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南苑秋獵(1 / 2)

自然動物喜歡居住,植被茂密水這樣有利的條件,是為皇帝圍獵創建了絕佳的條件。

待到明成祖朱棣遷都順天府後,遷移所有居住在海子裏的居民。擴建殿堂宮室,四周修砌圍牆一百二十裏,把元朝修建的獵場擴大了數十倍。

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風”,就是指南海子一帶。周辟四門,內建衙署,設總提督一人、提督四人負責管理。

苑內分為四部分,各有一名提督管理,管轄海戶四百人。苑內設立二十四園,養育禽獸,種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貴族打獵休憩。

不過到了隆慶年間,日漸荒蕪的南苑已經很衰敗。

順治皇帝福臨入主中原後,南海子被改稱南苑。有了南苑這個符合皇帝喜好的園林式宮殿,順治皇帝自然是要建一個更加符合自己愛好的地方,於是又建起了西苑。

不過西苑是順治皇帝自己當做行宮一樣的地方,是以南苑但這裏仍是皇家最大的獵場。

不過雖然是修建了西苑,但是福臨也是沒有放棄南苑。順治皇帝下令繼續經營,其後陸續的修建四處行宮、若幹廟宇。太皇太後信奉薩滿教,於是皇帝讓工部另建廟堂。

而行宮就在原明朝的兩處提督衙門改建,其中兩處行宮為舊衙門行宮和新衙門行宮而新建的,是團河行宮以及南紅門行宮。再次規劃後的南苑一部分作為操兵練武之所,築晾鷹台和檢閱台。

至於皇帝狩獵,苑內多獐子、野兔、麋麂,並圈養老虎,作為狩獵之用。同時南苑為禁苑,苑內幾乎不住人,不耕種,隻有一些維護的人稱為海戶。

明代時,南苑開四個苑門,北為大紅門,南為南大紅門,東為東紅門,西為西紅門。

大紅門,又稱“北紅門”,是南苑周圍九門中的正門,也是由南苑往永定門的必經之路。不過原本隻有四個大門的南苑,因為使用原因等問題後增設為九個,包括小紅門等。

隨後又增設了角門,角門主要是隨著皇帝前往南苑伺候的奴婢要出入南苑時使用。

雖然南苑的規模以及修建後的樣式都是滿足了福臨的要求,隻不過,作為皇帝隻怕都是喜歡獨一無二。所有皇帝既然是有權有勢,那麼任性似乎也是說得過去的。

福臨親自下令修建的西苑,早在順治十年便已經修建好了,隻不過當時昭聖皇太後住在紫禁城,順治皇帝就算是再怎麼不滿意對於自己的皇額娘,總是孝順不願意違背的。

隻不過,待到順治十三年,在皇城外遇見了董鄂氏後的福臨,似乎是逆反期晚到。一向是以皇太後為先的福臨,不但要廢除作為自己表妹的皇後,還要將一個昭聖皇太後不能容忍的女人冊立為皇後。

自然母子之間不歡而散,昭聖皇太後怎麼能夠允許,也絕對不會承認,自己的兒子居然為了一個女人忤逆自己。

那麼這一切隻能是媚主惑上的董鄂氏的錯,昭聖皇太後將一切錯誤歸咎於,董鄂氏這個妖婦。

最後,不能讓昭聖皇太後退讓一步的皇帝,隻能是從紫禁城這座皇城之中搬離出去。皇帝居住在西郊的西苑,這可是苦了滿朝的文武百官。

有些事情皇帝處理了,雖然昭聖皇太後還政與皇帝,不過皇太後積威猶在,少不得一些大臣需要稟奏皇太後。

皇城西苑之間,怎麼著也是不下百裏的路程,四年的時間裏,幾乎是有三年都是這樣度過的。

南宋末年,元金兩國並立時期,金國完顏皇族在今西苑的北半部修建有太液池和大寧宮。修建成德太液池,因為風氣湖泊水波奇特而成為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

元朝修築大都時,將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在其周圍布置了三組宮殿,即大內、隆福宮和興聖宮。

不過雖然西苑並非是全部乃順治皇帝下令修建,西苑的建築群最終定型始於明代。明成祖定都燕京後,開始營建新的皇宮,明朝宮城在元朝宮殿的位置基礎上向南移動。

因此皇城城牆也隨之南移,為豐富皇城園林景觀,永樂皇帝下令開挖了西苑內的南海,挖出的土方和開鑿筒子河的土方堆成萬歲山。

最後挖出來的北海、中海、南海統稱“太液池”,屬於皇城西苑。

隻不過崇禎皇帝死於社稷後,整個皇城的建築,尤其是西苑遭到了闖王軍隊的大肆毀壞。將西苑最後的修建算在順治皇帝頭上,也是不為過的。

……

“工部尚書說的確實不錯,不過,陛下修建園林怎麼著也是應該要在前王朝的基礎上,這清華園,算是一個侯爺修建的,於禮不符。”

禮部尚書不讚成,皇帝撿一個武清侯留下的園林,這算是什麼事兒啊。皇帝為天子,自古就是尊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