤。

大孫子當初第一個拿的是吃食,後來才放下轉而拿了一本賬本,雖是如此,但是邵家的二老還是有些失望,畢竟拿吃食可不是一個好的兆頭。

但礙在是自己的第一個孫子,當時邵家二老也沒說什麼。

畢竟當初邵文跟大孫子邵曉情形拿的差不多的,隻是當時邵文拿的是玩具而非是吃食。

而孫女抓周的時候拿的是尺子,寓意則謂是長大善於料理家務。

兩者拿的都與家裏的生意並不大多的關係,這讓邵家二老如何能不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