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博文手握成拳,手指關節輕叩著案桌,清脆的聲響在書房內久久地回旋。
“來人。”
門外的小廝聽見馮博文的呼喊,連忙推門而入,畢恭畢敬地:“老太爺有何吩咐?”
“讓大管事速來見我。”
“是。”小廝應道。
大管事接到小廝的通報,不敢怠慢,撂下手頭上的事物,一路快走,不過一刻鍾的功夫,便站在馮博文的跟前。
他喘著粗氣:“見過老太爺。”
馮博文瞥了他一眼,待到他氣息平和下來,方才壓低聲音,對他說了幾句,末了叮囑道:“行事要幹脆利落,不留手尾。”
大管事神色如常,口中道:“老太爺的吩咐,我記下了,一定辦好差事。”
馮博文點點頭:“你是府裏的老人了,我自是信得過你。”又問:“族中五十歲以上的老者有多少?身體孱弱者有多少?”
大管事想了想,道:“回老太爺的話,族中五十歲以上的老者共有五十九位。其中身體孱弱者二十位。似乎,旁支裏頭有幾位公子、小姐先天不足,身體也不太健壯。”
馮博文沉吟:“請幾位高明的大夫,每十日為族中年老體弱者摸脈,有病治病,藥材,診金,皆從府裏頭支取。無論如何,也要給我平平安安地熬過這兩年。”
大管事心中有些疑惑,按照老太爺的安排,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他見老太爺並沒有往深裏說的意思,就明白了這不是自己該知道的事:“是,我這就去辦。”
馮博文朝大管事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離開了。待到大管事走到門旁,又喚住他:“我記得你家四小子今年也二十出頭了。”
大管事心中一跳,老太爺這是要提攜他的兒子了。他忙停住腳步,轉身,笑著:“多謝老太爺惦記著,四小子今年二十四歲了。”
大管事一家是馮家的世仆,他本人從店鋪裏的一個小夥計熬到如今,辛酸不足為外人道。
“四小子像你,長得濃眉大眼,看著就是個機靈的孩子,如今在哪一處當差?”馮博文道。
“在城外的莊子上,幫著莊頭打理莊子上的雜事。”
“可識字?”
“上過幾年學堂,能寫,會讀,還會記賬本。”
馮博文滿意地點點頭:“明日就讓四小子回府裏來,三老爺身邊缺人使喚,往後,就讓他跟在三老爺身邊吧。”
大管事極為欣喜,府裏頭的人都知道,三老爺從北省回來之後,交了大運,官位已然壓過了大老爺。能夠跟在三老爺的身邊伺候,是多少人想都想不來的美差。
“多謝老太爺,多謝老太爺。”大管事一疊聲地說道。
馮博文笑笑:“回頭告訴四小子,往後好好辦差。”
大管事連連點頭:“是,是。”
“我這裏不需要伺候了,你去吧。”
“是,是。”
大管事離開了,書房裏又是一片靜謐。
夕陽透過花窗,落在青石磚上。空氣裏的暗色越發濃重。
馮博文久久地坐在太師椅上,神色有些呆滯,眼睛不知道望向虛空中的哪一處,他喃喃地自言自語著:“惟願上天保佑我馮家代代興盛,世世長寧。”
第三十三章
毓秀宮。
天高雲淡。
紅梅綻放,淺淺的香氣仿佛是一隻溫柔的手,輕輕一揮,便溫暖了漫長而感傷的冬季。
因為馮曉瑟的禁足令並未被長恭帝解除,所以她的冊封典禮十分的簡單。尚書省正二品尚書令兼刑部尚書呂端然為使臣,攜冊封金冊,寶印,儀仗來到毓秀宮。內監將金冊,寶印放置於宮院正中,並設香案於前,馮曉瑟身穿深青色織金禮服,頭戴珠翠九翟冠,帶領宮女隨從,跪聽聖旨:奉天承運,國主製曰,馮門之女曉瑟,恭謹純孝,端莊淑睿,冊爾為敏妃。爾宜敦睦謙讓知禮儀,恪遵皇後之訓,勿負朕命。”
馮曉瑟行三跪九叩首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冊封妃禮成。
輝煌的織金,堆疊的珠翠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明亮得讓人睜不開眼。
玉娘心情激動,含著淚,仰望著馮曉瑟,她還是那樣的恬靜,淡然。無論是六小姐,馮書史,敏才人,敏充媛,直到如今的敏妃娘娘,她踏著時光,在一季又一季的年華流轉裏,漸行漸遠,身後的繁花,猶如暗淡了筆墨的舊信箋,緩緩地淹沒在了歲月的深處。
“恭喜敏妃娘娘,賀喜敏妃娘娘。”
身旁,熱烈的呼和聲響起。玉娘也連忙隨著人群,向馮曉瑟深深地叩拜著。淚珠落在手背上,滾燙隻是一瞬。
“都起來吧。”
“謝娘娘恩典。”
馮曉瑟走到玉娘跟前,輕聲地:“怎麼哭了?”
大喜的日子,哭哭啼啼的,總是不吉利。玉娘連忙抬手,衣袖拭去了臉龐的淚水,笑道:“奴婢是太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