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宜主子生下了一個小皇子,母子平安。”宜妃就在皇帝萬壽節後產子,倒也算是一個好兆頭。
“郭絡羅氏姐妹倆,本宮知道一直都是極其有福氣的。貴人才失去了十九皇子,如今二十皇子就來了。”
“郭家的福氣,不是麼。”
“萬琉哈氏,我們的庶妃怎麼樣了。有好結果了麼?”
皇後自己一手促成的事情,眼看著就是該到了驗收成果的時候了。
“回娘娘的話,事情已經辦成了。此時太醫也該知道消息,娘娘放心。”
皇後不在乎皇帝以後究竟還有幾個兒子出生,皇後在意的是自己的計劃不要被大亂才是。
宜妃產子,後宮裏幾家歡喜,幾家憂愁。
“主子,宜妃生了個皇子。您看,這。”
“不著急,本太妃等了這麼久了,不介意再多等兩年。況且,我不下手,這孩子就能活下去。不見得吧。”
‘我不能得到我想要的,你們也不要想著能夠過的好。這是你們欠我的,是你們欠我的。’
後宮血雨腥風,眼看著有了逃離的希望,可是若是這希望被生生的毀了,隻怕沒有希望的人墮入魔道也不是可怕的事情。
“好了,你也少到仁壽宮走動。”皇太後在仁壽宮主殿居住,雖然是少過問先帝後妃的事情,但是也不代表太皇太後不管。
仁壽宮,位於內廷外西路,慈寧宮西側。是南北三進院,院牆外東、西、北三麵均有夾道。
西夾道外有房數間,院落南端壽康門為琉璃門。門前為一個封閉的小廣場,廣場東側是徽音右門,可通慈寧宮。
仁壽宮與慈寧宮之間互通,也是皇帝為了方便兩宮太後所準備的。
壽康門內正殿便是仁憲皇後居住的仁壽宮,大殿坐北朝南,麵闊五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
正殿前端前出廊,明間、次間各安三交六菱花。扇門四扇,梢間為三交六菱花槅扇檻窗各四扇,後簷明間與前簷明間相同,其餘開窗。
東西梢間辟為暖閣,東暖閣是皇太後日常禮佛之佛堂。殿前出月台,台前出三階,中設禦路石,月台左右亦各出一階。
而太妃們居住東西配殿麵闊各三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前出廊。
東配殿明間安隔扇門,西配殿明間隔扇。
次間均為檻窗,每間用間柱分為兩組,窗欞均為一抹三件式。兩配殿南設耳房,北為連簷通脊廡房,與後罩房相接。
仁壽宮再以北是第二進院,此間後殿為先帝太妃的寢殿,有甬道與仁壽宮相連。
前簷出廊,明間安步步錦扇,次稍間安窗,上為步步錦窗格,下為玻璃方窗。
室內以扇分為五間,後簷明間開扇門,接疊落式穿堂,同樣直達後罩房。
再說不再東西六宮之內的慈寧宮,在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
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是嘉靖皇帝考慮先帝後妃安置後,在舊宮殿的故址上,並撤除大善殿而建成。
萬曆年間因災重建後,順治皇帝入關大清建國,清沿明製將其作為皇太後居住的正宮。
當時的母後皇太後與聖母皇太後一同在慈寧宮居住,畢竟兩宮太後都是尊貴之人。
慈寧宮門前有一東西向狹長的廣場,兩端分別是永康左門、永康右門,南側為長信門。
慈寧門位於廣場北側,內有高台甬道與正殿慈寧宮相通。
院內東西兩側為廊廡,折向南與慈寧門相接,北向直抵後寢殿。慈寧宮的後寢殿內設太後禮佛的佛堂,大佛堂為東西兩側耳房。
前院東西廡正中各開一門,東曰徽音左門,西曰徽音右門。
正殿慈寧宮居中,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
慈寧宮比仁壽宮更加規格高製,麵闊七間縱深三間。這也是為何當年兩宮太後分居於此的緣故,若是仁壽宮自然就是低慈寧宮一頭。
不過如今皇太後居仁壽宮,太皇太後在慈寧宮倒也是相得益彰。
慈寧宮正殿各開四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牆。這兩梢間與正殿一樣,也是各開四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
殿前出月台,正麵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台上陳鎏金銅香爐4座。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垂花門,可通後院。
隻不過這些與東西六宮大小異同,相差不大。
反倒是慈寧宮的花園,是曆代帝王孝心的象征。
慈寧宮花園在攬勝門內,疊有山石,山石之後,花壇上萬紫千紅,襯映出跨池而建的臨溪亭。
池亭周圍,又有含清齋、延壽堂和東西配房相向而立,東廂是寶相樓,西廂為吉雲樓。
花園入口攬勝門設在東牆,為一樸素的隨牆門。進門北望,主殿為鹹若館,麵闊五間,前出抱廈,黃琉璃瓦頂。
館內有慈蔭樓,如此一來就將臨溪亭圍成半封閉的三合院。
寶相樓和吉雲樓,以及館後正北的慈蔭樓。三座樓形製相近,皆為兩層,覆綠琉璃瓦黃剪邊卷棚歇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