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所有的條款之後,皇帝開始賜宴。皇帝這一次準備的國宴,約近兩百桌。這樣盛大的宴會,實在是不多見。這算是皇帝對於蒙古,有一次的嘉賞。
不論是對於土謝圖可汗的免罪,還是對於劄薩克圖汗的承襲,還是說最後的編旗,都是皇帝收複漠北的一種手段而已。
在宴會進行中祝酒中,皇帝親手把酒遞給哲布尊丹巴,然後是三位喀爾喀親王,再次給二十位主要台吉。
對於皇帝的賜酒,所有人都用的是謙恭地態度,從皇帝手中跪著接過酒。從尊巴丹開始,到最後的二十台吉,眾人謝恩一手持杯,同時叩首。
在宴會中,除了有歌舞之外,在京師盛行的各種雜技、木偶也被皇帝安排到了此地演出助興。對於皇帝的慷慨,不少人覺得自己是獲利了。因此,在心中除了滿意就是滿意,皇帝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到了初二夜晚酉時,會盟典儀至此結束。
初三日,按照行程皇帝應該開始冊封。
首先皇帝進行賞賜。漠北的尊主哲布尊丹巴、以及三部大汗各得賞銀千兩,蟒緞、彩緞各十五匹。對於皇帝的慷慨,自然所有被賞賜的,隻有謝恩。
賞賜之後的議程就是賜宴,皇帝需要再次召見哲布尊丹巴、土謝圖汗、策妄紮布、車臣汗等更高一級的蒙古親貴,然後給這些人單獨賜宴。
皇帝是孝莊文皇後身邊長大的,所有皇帝自己會滿語,漢語之外也還會蒙語。因此,宴會上三方會麵後的交談,雖然是阿諛奉承居多。
但是不可否認,這些話是好聽。比如土謝圖可汗稱讚皇帝,“聖主如此深仁,臣等恨歸順之晚耳!惟願聖壽萬年,俾臣等仰沐洪恩,長享太平之福。”
但是不可否認,這些話是好聽。比如土謝圖可汗稱讚皇帝,“聖主如此深仁,臣等恨歸順之晚耳!惟願聖壽萬年,俾臣等仰沐洪恩,長享太平之福。”
蒙古乃元朝成吉思汗之後裔,因此一向是以元朝的大汗,可汗作為自己的尊封。到了如今,也是沒有將爵位有個典製作為校對。
所以這一次皇帝借著會盟,將蒙古親貴以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台吉一共六個官爵為劃分。皇帝此舉使蒙古,在爵位上完成了皆執臣禮的等級序列。
大清與蒙古都是以一樣的爵位作為封賞後,漠北這就算是徹底的歸順了大清,歸大清所有。
到了初四日,皇帝在禦帳旁大閱兩兵。
皇帝如今所在行宮,有一片十三裏長的草原,此地當真是芳草連天無窮無盡。除了東西長十三裏,此外經過丈量之後,發現此地南北寬六公裏。
在格布拉的日月湖邊上,有這樣一個地勢平坦的草灘,況且與京師官道相通,連梗大同與洛州橫貫太原東西,對於皇帝出行交通十分便利。
因為皇帝已經交代了,要在行宮周圍舉行閱兵。所有王公大臣,全部在皇帝的行宮大帳周圍,以朝拜的的格局在方圓五十裏內支設自己的大帳。
成列了大帳之後,王公們安排兵甲屯兵列營。之後漠北三部王公貴族列右隊,漠南十三部各旗王公列左隊,依次謁見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皇帝說平身後,便進行正式的盛大的閱兵。《康熙起居注》有統計言,康熙三十年八月在塞外的閱兵,有騎兵上萬成眾橫捭闔之勢。
有縱列的步兵上前,七十門大炮以百四十人看守。京師拱衛皇城的左右騎兵營,隨著皇帝一同來到了漠南。這些八旗精銳參加了閱兵和演習。
號角齊鳴,槍炮齊發,鐵騎隆隆,聲震四野,隨著這些前奏的吹響,恭親王與裕親王兩人,分別向在禦座上的皇帝請示,是否要開始閱兵。
禦座上皇帝身著戎裝,頭戴鑲有貂皮的頭盔,佩帶胯刀和弓箭,騎馬繞場一周,回來下馬。從恭親王手中接過弓箭,皇帝親射十矢。
其中九中,宣告了閱兵的開始。皇帝在眾王公麵前親自射矢,既是一種展示,又是一種震懾。
儀式開始之後,受檢閱的兵甲,按八旗序列,正黃旗居中,然後鑲黃旗與正白旗左右分列。騎兵,步兵排列長約十裏。
整個大隊伍之中步兵和炮兵在行列中間,騎兵分列兩翼。皇帝射矢之後再乘馬由中間通過檢閱方隊,然後率王公登上平原上的唯一一座小山包。
在山包上安設禦帳,供親王貴族們在高處,更加方便觀看,同時再禦帳四周侍衛林立。
漠北喀爾喀蒙古王公在大帳前站列於右,八旗大臣、都統站列於左。響亮的號角吹響後,先是步兵列隊前進,角鳴聲停,行進也停。
如此反複,三進三停算是檢閱了步兵的威武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