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乃福晉泉州當地的望族,在明朝更是低位斐然。而黃希滾自己本身也是能力不低,十九歲中舉人,二十歲乃三甲第十五名進士,之後再明朝風雨飄搖之際,更是被崇禎皇帝任命為廣西巡撫。
雖然黃希滾自己是辭官避世,但是,也是因為這一份先機讓黃希滾在順治皇帝時期能夠得到重任。雖然翰林編修是個六品官職,但是自古文人最是看重翰林,而從翰林出來後的京官,更皆是以丞相為最後的仕途出路。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丞相一職,自己設立了六部將皇權一點點鞏固在皇帝手中。自次後,天下再無丞相之說。到了如今的聖上也是,但是這並不代表是沒有與丞相相等的官職也是被取代了。
清朝設立了內閣大學士以及議政王大臣會議,都是對於皇帝進行輔佐的機構。而東閣大學士,正一品銜。掌管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等職位。票擬,更是能夠代替皇帝禦筆朱批,雖然這些話都是皇帝自己口述,東閣大學士最後代替皇帝寫上去的。
但是,這本身就能夠說明,黃希滾此時是受到皇帝重視的。而施琅,從鄭氏逃出來後,卻遇見了黃希滾這麼一個貴人,最後甚至是娶了黃希滾的妹妹為妻。如今,施琅有所求,黃希滾怎麼能不支持。
“那,姑丈在台灣,可是還好。”
此時黃希滾問的姑丈,就是娶了黃希滾妹妹的施琅。“如今再琉球,你姑丈已經是博得了眾多百姓的好感,對於有殺父之仇的鄭成功,你姑丈也是半點沒有詆毀。也隻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黃希滾一直認為,大丈夫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就像是當年的自己,發現了明朝的氣數將盡,便早早的就辭官避世不出。不像是崇禎皇帝的舅家,皇帝要死於大明的江山社稷,這作為皇帝的舅舅也是一並要陪著皇帝去死。
“做人,切記是要愚忠啊。以後,你們跟隨皇子的時候,也是如此。能夠中立,自然是最好的,看看如今的皇後娘家,鈕怙祿氏可不就是因為當年遏必隆中立,所以有了如今的皇後娘娘的母儀天下。”
黃希滾自己一向是認為,做人應該是要為自己著想才是。也是因為這樣,黃希滾自己的官途一帆風順,從順治五年開始為清朝出仕,不過三年時間,順治八年黃錫袞晉升為翰林院編修、受命典試江南。之後短短半年,轉工部郎中、廣東按察使司按察使;順治九年旋任巡按廣西兼理湖南清軍鹽法。
已經在明朝做到了廣西巡撫一職,如今轉戰到清朝黃希滾自然是不甘心自己的仕途官職如此低微。正好皇帝要在江南一帶,對於鹽道進行收繳。江南一直以海鹽為主,而這些海鹽,因為前些年朝廷作戰在外,所以鹽業一直都是被江南的鄉紳世豪壟斷。
如今皇帝需要一個對於江南了解的漢人,前往江南將鹽業收歸國庫。而似乎最好人選就應該是黃希滾這個福建人,順治十年皇帝下令將黃希滾遷浙江道監察禦史。同年丁未升通政使司通政使潘湖叟黃錫袞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遷湖廣右布政使、轉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順治十一年,黃錫袞被皇帝授弘文院內閣學士。而剛剛成為內閣學士的黃希滾,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撰修太祖太宗聖訓。
“微臣以為,當初太祖太宗皇帝在世,因為戰爭所以聖訓八旗不可更改,可是如今四海平定,臣以為兩聖的聖訓,實在是應該修改一番了。”黃希滾的話對於要冊立董鄂氏的皇帝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了。當即就被順治帝所采納,隻不過,這樣反倒是得罪了昭聖皇太後。
“哀家聽說,黃大人奎醜甲子喪父,我大清一向是以孝治國,黃大人忠君哀家滿意,但是若是黃大人不知道什麼是孝悌,哀家想黃大人也就不必為國盡忠了。”
太皇太後一番話,黃希滾不敢不尊從。於是乙未秋,黃希滾以父母丁憂未除,向皇帝請辭。順治皇帝以孝治國,當然是立即就答應了。等到黃希滾再次被皇帝召見,已經是順治十三年。當年皇帝就要冊立董鄂氏,太皇太後沒有答應,不但是沒有答應,反倒是處置了為皇帝出主意的黃希滾。
就這樣殺雞儆猴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皇帝自此三年不再提要冊立董鄂氏。不過,如今因為廢後,太皇太後需要另一個科爾沁的格格給皇帝為後,所以順治皇帝召回了黃希滾的同時,還將其又晉升為大理寺寺丞,十六年,黃錫袞被提拔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之職。隻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黃希滾的官祿,已經是到頭了。直到十八年皇帝駕崩,黃希滾再也沒有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