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兒,額娘如今就隻能依靠你了,你是額娘的福星啊!”對於自己短時間就能從貴人被晉封為德嬪這件事,烏雅氏一直歸功於自己眼前這個兒子。對於養在皇後跟前的十一皇子,德嬪選擇了忘記。一個已經養在皇後身邊的兒子,將來無論如何與自己也是不會親近的。既然是如此,對於自己毫無幫助可言,德嬪一點也不在意的就選擇了遺忘。
就算是今後這個皇子長大了,知道自己的身份了,但是皇後隻要沒有駕崩,在皇後與後妃之間誰都知道應該怎麼選擇。德嬪不願意將自己的心事,花費在一個不會有絲毫回報的兒子身上。
“你皇阿瑪對你是有真心的,對於額娘陛下也是有喜愛的,不然陛下又怎麼會這麼快就晉封了額娘呢!”烏雅氏不在意外麵的流言,克兄,滿洲皇族一向是不相信這些的。況且通貴人的十二皇子本來就是一個病秧子,早晚都是會死,養不活的,德嬪相信自己一定不會有事的。
“十四阿哥可要快快長大啊,額娘以後全都指望十四阿哥了。”德嬪自己知道,在後宮中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德嬪到底還是給自己留下了後手與退路。
持續了數日的審問,最終還是得到了結果,雖然這個結果皇後並不滿意。但是此時已經是四月中旬,仁孝皇後六周年祭在五月初三,這一日既是皇太子胤礽的生辰也還是皇太子額娘的周年祭。對於整個後宮來說都是一件大事。
皇後並沒有那麼多時間來深究,這裏麵策劃一切的最終人,究竟是誰。安嬪李氏,乃漢軍正藍旗,一定意義上來說這李家與佟家先輩皆是漢人,如今又一同是正藍旗,兩家的聯係絕對不會少。
李家李永芳次子李率泰,官至大學士、閩浙總督,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三子剛阿泰,官至宣府總兵,曾平定薑瓖餘黨。五子巴顏,官至都統,曾任正藍旗固山額真,封一等昭信伯,改隸漢軍鑲黃旗。李氏乃李永芳的孫女,其父乃李永芳次子。這也是康熙皇帝為何將李氏在當年晉封為嬪位之中,第一人的原因。
更何況,李永芳後來娶得是太祖皇帝的孫女,多羅饒餘郡王阿巴泰德長女。阿巴泰四子嶽樂初封鎮國公。順治三年跟隨肅親王豪格入四川,積軍功封貝勒,改號安郡王。在蕩平“三藩”的戰爭中立有大功,李家與安郡王府一直都是有往來的,康熙皇帝要製衡朝中局勢,當然是不能僅僅隻依仗一個佟家。
眼看著三藩之亂就快平定,康熙二十年說不定又是一個後宮進位的一年,如今這個時候前朝後宮都是盯著幾個妃位,想要知道皇帝究竟會將誰晉封為妃。
若是這個時候幾個小主出了一點事情,或者是犯了一些小錯誤,前朝尤其是在三藩之亂中有了軍功的世家被後妃牽連而不能晉升,是不是也算是皇權得到拱衛的一個不錯辦法!
端嬪董鄂氏雖然與先帝的董鄂妃不是一族之人,但是同是董鄂氏兩家到底也還是相差不多。對於為了一個女人而忤逆自己的先帝,太皇太後對於自己的兒子是不滿意的。也因為這個原因,連帶著董鄂氏整個家族尤其是董鄂妃那一支,至今不受太皇太後的重視。
太皇太後厭惡董鄂妃,這段緣由太過深厚,尤其是當年董鄂氏死,順治皇帝不顧皇太後的勸阻一意孤行將董鄂氏追封為皇後,更加過分的是皇帝在當初為了提升董鄂妃的身份,將董鄂氏鄂碩晉封為三等伯,五個月後再次晉封為贈三等侯,諡號剛毅。
哪怕最後的三等候是追封,太皇太後依舊不能忍受,所以董鄂氏在前朝也好後宮也罷,因為先帝與太皇太後的那段不愉快,一直都是戰戰兢兢。端嬪雖然不是董鄂妃那一支的,但是在後宮也是一直小心翼翼。
順治十四年,十四歲的費揚古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亂爆發,費揚古跟從安親王嶽樂率兵到江西圍剿吳三桂的叛軍。吳三桂的大將黃乃忠糾合了一萬多叛軍自湖南長沙進犯袁州,費揚古與副都統沃赫、總兵趙應奎擊潰了黃乃忠的進犯,繼而攻克萬載。
康熙十五年,費揚古於萍鄉擊敗了吳三桂的女婿夏國相,夏國相敗走,費揚古進圍長沙,連戰連捷。康熙十八年(1679年),費揚古又於武岡擊敗了吳國貴。大軍還京之後,他被提升為領侍衛內大臣,位列議政大臣。
太皇太後不能否認費揚古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的戰功,但是太皇太後卻不能認可費揚古是董鄂氏的弟弟,還能夠在自己麵前加官進爵。哪怕,這是費揚古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得到的官爵。但是太皇太後當年被先帝所頂撞,被先帝忤逆,董鄂氏算是一個導火索。太皇太後不會認為自己的兒子不好,這是人之常情,對於自己的人總是護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