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漠北的喀爾喀蒙古人,需要再將三個旗部,十三個領主統一的規劃。需要的不僅僅錢財,以及土地還有的是一種安全感。
若是作為子民沒有安全感總是想著,或許某一天噶爾丹會再一次東征,對於一個想要安定的民族來說,這一定不會是好事一件。
隻有和平,以及平穩的心態,才能夠讓人好好的有穩定的心,在家中活下去。不必過著終日惶惶的日子,才能令百姓安居樂業。
“不必了,畢竟這麼多的公主已經嫁過來了。”巴林部落取代了漠北的喀爾喀部落,畢竟漠北遭受的所有苦難,還是起源於喀爾喀與準噶爾之間的鬥爭。
遭受了苦難的百姓,需要一個能夠成為所有人憎惡的對象。而引起了這場戰爭,也是受害者一方的喀爾喀部落,尤其是土謝圖可汗,成為所有人怨恨的對象。
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作為人逃避自己過錯的借口。因為不願意責怪自己,所以隻能夠將自己所遭受的苦難責備於他人。
這樣自己的良心才會允許自己好過。
“如今屬於我們的一切,都是極其難得的。我們不能為了出眾,就將漠北的部落得罪了,再說土謝圖本身就是大族。”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土謝圖難免還是不能逃脫,樹倒猢猻散的悲劇。但是有如何不是一種常理呢?因為你實力大,所以我依附你。
依附於你,不圖你得勢力,不圖你的財力,不圖你能夠庇佑我?那麼,我為何要奴顏婢屈的討好與人?強者,不是令人崇拜,而是因為有人需要生存,所以我追隨與強者。
但是如今巴林部落的情況,隻是因為有了一個契機,但是卻沒有一個更加強勁的實力,這就注定了巴林部落隻能小心做人。
夾起尾巴做人,不一定就是弱勢的人,而是有些情況下你作為一個不能審時度勢的,隻能注定要被淘汰。
榮妃沒有告訴自己的女兒,作為一個母妃的人,曾經在暗中為了自己的女兒努力過,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垂憐。雖然結果,不盡人意。
但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榮妃努力過,也隻能是得到一個這樣的結果。不過,同樣是在蒙古的一片天下,或許大公主二公主這對姐妹,將來的日子,不會如同自己的姑姑一樣。
出嫁從夫,一個女人從一生,依靠的還是父兄。尤其是在皇家,聽從父命所以為國為家,聽從皇命,因為自己是皇族一員。
“這公主出嫁,過著就是排場不一樣啊。”皇帝的大公主出嫁,雖然是按照和碩公主來置辦的嫁妝,但是皇帝如今要重用漠南。
同時,皇帝有意要壓製科爾沁,所以皇後準備和碩榮憲公主的嫁妝時,內務府按照固倫公主的品級,添了兩樣精美的東西。
再說在皇城之中,送嫁公主的酒席光祿寺是按照和碩公主以上,固倫公主一下,減三分來操辦的。
“如今榮妃姐姐應該是歡喜才是啊,公主出嫁是件喜事。既然是喜事,那就應該是歡歡喜喜的。”宜妃看著榮妃那副欲哭無淚的神情,難免要在耳旁說兩句了。
按照規矩這公主出嫁,都是要到坤寧宮拜別雙親的。皇後乃嫡母,自然是要與皇帝一起,受到出嫁公主的拜別禮。
反而是作為生母,榮妃是沒有資格的。如今在皇後的坤寧宮內,榮妃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這是落在皇後皇帝眼中,會如何想?
“倒是謝謝妹妹了,隻是心中有些掛念公主吧。”“姐姐說的這是什麼話,公主出嫁自然是嫁給最好的兒郎,這樣豈不是最好的。”
“兒臣拜別皇阿瑪,皇額娘。”正月的時候,皇帝下旨將二公主冊封為和碩榮憲公主。如今這六月十八,大吉宜嫁娶。
皇帝便下令將公主出嫁,如今正好是十八,皇後的坤寧宮內,擺件的雕花木架上,放著鏤空金鑲玉的牡丹瓶。瓶中插著的,就是盛開的牡丹。
“嗯。”皇帝坐在正殿之中,與皇後並肩而坐。此時的坤寧宮內,除了有一個鳳座,還有一把龍椅。
所謂的皇家筵席,能夠到場的也就隻有那麼多人。皇宮之中後妃除了當今皇帝的四妃以及賢貴妃和皇後,能夠有資格參加的,就隻有皇太後了。
作為先帝的後妃,如今的太妃們還是隻有在慈寧宮以及仁壽宮內住著。覺得無聊了皇宮慈寧宮內的花園就是太妃們散心的地方。
若是覺得無事可做,慈寧宮後殿內數十個的佛堂,全部都是太妃們禮佛的好去處。尤其是這些佛堂還是太皇太後健在時,修建的。
宮中已經出嫁了兩位公主,若是按照輩分下一個出嫁的就該是兆佳氏所生的五公主,序齒之後的三公主。
兆佳氏生下了五公主之後,皇帝一直就沒有再次寵幸過其人。五公主出生康熙十三年,正是三藩之亂的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