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歐洲,看起來好像波瀾不驚,誰也不知道,在一個小小的城鎮中,一個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的小幫會成立了一家規模不大的公司。
公司是以運輸為主要業務的,老板是一個誰也沒聽過的人,據說有東方背景。
在小城的幫會成員也納悶了,老大被人家打了一頓,親自帶隊護送兩個大毛去鹿特丹,半個月不到的時間,怎麼就賺了幾百萬歐元,居然敢開公司了?
這是老大提不動刀了,還是他學飄了,居然敢學別人開公司?
倒是東方老板沒引起人懷疑,誰都知道,現在東方那邊的人很有錢,人家看上這條線路了,想做大毛和歐洲的生意了,這有問題嗎?
最關鍵的是,鹿特丹當地部門出麵了。
從鹿特丹那邊裝車的貨物,包括獻花,通過歐洲的時候,各種費用也好,暗地裏給人的好處也罷,價格都太高了,而運到大毛那邊,則是節省將近三分之一成本的生意。
運輸公司拿一點,路上打點一點,加上運輸公司的身份,路上不會出什麼問題,這裏麵,錢可以省將近四分之一,這對鹿特丹那邊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看在錢的份上,幫會的人竟沒有一個反對成立公司的。
這還不算,這一路上,從歐洲運去大毛和東方的產品,不管什麼產品,都要交給公司運輸,這可又是一筆生意。
另外,從大毛那邊運輸過來的東西,也會交給公司運輸,這又是一筆生意。
憑著運輸公司這個招牌,這個幫會能吃的滿嘴流油。
這麼好的事情,誰反對就奇怪了。
可是,那麼多的東西,市場能吃得下嗎?
萬一運輸生意做不長久怎麼辦?
不用公司說,那些員工就自己提出來了,運費可以少一些,隻要長久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這可是不小的收獲,能有掙錢的主動性,就必然幫著公司處理很多節外生枝的事情。
此刻,楊長峰站在車站的月台,跟幾個人握手告別,另一邊,幫會的老大,運輸公司的二老板,也在鹿特丹幾個體麵人物的歡送下離開。
他並不認識楊長峰,自始至終,他隻跟兩個倭國人打交道。
楊長峰向幾個情報人員揮揮手,在情報人員提心吊膽的目送下,列車緩緩啟動,踏上了通往國內的旅途,在三天後,列車將回到口岸。
如果此刻有人有透視眼,就可以看到這趟車上裝滿了貨物,有高科技的機床,也有大量的數據資料,列車地板下,數不清的禁運產品裝在一起,用一個比較玄幻的概念形容一下,這輛列車如果穿越了,憑車上的機床,楊長峰都能帶著人在一百年內把原始社會改造成現代社會。
這是一趟加長的貨車,車上隻有兩節車廂是乘客乘坐的,其它三十多節車廂全部用來裝貨物,外頭是明碼標價買的貨物,裏頭裝著絕對禁運的貨物,這是一趟極其危險的旅程。
好的一點是,車上的人裏頭,有不少是戰鬥人員,一旦發生危險,這趟車上至少會有三十個人的特戰小分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