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六年三月,在清朝也好,叛亂的三藩也罷都是財力枯竭的時候,康熙皇帝決定要與鄭氏談判,當時的康親王在福建,於是康親王傑書向鄭經許諾,如果鄭軍撤離大陸沿海島嶼,退守台灣,就答應台灣變為藩屬,與台灣“通商貿易,永無嫌猜”。
此時的鄭經占領了福建不少的郡縣,而吳三桂與耿精忠正是實力如日中天的時候,鄭經怎麼可能滿足於這些要求呢?自然,最後的結果就是不歡而散。
康熙皇帝不希望浪費時間在對於鄭氏的戰鬥中,對於國庫如今的狀況,康熙皇帝是擔憂的。所以康熙十七年三月,時隔幾個月的時間後,康熙皇帝再次下令讓康親王與鄭經談判。此時的耿精忠已經向康熙皇帝投降,三藩中也就隻有吳三桂還在苦苦支撐著。
賴塔接受了康親王的命令,給鄭經信稱,如果鄭軍肯退守台灣,則“本朝何惜海外一彈丸之地”,鄭氏可永據台灣,“從此不必登岸,不必剃發,不必易衣冠。稱臣納貢可也,不稱臣,不納貢亦可也。以台灣為箕子之朝鮮,為徐福之日本”。
康熙皇帝為了盡快的結束戰爭,也是下了狠心,對於一個彈丸之地,康熙皇帝可以舍棄不要。如今的條件對於鄭氏家族來說,不能不說是極其有誘惑力的。經過多年的征戰,鄭氏王朝的財務已經嚴重透支,軍隊又缺乏補給,鄭經隻得放棄東南沿海的所有據點。
鄭芝龍多年的積累,從鄭成功手上就開始消耗,如今已經三十多年過去了,隻有進沒有出的消耗,就算是鄭家坐擁金山也是不夠揮霍的。更何況三十多年的打仗,這些消耗更是厲害的很。
但是就算是如此,鄭經也沒有忘記自己是要反清複明的,自己是繼承了延平王的稱號的。鄭氏一族一旦是接受了康熙皇帝開出的條件,那麼年年稱臣歲歲納貢的日子,也就不遠了。所以對於這件事鄭經一直都是拖延的,能夠慢慢地來,就一定不能快速的談判。但是康熙皇帝希望的,卻不是這樣的結果。
十二月,清朝再度恢複遷界令,北從福州、南到詔安的沿海都設立要塞, 並且蓋圍牆當作界線,使得鄭氏王朝的商業活動大受打擊,無法再透過賄賂清將進行交易。
鄭氏一族經過了這次海運的威脅後,總算是又拿出了一些誠意了。康熙十八年這又才開始了新一輪的談判,但是到底還是帶著拖延的意思在。隻是這些也都是後話了。
……
康熙皇帝有一個那拉貴人,與如今的惠嬪是同姓。但是這那拉貴人與惠嬪之間的關係,也算不上是多麼的親近。隻是到底還是本家,那拉貴人其父乃國子監的監生,還是依靠著難蔭得到的皇帝垂顧。那拉貴人的父親是當初順治爺看在已經罹難的那拉家三品將軍才準許的。
那拉貴人的阿瑪到底還是不爭氣,就算是順治爺恩準了,在國子監也並沒有混出個名堂來。隻是康熙八年的大選,那拉貴人憑借著容貌在小選中脫穎而出。赫舍裏皇後看上了那拉氏的容貌,也就留下了那拉氏的牌子。
就連如今的紐祜祿皇後都以為隻是靠容貌的那拉氏,竟然還有頂天的好運氣。康熙十四年,那拉氏被皇帝恩寵後,誕下了皇子萬黼。所以,在康熙十六年的大封上,沒有那拉氏的一席之地,但是皇帝卻也是給了一個恩典,賜號“通”。那拉氏也因此成為了皇帝的通貴人。
通貴人得到皇後的格外開恩,可以親自前往阿哥所照顧小皇子。皇子生病已經近兩個月不見好,大家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是不對的。通貴人的小皇子,身體自生下來就要比其他皇子身體更加虛弱。隻是正月十五才過,正月十七禦醫就說小皇子身體不好了。紐祜祿皇後到底還是想的更多,所以就將萬黼的親額娘給了一個恩典。
四歲的皇子已經知事了,也懂得不少了。
通貴人與皇子也是難得的相處的,“貴人,萬黼是不是不會好了!”對於太醫整日的在自己身邊打轉的事情,萬黼早已經不再陌生了,很多時候看著自己的皇兄,皇弟能夠在父皇身邊說說話,萬黼心中也是羨慕的。對於自己的身體,萬黼是有過厭惡的。
“咋們愛新覺羅家的子孫,從來都是錚錚鐵骨,小阿哥又何須困擾呢?”皇後的職責是什麼?皇後的職責是幫皇帝管理後宮,為皇家開枝散葉。所以皇帝的子嗣出現了任何差池,皇帝可以不去,也可以不管不顧不問。但紐祜祿皇後不行,作為皇後的職責就是要對於皇子特別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