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兩條河各自的有河道,彙入大海是在不同的地方。但,就在不久之前河務有人稟報了皇帝,如今兩條河現在是合流的樣子。
以前不會有隱患,現在不一樣了。一旦是兩條河合流是真的,那麼在直隸就會麵臨洪水泛濫的結果。這樣的事情,不是皇帝希望看見的。
所以,這一次皇帝召見李光地,就是為了個李光地說一聲。至少,李光地要重視起來,而不能玩忽職守。
“陛下所言,微臣也確實是見了。這件事不假,漳河故道已經差人找了。也有下臣告訴微臣,故道可循。”
李光地將自己知道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皇帝。“隻要能夠開鑿舊河道,將漳河引回舊道,兩河各歸其家,如此一來泛濫這件事就不是大事。”
“這件事你有了章程,就是最好不過的。朕相信你,你著手去做就是。”隨著李光地一同來見駕的,還有直隸的監察以及桑園所屬的知州。
與李光地和其它的幾個人商議之後,最讓皇帝擔心的,莫過於黃河與淮河兩地的情況。所以,二月二十五,皇帝決定還是與太後所在的龍舟分開最好。
“皇額娘,朕要視察黃淮泛濫的災情。也需要麵見河務總督,若是與皇額娘一道,隻怕是皇額娘也要跟著朕顛簸一路了。”
皇帝就希望皇太後既然是出宮遊玩的,又有孫兒媳和幾個太妃陪在身邊,所以太後出宮就應該過的舒心點。
“皇帝以國家大事為重,自然是應該的。如此,便將幾個皇子一並帶上吧。哀家這兒,留些人手就夠了。”皇太後一直都是明事理的,尤其是是皇帝說話之後,更是如此。
“朕將胤祺和胤祐留下陪著皇額娘,如此兒臣明日便啟程。”皇帝從皇太後的船艙離開之後,回到自己的龍舟之後,幾個皇子已經在等著皇帝安排了。
“你們護送皇太後從桑園南下,在清口等著朕便是。這一路上,找些安靜的地方讓皇太後下船看看。”
皇帝將自己的行程交代的清楚,然後因為就要分途。所以,直郡王和誠郡王,八貝勒胤禩,十三阿哥胤祥等便在皇帝的龍舟上,隨皇帝一同前往高家堰。
“宮中可是有事發生。”王以誠知道皇帝是在問皇後的信,可是皇後沒有寫信送來,王以誠也不敢捏造一封給皇帝送去吧。
“宮中隻怕是事情都是安寧的,所以皇後娘娘便沒有寫信來打擾陛下。”王以誠也隻能盡量的說些好話出來,皇帝跟皇後之間的事情,不是奴才應該插手的。
“送回宮的東西呢,安排好了。”李光地麵見皇帝,怎麼能夠不送禮。所以,直隸的一些特色的水果以及特產,皇帝給了皇太後那邊之後,就是同船的幾個皇子得了。
再者就是宮中的皇太子,以及皇後和幾個阿哥,以及後妃們。“萬歲爺,奴才親自看著直隸巡撫的物品,被打包送回了宮中。皇後娘娘,想必是喜歡的。”
王以誠也隻能這樣來安慰皇帝了,‘隻盼望著皇後娘娘,能夠早早的將信寫一封給萬歲爺送來吧。’
高家堰的潰堤,一直都是最嚴重的。這裏因為黃河河道九曲十八彎,而與淮河相距也不過就是三裏地。所以,但凡是遇見了七八月的暴雨天。
京師永定河大水,不至於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但,高家堰這個地方就不一樣了。說是高家堰,淺淘沙低作堰。結果也不盡然,當年靳輔在高家堰一呆就是十年,最好也隻是保證黃河三年不出大事。
可是,這九曲十八彎的地勢,除非是真的能夠改成平原了,否則就是再有三個李冰。最後,也還是沒有一個良策。
同樣的,除了這一直要泛濫的河水,令皇帝放心不下的就是高家堰的幾個大壩。是不是真的非要分流,或者是其實清除淤泥也是沒有法子了。
皇帝最初是否認了靳輔的辦法,答應了開鑿河口。結果,海水倒灌,在河口處一大片的鹽堿地。百姓雖然不是怨聲載道,但皇帝也知道自己這個舉動是不得民心的。
所以,最後還是隻有讓靳輔再次回到河務上。高家堰分流這一點,皇帝一直都是不答應。一旦分流,就意味著要遷居百姓。這件事,更加複雜比河道泛濫造成的居無定所,還要令人恐怖。
皇帝不敢輕易將這樣的事情拿來試探百姓的反應,“朕明白諸位愛卿的顧慮。是,洪澤湖就處在兩河邊緣上。一旦到了三伏天,黃河水倒灌,威脅興化鹽城七州縣。”
“於成龍,你在河務上已經三年,現在可是能夠告訴朕你又何良策。”於成龍被調任直隸巡撫之後,皇帝滿意於成龍的清廉。
正好靳輔在河務上的所作所為,也沒有什麼大用。皇帝將於成龍提拔成為了新一任的河務總督,至於靳輔雖然是在職,但跟於成龍意見相左的地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