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公子和二公子(1 / 2)

所以黃氏的出身放在以前,那是根本沒有資格成為繼妃的。但是董太妃不一樣,不但拿出來唐氏的遺言,甚至將鄭克塽養在了黃氏名下。這下,就算是黃氏身份不夠,但是唐家人因為鄭克塽的原因也不能不幫著黃氏一把。畢竟,都是一個船上的人。

“母妃,你也吃。”鄭克塽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叫了兩年的女人,並不是自己真正的母親。“娘不愛吃,”阿塽自己吃吧!黃氏看著鄭克塽遞給自己的糕點,笑著拒絕了。“但是這甜食,容易積食,阿塽也不要貪吃才是。”黃氏一直都是體虛,之後更是被董氏下了絕育藥。雖然這件事黃氏不知道,但是黃氏卻是知道自己子嗣艱難的。

因此對於鄭克塽,黃氏到也是在心底裏將鄭克塽當作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來教養。黃氏自己沒有唐氏那麼大家閨秀的風範,但是對於鄭克塽的教育卻是一直沒有懈怠過。雖然孩子都是三歲啟蒙,但是平常黃氏也是會在鄭克塽耳邊,讓師傅說一些與學問有關的話。

隻是在鄭經心中,年長的鄭克臧的地位始終是要比鄭克塽高上不少。然而因為鄭克臧不得董太妃的歡心,所以到永曆二十九年開始,鄭氏內部之間對於兩個年長公子之間的支持便開始在白熱化階段發展。

自從鄭經得到了王位之後,在台南鄭經不是沒有作為的。結合自己父親鄭成功當年在台南執行的政策,鄭經將農業農耕發展一直都是執行下去的。因為如今正是大清平定南方叛亂的時候,所以鄭經便開始屯兵。畢竟十多年的戰爭,已經將自己祖父鄭芝龍這些年積攢的糧食也是消耗了不少。

想要有資本能夠繼續對抗清朝,那麼就必須要有糧草。屯兵是當務之急的要事,因此將兵將安排在開墾土地上似乎才是最好的安排。自古以來戍邊將士缺少糧草從來都是自給自足,因此到了鄭氏這幾年休養生息的時候,鄭成功也便興起了這些舉措。自然一開始是有不少人反對的,然而鄭成功的強權之下,眾人也都信服了。

除了戍邊,鄭經還設立六部管理政務。任命洪磊管吏部、楊英管戶部、葉亨管禮部、陳繩武管兵部、柯平管刑部、謝賢管工部。厚待明朝到達台灣的諸宗室,擁立寧靖王朱術桂建立監國名號。在承天府起蓋房屋,安插諸宗室及鄉紳。若是沒有大明朝朱姓王室的存在,那麼鄭氏這延平王也是名不正言不順,是以對於明朝的宗室鄭經也依舊還是優待。

陳永華善治國,督諸鎮墾田,栽種五穀,插蔗煮糖,修埕曬鹽,廣事興販,國用日足。因此鄭經將不少的政事交付給陳永華,是十分的放心。看著糧草住行日漸的提上了議程,而整個承天府中卻鮮少有可用之人。

“王爺,臣以為孔子乃大儒尊師,而如今此地多為未開化之人,若是王爺要尋找有才之人又該如何是好?”陳永華希望鄭經能夠下令開辦學校,畢竟若是沒有一兩個能夠讀書識字的人,這對於鄭氏將來的發展可不見得是有多好。“如此,本王就恩準了你,這學堂一事就交給愛卿負責了。”

“但是王爺,除了這文學方麵,如今我等偏居在這小島也隻是暫時的,臣以為這武德方麵也是不能懈怠的,畢竟王爺與微臣等的誌向都是不在這去去彈丸之地。”洪旭聽了陳永華的話以後,並沒有反對陳永華的提議,反倒是洪旭又覺得武藝這方麵也是應該要加強了。畢竟這可是一件大事,若是士兵沒有足夠的體魄,又如何能夠在氣勢上震懾敵人呢!

“愛卿說的在理,既然是如此,那麼在戍邊空閑之際,那倒是可以再校場操練兵甲。”經過一番商討之後,事情也就這樣商定了。鄭經對於自己手下的兩個大臣,倒也是信任有加。如今到了這樣的時節,因為鄭經的信任反倒是更加讓對於鄭氏有二心的不少大臣,又選擇繼續追隨。

鄭經這番作為之下,不但是在科舉上廣開言路給朝堂上增添了不少的新鮮血液,在武藝上因為極好的訓練,因此鄭家軍的水平並沒有下降。到了康熙十年,整個承天府的商賈酒肆已經一點不比揚州遜色多少。在承天府買賣的人,尤其是當年從廈門這些地方遷移到承天府的,一點也不覺得承天府比其它地方遜色。

康熙皇帝忙著清繳反清複明的殘餘朝廷餘孽,對於整個海防一直都是嚴禁的,為了防止鄭經通過金門與大陸互通有無,朝廷下令凡海港住民需向內陸搬遷三十裏,若是違背此令則以叛國罪論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