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鳳陽出了朱元璋(1 / 2)

皖南窮山惡水,尤其是以鳳陽之最。鳳陽五百裏,蘇、鬆三百裏,蘇、鬆財賦甲天下,而鳳陽的貢稅不及蘇、鬆十分之一。

若是鳳陽富饒,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也不會前後淪為乞丐與僧侶。

“鳳陽地廣,也有平原,多富饒之地。如今,大戶人家也是減租減息,為何依舊還是糧食收成少?”

靳輔這樣問著自己,找不到原因,便隻能是親自前往鳳陽府。阡陌人家,田壟小道上,全是挑水的百姓。

“朱大人,鳳陽如今已經幹涸到了如此地步?”水潤萬物而不爭,道家說上善若水。可是如今灌溉田地,需要百姓挑水,這是什麼道理。

“靳大人有所不知,不是鳳陽無水,而是因為鳳陽的水利難。”

鳳陽雖然地有肥磽,卻不應有不如蘇州這樣如此懸殊。追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鳳陽水利不如蘇、鬆地區水利修得好,小港支河,到處皆有。

蘇州府水利是一項功績,旱既可以灌溉,澇也得以排水,所以即使受到水旱影響,終究構不成大患。

但是鳳陽不是,旱時鳳陽能夠幹涸一片,澇時鳳陽能夠淹死一片。

如此的情況下,鳳陽如何能夠得到開擴。

“既然是如此,你我自當時要找尋一個法子解決了這些事。”

靳輔不想自己本來已經能夠完成皖南脫貧致富,但是就在完成了九十九步後,如今在第一百步上被卡死。

“不過鳳陽尚家莊,倒是要比其它地方要好上一些。或許,尚家莊有些特別的法子。”作為縣令,自然也是有心要拌成一件好事。

想到年年尚家莊的收成,卻是要比其它地方好一些。如今,縣令也是顧不得那麼多了。

尚家莊世世代代以農耕為主,代代相傳之後便有了溝田法。以十畝為一畘,二十畘為一溝。把溝裏的土堆起來做道,道高溝低,澇則泄水,旱以灌溉。

然而不等靳輔將整個鳳陽改變,吳三桂的叛變就從京師傳達到皖南。“陛下的意思,這件事可以帶到三藩之後,靳大人在著準備。”

吳三桂聯合耿精忠的叛亂軍隊進攻贛州,煽動饒州的兵弁起而響應。安徽巡撫駐安慶,地與相近,康熙下令靳輔所在增兵設防。

靳輔立即在池州、安慶地方部署軍隊,不但保衛了本地區的安全,還有力地支援了江西地區的平定三藩之亂的戰鬥。

“大人,不好了,宋標占據了盂縣”,盂縣乃安慶下轄一縣,連接安慶與贛州和饒州。若是盂縣破了,安慶也不再是安居之地。

所以,衙役的慌張可想而知。吳三桂騎兵,皇帝知道,京師大官知道。但是普通的百姓,消息閉塞,若不是已經達到了家門口,如何得知?

本來靳輔若是能夠將安慶守著,那麼待到五日之後援軍一來,安慶的困境就能夠解除。但是顯然吳三桂要棋高一著,這不就將安慶困死了。

宋標此人,聲撼遠近,在蘇皖及贛州地區流竄,與吳三桂耿精忠相呼應。雖然沒有為吳三桂所用,但是乘火打劫的事情,也是做了不少。

如今將主意打到了安慶,靳輔怎麼能夠允許有人將手伸到自己跟前來。這件事就是笑話,一山不容二虎。

“你且這般,然後找消息傳出去,本官要來個甕中捉鱉。”靳輔知道宋標此時占據了好處,一定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吳三桂與清軍之間鷸蚌相爭,宋標這個漁人坐收漁翁之利。隻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坐山觀虎鬥,也不怕被虎傷。

“你放開,有本事你我二人單打獨鬥一番。你們這是小人行為,實在是枉為君子。”宋標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被自己的手下出賣。

自古不會受到戰火影響的,像是當年秦淮河邊上商女,又像是如今安慶的煙花樓。

“老大,我保證,這煙花樓一定是安全的。主要是,如今煙花樓來了一個別樣的美人,老大你一定是會喜歡的。”

好一場美人計,不是英雄難過美人關,而是英雄被自己的自大和自戀迷惑了。如此,宋標怎麼會不中計。

除掉了宋標,靳輔所鎮守的安慶也算是平安無事了。然而因為戰事,靳輔依舊還是要在皖南留守。隻是,如今軍費越發的緊張。

已經三年戰事,鳳陽久旱的水利也是沒有資費來解決。而戰場上,清朝大軍花費猛增,供應非常緊張。

後宮之中,此時鈕怙祿氏已經代掌後權,行皇後職責。後宮後妃每月俸銀,服飾一律削減。前朝負責籌餉的戶、兵二部下令裁減驛站經費。

皖南也是戰事之地,自然是不能避免的。雖然整個戰火從西北蔓延到西南,再向著南方延續。但是 北方,尤其是淮安府以北之後再無戰事。

靳輔此時上書皇帝指出,“欲省經費,宜先除糜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