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曆朝曆代外戚幹政的事情不少。佟家哪怕是自己母妃的娘家,皇帝作為天子,那也是不得不防備的。
“那皇貴妃自己知道麼?”想到佟玉嬈因為八公主的死,好些日子都是消沉的,皇帝還是擔心得知了這個噩耗,佟玉嬈隻怕是受不住打擊。
“微臣也是近些日子才診斷出來的。想來,也是因為上一次皇貴妃娘娘生產,所以才會造成損傷,最後導致了子嗣的稀薄。”
太醫怎麼敢將真實的情況告訴皇帝,要知道一個差池就是要牽連整個家族的禍事。死道友不死貧道,為了自己的家族,為了自己的小命,太醫也不得不有所隱瞞。
“好好為皇貴妃醫治,這件事先瞞著皇貴妃吧。”皇帝此時覺得自己有些疲憊,‘或者,朕真的是應該將一個皇子抱給玉嬈養在身邊。’
“奴才告退。”說完之後,太醫就躬身退出了乾清宮。
“梁九公,回了皇後,一切安排就隨皇後吧,當初皇後的安排是極好的。”沉默了一會兒後,皇帝最後還是決定,由皇後安排南巡的事情。皇後從來沒有令皇帝失望,皇帝也知道皇後這一次也是不會讓自己失望的。
“陛下南巡時間是在九月二十八日,如今已經是初八,日子也是不多了。陛下二十年那次北巡塞外,是皇貴妃與賢貴妃以及宜妃伴駕伺候的。這一次,陛下決定還是有賢貴妃率領榮妃,德妃和惠妃以及端嬪、郭貴人幾個伴駕伺候。”
皇後聽到梁九公最後還是說出了賢貴妃這三個字,就已經知道自己是不能挽回了。事情皇帝已經決定了,皇後也隻能是傳達到位。
“陛下的意思,北巡賢貴妃已經知道應該如何做了,這一次便教一教幾個妹妹,皇貴妃身體不適,難舟車勞頓,就隨著本宮在京師侍奉兩宮太後。不過,此次離京,還有三位皇子,幾位都是陛下身邊的老人了,不用本宮多說應該怎麼做了。”
“臣妾謹遵皇後娘娘教誨。”又是一次聽從皇後政訓,這樣的事情雖然不是常常發生,但是也是不少見。皇後注重尊卑,更加看重資格。凡事在皇帝身邊伺候的久的,像是榮妃以及惠妃,皇後一般都要更喜歡一些。
“奴婢給賢貴妃請安,奴婢奉皇後娘娘之命,給貴妃娘娘送些東西來。”皇後身邊的奴才給貴妃送東西,也算不上是多麼特殊。反正,這早就不是一次兩次了。
“皇後娘娘說,這些東西在坤寧宮沒有多大用處,但是在長春宮,那就說不好了。而且,娘娘交代了,十八皇子在宮中,還是有整個太醫院以及奶娘伺候著。出不了什麼差錯的,還望貴妃娘娘寬心。”
“本宮這裏,勞煩皇後娘娘掛念了,本來也是沒有什麼大事的。這一次倒是勞煩姑姑走一趟了,本宮記下皇後娘娘的掛念了。”
正好是一等公府,向皇後供上了自己莊子裏的產物,皇後也就借著這次機會勸一勸自己的妹妹。
“奴婢這就向皇後娘娘複命,貴妃娘娘安置即可。”
“貴妃能夠這樣想,本宮也就放心了。陛下南巡最少要三個月,這三個月,賢貴妃的長春宮,本宮就交給你們了。十八皇子,到時候本宮會將他安置在坤寧宮內。就像是照顧四皇子那樣,你們伺候十八皇子,本宮放心。”
十八皇子就是後來的十皇子胤俄,因為如今胤俄剛剛出生不久,還不滿周歲,更是沒有序齒。所以,還是以十八來稱呼的。
“皇上啟程吧,莫要耽擱了時辰,再說皇後再宮中陪著哀家,皇帝還有什麼好不放心呢。”
此次離京南巡,用時頗長,皇帝按照規矩,一大早免了早朝早早的就在慈寧宮候著,隻是為了能夠向太皇太後親自辭行。
“皇後替哀家送皇帝一程吧。”斷然是沒有作為皇祖母的太後送皇帝的規矩,好在皇後也是攜後妃在慈寧宮候著皇帝,這個時候太皇太後發話,皇後聽命。
“陛下一路讓賢貴妃以及後妃們伺候著,眼看著就要入冬了,在南邊雖然是不比京師寒冷,但是臣妾還是希望陛下以龍體為重。”
皇後陪著皇帝步行,從慈寧宮出來後,送到乾清門,皇後也就和皇貴妃一起止步了。
“宮中一切事物就交給皇後了,皇後費心了。”乾清門是前朝和後宮之間的一條完美三八線,劃斷了後妃與朝政的牽連。很多後妃,一生隻有兩次能夠進出乾清門的機會,成為貴妃以後,一次是入宮,一次是葬禮。
皇後若是不能與皇帝一道出宮去看看大清的江山,皇後這一輩子也就隻有兩次進出乾清門的機會。
送走了皇帝,皇後直到步攆看不見了,這才折身回到了慈寧宮。“皇帝走了!”慈寧宮內,太皇太後正在聽蘇麻喇姑說一些明朝舊年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