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有公子薄命(1 / 2)

納蘭成德才情不錯,但是卻自幼體弱多病,或許是受到了太多傷春悲秋的情感影響,納蘭成德一直都是體弱多病的。於是,康熙十二年納蘭成德因病錯過殿試。

康熙十三年,赫舍裏皇後駕崩,皇太子又出生,於是皇帝下令殿試暫停。康熙十四年為了避諱皇太子的名號,納蘭成德改名,納蘭性德字容若。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憐惜才情,又因為納蘭明珠的緣故,賜納蘭性德進士出身。

康熙喜愛納蘭性德的才華,同時納蘭性德出身也算得上是顯赫了,葉赫那拉氏家族與皇室沾親帶故,納蘭性德的額娘更是出身愛新覺羅皇族,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納蘭性德的曾祖父金台吉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額娘。

納蘭性德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康熙皇帝此人愛才,但是更加看重家世。這是一個皇帝的縱橫之術,留在皇帝身邊不足一年,納蘭性德被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

納蘭家出了一個納蘭明珠已經足夠康熙皇帝忌憚,如今的長子納蘭性德既然是無心仕途,那麼就算是喜好文人風雅又有什麼事不可以的呢?康熙皇帝忌憚權臣,就像是當年的順治皇帝忌憚攝政王多爾袞。皇帝的側塌之處豈容他人鼾睡。所以,納蘭家既然有一個癡情種,康熙皇帝當然要成全。

康熙皇帝知道納蘭性德喜歡詩詞,所以即便是授予了納蘭性德一等禦前侍衛,康熙皇帝將納蘭性德帶在身邊,更多的時候也是讓納蘭性德更多的了解漢人的文化。還有什麼地方能夠比皇帝身邊,接觸的大儒和典籍多呢!納蘭性德得到皇帝的允許,可以在前朝的藏書閣借閱皇家典籍。

於是納蘭性德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曆史、地理、天文、曆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這讓康熙皇帝更加放心,尤其好康熙十六年大婚三年後的納蘭性德喪妻。

康熙十三年,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康熙十六年盧氏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為了悼念亡妻,納蘭性德寫下了不少的詞賦,三年的婚後時光對於納蘭性德來說,是一件極其難忘的時光。

康熙十七年,納蘭性德將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這個時候,大清王朝與三藩之間的戰爭,也算是接近了另外一個高峰,康熙皇帝擁有絕對的勝利。而江南幾乎被平定,不少漢家的儒生成為了落魄之人。而納蘭性德便成為了康熙皇帝,招募這些禦用文人最好的人選。

受到了孔孟高潔的熏陶,但凡事有些名聲的儒生,總是學習陶淵明的高雅,“不為五鬥米折腰。”但是這些儒生都忘記了,陶淵明至少還有兩分薄田可以耕種。若是不受嗟來之食,那麼隻能是餓死在路途。

凡是總是喜歡清高的儒生,都是落魄之人。而納蘭性德的《飲水詞》一出,正好不少的江南文人都流落在京師。康熙皇帝無事的時候,會前往燕京城的城牆外,看一看整個燕京城的百姓生活如何。正好納蘭性德因為出身納蘭家,擁有足夠的金錢,又喜好結交落魄書生。所以,幾次三番之後,燕京城不少的江南才子都知道了,納蘭性德這個人。

納蘭性德交友“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薑宸英等。 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想升官發財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

這也是康熙皇帝想要的結果,此時的納蘭明珠因為在三藩問題上與康熙正是不謀而合,納蘭明珠與索額圖不同,納蘭明珠一力支持康熙皇帝撤離三藩,收回兵權。於是納蘭明珠深的康熙皇帝的心,也是因此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後宮冊封,惠嬪比榮嬪,以及同齡的貴人分位要高。

納蘭性德在前朝時有走動,於是大皇子胤褆也是有機會見到自己這個葉赫那拉家的舅舅。對於這個舅舅的才華,大皇子胤褆不是很明白,但是著並不妨礙大皇子記住,自己這個舅舅因為喜歡讀書而被自己的皇阿瑪誇讚。

小孩子,總是能夠找到一個學習的榜樣。隻是這個榜樣的好壞,以及以後所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孩子自己能夠預料的。所以,孩子身邊的榜樣究竟是什麼樣,依靠的全部都是父母親自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