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2)

另一邊廂,二小姐馮曉笙,三小姐馮曉笛,四小姐馮曉琴,六小姐馮曉瑟,同坐一輛七寶朱纓華蓋車。

馮曉笛一身嫩黃地繡折枝梅花長襖,雲白色馬麵裙,白皙的臉龐清雅娟秀。她環顧左右,問:“怎麼不見五妹妹?”

坐在她身旁的馮曉琴,秀眉大眼,容貌中透著一股英氣。撇撇嘴,理了鵝黃色百褶裙裙擺:“她跟老太太共乘一輛車。”

馮曉笛張口,就見馮曉瑟捧著喜鵲繞梅黃銅手爐,眼觀鼻,鼻觀心,裝作什麼都沒有聽見。想了想,又將要說的話壓回肚子裏。眼角的餘光瞥見馮曉笙,隻見她瘦削的肩膀,纖細的腰身,下巴尖尖的瓜子臉顯出了兩分狐媚的氣息。她的雙眼一直專注地盯著手腕上的金累絲素手鐲,若有所思。

馮曉琴見車子裏一片靜默,人人都跟沒嘴葫蘆似的,冷笑著道:“五妹妹貫會在老太太跟前賣乖,哄得老太太隻寵著她。前兒不是將六妹妹看上的紅珊瑚串子給搶了。六妹妹脾氣也是真真好,並不理論,若是換了我……”

她的話還沒說完,便被馮曉笛嗬斥:“住口。”她壓低聲音:“老太太是長輩,我們隻有遵從,怎能在背後渾說是非。”

馮曉琴貝齒緊緊咬著嘴唇,心知這話傳出去了自己必定落不了好,不由得暗自懊惱實在沉不住氣,口沒遮攔。

前頭小廝騎馬開路,車輪漸漸往前滾動。

街道兩旁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人們,七嘴八舌地:“這是哪家的貴人出門呐?這麼大的陣勢。”

“瞧見沒有,前頭打出了‘馮府’的牌子,聽說這家府上,出了一位娘娘呢。”

“怪不得,原來是皇親國戚呀。”

陪同出行的小廝、仆婦們聽見了周圍不間斷的議論,立時抬頭挺胸,滿麵生光。

東麟山位於中京城的東部,距離京城二十裏,以險峻奇石而聞名。傳說上古時,此處是麒麟的故鄉,故名為東麟山。

普度庵修建在東麟山深處,周圍飛瀑流泉,古樹參天。傳說數百年前,無慮師太路經東麟山時,見陽光所照之處,彩瑞千條,在一片吉祥平和之中,她頓悟禪理,修建了普度庵,意為普度眾生之意。

寒冬時節,遠山的綠意褪盡,換上了蒼涼的灰色。繁花落盡,隻偶爾看到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小野果。

馮府大隊人馬沿著蜿蜒的山路行至山腰,迎麵便見一處茂密叢林。山路穿林而過,狹窄,陡峭,不再適合馬車行駛。請示老太太之後,眾人便下馬、下車,步行上山。

青石小徑通幽,台階蜿蜒而上。台階的縫隙裏,長滿了濃密的青苔。小徑兩旁,各有一塊碩大的黑色石頭。年深日久,風吹雨淋,黑石圓潤得仿佛被細心打磨過,巨門一般,守衛著門戶。

“祖母,您小心腳下。”馮曉瑟攙扶著老太太,說道。

一旁的馮曉磬不甘示弱,連忙上前,甜甜地說:“祖母,我來扶著您。”

老太太和藹地笑道:“祖母曉得。你們也仔細些。”

拾階而上,隻見遠處峰林密集奇美,近處藤蔓纏繞。山路峰回路轉,澗水淙淙。越往上走,便覺得雲霧繚繞,行走其中,仿佛立於雲端,飄渺如仙。

群山巍峨,峰巒高聳,給人以一種神秘的威嚴之感。就連平日最為活躍,最會討喜的馮曉磬,此時也是靜靜地行走著,不敢發出些許雜音。

穿過密林,豁然開朗。有一塊長寬百多丈的坪院,檀煙繚繞,花草含香,普度庵就在眼前。

老太太停下腳步,手裏的絲帕輕拭額頭的一層薄汗,深深地呼吸著山澗裏的清新空氣,疲勞似乎消減不少。她舉目環顧浩瀚林海,雙手合十,虔誠地:“寧馨安詳,果然是佛門聖地。”

老太太嚴肅地吩咐道:“每一位主子隻帶兩個貼身丫頭,其餘人等就在庵外候著。謹記,不準大聲喧嘩,免得擾了佛門的清靜。”

“是。”馮府眾人齊聲應著。

入得庵門,隻見高牆、深院,飛簷、鬥拱,無比莊重森嚴。

庵堂正殿供奉著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佛像。菩薩神態慈祥,一手捧淨瓶,一手拿楊枝,眼神超然塵世,凝聚著普度眾生的光明。

老太太帶著幾位小姐先淨手,而後接過女尼點燃的柱香,高舉過頭頂作揖,再把柱香插進香爐裏。

老太太雙膝跪在佛前的蒲團上,實實在在地磕了三個頭,而後雙手合十,雙目緊閉,默默地禱告著。

耳邊響起陣陣木魚聲,還有幽幽的唱經遠遠傳來。

“阿彌陀佛。”普度庵的主持無心師太走進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