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金蟾?!”黃新民驚呼出聲道。
道家典籍中曾有記載,蛤蟆中,三足者可稱之為‘蟾’,三足金蟾更是遍尋天下都難得一見的通靈之物,世間至今已經消失了近千年。
傳聞中,三足金蟾吞納四方財氣與福氣修行,代表了大富大貴,不說普通人,就連修行者都欲求之而不可得。
在民間,‘劉海戲金蟾’的神話傳說更是家喻戶曉流傳了上千年,就連宋代大詞人蘇東坡都曾有詩雲:“月缺霜濃細蕊幹,此花元屬玉堂仙。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破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鬥清妍。願公采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
由此可見,三足金蟾究竟是有多麼的神奇與罕見,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金蟾自宋以後,幾乎絕跡。
因此,當看到一樣傳說中的生物出現在眼前時,黃新民激動的心情便可想而知了,連滿身的疼痛都已經忘卻。
別的地方不說,在贛州地區,尤其是贛南,幾乎家家戶戶都拜金蟾,這隻三條腿的蛤蟆在贛南人心中,是跟財神爺等同的存在。
因此,黃新民第一眼看到那巨大的身影時就已經認出,這就是傳說中神乎其神的三足金蟾。
‘咕呱’
又是一聲蟾叫,若雷霆般轟隆隆作響,巨大的身影動了,似乎是不滿黃新民的叫喊,小腦袋上兩隻大眼睛扭了過來淡淡的看了一眼黃新民。
一瞬間,黃新民猶如身墜冰窟,一股寒意猛然間湧上心頭,這是一種危險的氣息,陰冷而又歹毒,沒有絲毫的情感。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種危險的氣息並非出自三足金蟾,而是在另外一個方位傳來。
龍虎山很大,這裏所處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山穀,中央處滿是積水,逐漸形成了一個水潭,水潭水看起來渾濁不堪,想來應該是山洪水全都衝入了此處。
三足金蟾趴伏的地方,是積水潭的邊緣,這裏有一塊大石凸顯出來,石塊高能有五六米,剛好能夠放開金蟾比石碾子還要大上幾分的身軀。
金蟾看起來肥肥胖胖的,全身布滿了金色的回紋,像是一枚又一枚金錢般,鼓著腮幫子‘咕呱’大叫,即便隔著很遠,也震的人耳朵嗡嗡響,在看了黃新民一眼後,金蟾便又轉過了頭去,緊盯著山穀另一端的樹叢中。
那裏林木茂密,看起來漆黑一片,冰冷的氣息就是從其中傳出的,令人望而生畏,其中好似盤踞有無上生靈般,俯瞰著周圍的一切。
‘咕呱’‘咕呱’‘咕呱’
不知為何,金蟾叫聲逐漸變得迅疾,結實有力的後腿猛然間緊繃,如臨大敵般,好似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出驚人的攻擊,讓黃新民屏息,預感到了不同尋常。
‘嗖’
昏暗中,一道狹長的‘利箭’猛然間從黑暗一片的密林中射出,直衝巨石上盤坐的三足金蟾而來。
‘咕呱’
三足金蟾毫不驚慌,好像早就已經有所預料,不退反進,結實而有力的後腿快速一蹬,隨著‘哢嚓’的聲響,金蟾坐下石塊在踩踏間被生生踩碎,身體借著反作用力直接朝著黑色‘利箭’迎麵衝去,如同一道金光般迅疾的前衝。
太快了,兩者之雖然間隔著有好幾百米,卻瞬間就撞到了一起。
‘砰’
空氣中爆發出如同打鼓般的嗡鳴聲,撞擊出來的衝擊波讓平靜的水潭泛起陣陣漣漪,三足金蟾被撞飛,整個身子從天空翻了個跟頭,而後穩穩地落到積水潭對麵的開闊地上。
而另一方,也是伴著‘劈啪’一聲如同柳條墜地般的聲響,有一大團黑乎乎的‘東西’摔到了一塊,扭曲在一起。
當看清那團東西是什麼之後,黃新民瞬間全身就起了一層雞皮疙瘩,顫聲道:“竟是一條黑色巨蟒,這也太大了吧,能有十多米那麼長,天啊!”
黑色的巨蟒,鱗片泛起陣陣寒光,或許方才被撞疼了,蛇尾不住的拍打著地麵,讓黃新民感覺到整個山穀似乎都在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