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後怕康熙爺也是像自己的丈夫皇太極對海蘭珠,或者是像兒子福臨對董鄂氏那樣,來個一往情深。為了有備無患,太皇太後打算自己親自挑選,至少這些人是被自己拿捏在手中的,太皇太後不希望愛新覺羅家再出現第三個深情種,對帝王而言這是一種諷刺。
“臣妾留下了這二十女子供太皇太後選,若是太皇太後相中了,咋們就留牌子。”
倬妃作為第二主位的後妃,自然是要陪著兩宮太後的。“李氏是撫西額駙李永芳的孫女。”赫舍裏皇後一一的為太皇太後解釋到,下麵站立的究竟是誰。
“當年降清的明將李永芳的孫女?”
太皇太後知道今年的大選是有漢旗的女子入宮,但是沒有想到,這個女子居然是李永芳的孫女。“沒想到這李家女已經這般的大了,”“回太皇太後的話,這李氏今年已經是及笄之年了,已經是出落的標致了。”
赫舍裏皇後見太皇太後是對李氏有興趣,因此便說了些李氏的事情。“當年這李永芳投降後,便被太祖皇帝給分配到了正藍旗,當年上三旗正藍旗是頂好的。後來正藍旗也有了漢軍,因此到了太宗皇帝的時候,這李永芳就被分到漢軍正藍旗了。
在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時,這李永芳可是個勇將。為了表彰李永芳的忠勇,太祖皇帝將貝勒爺阿巴泰的郡主嫁給了他。”“太皇太後說的是,這李氏的阿瑪剛阿岱是二品的宣府總兵。”“留牌子吧。”
太皇太後最終留下李氏,也不知道是因為李氏的家世顯赫,還是因為李氏出身漢族。“這邊的女子是咋們滿洲女子,正三品護軍參領之女。”倬妃看見下麵身著旗服的女子,鵝蛋臉,柳葉眉長得比滿洲女子精致,倒是像極了漢人的女子。撥弄著護甲,倬妃神色莫名。“留吧!瞧著也是個好的。”
太皇太後定下了王佳氏。“哀家也乏了,餘下的人皇後你就跟倬妃一起看著辦吧!”蘇麻喇姑攙扶著太皇太後離開了瑤光殿,“恭送太皇太後,皇太後。”赫舍裏皇後帶頭跪送太皇太後回宮。“妹妹瞧這赫舍裏是怎樣,”待選的秀女是不能有任何的不當舉動了,雖然都是占在兩丈之外,但是因為安排的稀疏也足以讓皇後和倬妃分辨出,這些女子究竟誰是誰。
“這女子瞧著倒是溫婉大方,想必是皇後娘娘的族妹吧!”倬妃自己沒有聽說赫舍裏皇後的妹妹在這次的大選之中,那麼想必就並不是皇後本家之人,同是赫舍裏,想必也隻能夠是皇後族妹了。“妹妹可是打趣姐姐了,赫舍裏家尚且沒有適齡女子,本宮怎麼會記不得呢!想必是遠些的吧!”赫舍裏皇後的神情,不似作假,倒是讓倬妃有些好奇了。
“那皇後娘娘,也該是讓赫舍裏家好好的查探一番了。”倬妃話中有著試探,這個被稱為赫舍裏氏的女子,不是皇後近親,也不是赫舍裏家族有意為之,但是卻能夠進入三選,可見實力不一般,否者皇後早就把人剔除了。“說起來,倬妃的嫡親妹妹也該是到了垂髫之年了吧。”
赫舍裏皇後一番話,就將事情引到了鈕祜祿家頭上了,“是啊,說起來,皇後娘娘有了嫡親的妹妹,也是件好事,以前臣妾一直沒有機會說聲賀喜的話,如今倒是提到了也就冒著不敬給娘娘道聲喜了。娘娘天姿國色,想必以後的小格格也是如娘娘。”
倬妃與赫舍裏皇後之間你來我往,真的倒是綿裏藏針的很,偏偏還笑的一片和樂的樣子。康熙十年開年就是大選,但是正真的大選說是三個月,但是到了紫禁城也就隻有一個月而已,三年一次的大選,早在康熙九年十二月的時候就下旨著辦了,禮部自然是早早的就把皇帝的聖旨給頒發在外了。
所以過了正月後,忙碌的時間也就是三月份到四月初而已。當烏其兒將消息傳給倬妃的時候,倬妃正在整理造冊,皇後得空了,自然是該把這些東西交還給坤寧宮的掌事。
“納那氏主子的三皇子,崩了。”“你說誰崩了?”倬妃把造冊交給了永壽宮的人整理,自己正在練習漢人的毛筆字,滿人不在意那些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因此倬妃自己寫的一手好的滿文,隻是畢竟漢子形成由來已久,勢必要比滿文更加難寫的。
“回主子,是納那氏庶妃的三皇子,崩了。皇後娘娘讓人在永壽宮候著了。”“雲木,為本宮梳妝更衣。”倬妃自己收拾好後,便跟著到了阿哥所,禮部已經是將喪服備好,倬妃進去後,看見的就是赫舍裏皇後暗自垂淚,納那氏自己幾乎暈厥,顯然是受不了打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