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愛不是愛(1 / 2)

皇後已經收拾好了自己破敗的心情,雖然是遺憾,如今這個皇宮越來越令自己感到寒冷。皇後卻不得不死守著,自己心中的那一份職責。

說來諷刺,鈕祜祿氏,堂堂的開國五將家族之一,如今後輩掉落。已經淪落到,唯有皇後一個人苦苦的支撐著這個家族,不至於完全的敗落。

“陛下回乾清宮了,就將這件裘衣送過去吧。”皇後已經有兩個月沒有與皇帝有過接觸了,這個時候送一件冬衣。

正好緩和緩和,兩個人之間,因為溫僖的死而造成的裂痕。皇後不能坦率地說,我不稀罕皇帝你的寵愛與愧疚。

哪怕隻是皇帝的敬重,對於皇後來說,這些都是在後宮,保全自己與胤俄,助胤禛一臂之力最好的東西。

戰場上,最壯麗的,莫過於沙場點兵。而這一次,康熙三十五年甲子二月初九,大吉之日。皇帝親自在午門外,策馬鎧甲點兵。

九萬大軍集合了京中的禁軍右翼,作為護衛皇帝的親隨部隊。同時,在當年駐防遼東寧古塔的八旗之中,皇帝抽調了七千人,組成了騎兵。

二月的天,在四方城已經冰雪融化。但是對於漠北來說,這個時候,就算是再下一場雪也是不會令人覺得奇怪。

而皇帝與皇後的關係,所謂的鬧別扭不外就是,兩個人自己的暗中較勁。皇帝禦駕親征,這一次依舊還是太子監國。皇後在坤寧宮,繼續掌管後宮。

除了遼東寧古塔的七千人,因為適應於遼東一樣寒冷的漠北,所以作為騎兵之外。從晉中與隴西征調的無萬兵馬,是步兵最大的組合。

駐守嘉峪關,玉門關一帶的士兵,皇帝沒有打算動。噶爾丹在十月撤兵,皇帝在午門點兵之時準噶爾的大部隊,依舊還是老地方科布多。

《孫子兵法》說兵貴在神速。皇帝這一招,下馬威,雖然不能給噶爾丹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是,在戰術上鄙視噶爾丹皇帝還是樂意的。

除了五萬的步兵之外,就是三萬,可以做步兵,也可以作為騎兵補充的士兵的組合。比九萬大軍更先開拔的,是戶部從國庫中拿出來的糧草。

九萬大軍由皇帝親自調配。而作為主帥,皇帝將大軍分東中西三路進擊。

東路大軍一萬餘人,由遼東將軍薩布素率領。在京師領旨謝恩後,薩布素回到遼東。按照皇帝的意思,帶著大軍從盛京開拔。

越外興安嶺西進,出克魯倫河實行牽製性側擊。

西路四萬人由撫遠大將軍費揚古為主將,分別出歸化、寧夏,越過沙漠,會師於翁金河後北上,切斷噶爾丹軍西逃科布多之路。

這一次皇帝沒有派裕親王與恭親王,作為左右大將軍隨軍出征。當年,裕親王的失敗,造成了今日的局麵。

雖然皇帝是與裕親王福全兄弟情深,但是玄燁這個時候是皇帝。因此作為撫遠大將軍的費揚古,就成為一個不錯的人選。

三十二年皇帝與內閣商議後,覺得噶爾丹就是一個禍患。噶爾丹一日不死,對於皇帝來說心中就一日不得安寧。

其中皇帝對於歸化城的擔心,更加是重中之重。歸化城北枕巍峨起伏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可通北部豐美的草原。

南臨波濤滾滾的黃河水,與鄂爾多斯高原隔河相望。東連連綿起伏的蠻汗山,西連河套,為西進甘寧之門戶。

歸化城坐落於黃河、大黑河衝積而成的平原上。這裏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與寧夏的河套平原並立為沙漠草原上的兩顆明珠。

如此重要的地方,皇帝怎麼能夠放手。尤其是,歸化城建成在明隆慶六年。這不僅僅是一個曆史的延續,而是對於蒙古人來說,這是一個與大召寺一樣存在在蒙古人心中的城池。

若是說的嚴重一點,可以說,得歸化城得蒙古民心也是不為過的。

當時駐牧於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領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陰,黃河之濱,破土建設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偉美麗的城池。

該城竣工後,秉承著蒙古與大明關係緩和的結點。隆慶皇帝賜名為“歸化城”。歸化城可以說是一次嚐試,自古從匈奴到元朝以來,蒙古人都是逐水而居。

像在層巒疊嶂的青山下,再一次的仿建元大都,這是一次大膽的嚐試。若是要蒙古人住入歸化城,那就意味著,蒙古人要放棄千年的祖宗遺訓。

歸化城坐落在草原上,顯露著一派蒼鬱生機。可以說,算起來當初的決定,造福了後世子孫。至少,歸化城在之後的百年間,與大明皇朝的互通貿易,一直以來,都是有益的。

也是因為如今歸化城越來越繁華,富足。所以,玄燁更加舍不得,歸化城好好的,就這樣的落入了噶爾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