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看來果真富庶京師不如江南啊。”玄燁以為自己三年前處置了一批人,怎麼著也該是讓自己安靜五六年。
如今才不過三年,江南科場舞弊居然再一次發生。
康熙二十三年,徐乾學的兒子徐樹屏、侄子徐樹聲等都考中順天鄉試。這本來算不上什麼大事,徐乾學在玄燁身邊還算是有本事。
不過玄燁一看會試及第,所中大都是江南浙江籍,在來自南方的應試者中,居然有文理悖謬,文體不正的也中了舉。
畢竟,會試之後那就是殿試了。能夠會試中榜的,怎麼說也應該是文采不錯的。可是,結果卻令皇帝大失所望。
既然是胡亂平湊的文章,自然是毫無邏輯可言,更不要說申論策論這些東西。
玄燁覺得這一次的科舉,裏麵大有文章。於是命令再勘察考卷,結果自然是能夠查出買賣舞弊之事。
不查也就罷了,這一查看,整個江南的科場已經是烏煙瘴氣,三省考官沆瀣一氣。買賣試題已經是小事,買官鬻爵才是最終結果。
“嗬,當真是好的不能再好啊。朕遠居京師,於是爾等便以為朕是有眼無珠的瞎子是吧。”皇帝再乾清宮大動肝火,吏部尚書明珠首當其衝被皇帝責罵。
也是因為江南實在是不成樣子,皇帝決心南巡江南。
“這三省的監考,一並由都察院與大理寺徹查。”本來都察院在各省都是設置了禦史,就是為了監察貪汙舞弊。
結果事情沒有得到遏製,反而是更加的囂張。
皇帝對於三省的都察院信不過,於是大理寺便連夜前往江南科場。
先是攜帶皇帝聖旨,將典考的官員革職嚴辦。最後大理寺在江南查出,徐家子弟名不副實,最後徐家兩名子弟也雙雙落第。
作為玄燁將之與明珠索額圖一並當作是心腹的徐乾學,皇帝心中是寄予厚望的。
作為與前朝大儒顧炎武,有著深厚淵源於親緣的徐乾學,實在是皇帝安撫文人最好的棋子。
徐乾學出生於明崇禎四年,自幼聰明,八歲能文。順治七年與吳偉業、尤侗、朱彝尊等在嘉興組織十郡大社,年二十。
順治十一年徐乾學進入太學,這就是為進入官場打下基礎。康熙九年徐乾學參加殿試,禦賜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
作為顧炎武的外甥,在顧炎武久居江南蘇州府不願意致仕為大清效力。如今能夠有徐乾學成為皇帝身旁的紅人,這對於大清在百姓之間尤其是士子之間的名望,是極其有幫助的。
雖然徐乾學算得上是大器晚成,畢竟康熙九年才參加科舉被皇帝選為進士三甲,實在是算不上一個多才的。
不過,徐乾學是順治十六年狀元徐元文、康熙十二年探花徐秉義的大哥。
徐乾學與顧炎武都是蘇州府昆山的人才,再加上徐家兩門進士。於是人們稱徐氏三兄弟為“昆山三徐”。
而得到兩朝皇帝看重的徐三兄弟,三兄弟在初初入仕都曾得到顧炎武的捐助。畢竟徐家當真是不如,作為舅父的顧炎武有資本。
相比較於晚期入職的徐乾學以及徐秉義,作為徐家老二的徐元文,才是清宮大內令徐乾學這個大哥,能夠在皇帝跟前步步高升的原因。
康熙十一年,徐乾學作為會試副考官,與蔡啟観一起典考順天府鄉試。這樣的事情,對於別人來說,一定是不能實現的。
但是徐乾學不一樣,此時作為順治皇帝時期狀元的徐元文,已經是內閣學士,任職禮部。得到皇帝信任的徐元文,能夠為哥哥的仕途保駕護航,也沒有什麼。
更何況,顧炎武一心想著南明,皇帝為了江南士族,以及江南的科場。就算是多征調些徐家人,也是沒有什麼。
“如今,大清能夠任用的人才不多,尤其是江南一帶。作為昆山人,徐家能夠為朕所用,那就算是國子監祭酒,朕也是給得起。”
有顧炎武這個前朝名仕,以及徐元文這個,順治皇帝親賜蟒袍穿花翎打馬禦街的兄弟,徐乾學能夠得到皇帝重視不意外。
而徐乾學也並非是真的無用之輩,至少徐乾學從已被放棄的試卷中挑出了韓菼,可以說徐乾學的慧眼識才,最終讓韓菼奪魁,成為狀元。
而也是因為這些,對於韓菼有知遇之恩的徐乾學,更是能夠令其成為自己的嫡係。
韓菼中狀元,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康熙十三年起,朝堂上對於是否撤三藩,一直都是議論紛紛。
“這韓菼,倒是策論深的朕心。可見,徐家倒也算是知趣的。隻不過,不知道徐家所求又是什麼。”
作為皇帝,玄燁是要打定主意將吳三桂這個平西王撤藩的。可是以索額圖等人為首的大臣,覺得撤藩就是逼吳三桂造反。
大清安定不足二十年,如今正是應該修生養息的時候。國庫空虛,無可用之兵以及將帥之才,皇帝的決定朝中是反對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