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他用念頭打開數據庫麵板,看著隻有他本人才能看見的操作界麵,一條條科技產品目錄從眼前飛過,無需深入查詢,他就能用VI通過名字感覺到這些科技的實現條件難度。
暗物質能量反應堆?
微型宇宙電池?
空間曲率引擎?
量子空間通訊技術?
生化清潔技術?
反物質能量發生器?
……
“PASS!全都PASS掉!先不這些科技能不能在這個世界還原,首先它們研發所需要的條件太高,受限太大,還是挑一些不需要實驗器材的技術吧!”
心念微動,他麵前的目錄立即根據篩選條件換成另一批,可仔細一看還是感覺不行,於是增加更多的篩選條件,科技目錄隨之發生改變。
他下載的科技數據庫實在龐大,裏麵包含了星際聯邦公開的民用科技數據,其科技產品實在太多,即便加了許多限製條件去刷選,依舊還那麼多種技術可選擇,簡直像是海裏撈針一樣。
“選哪種技術才更方便容易實現呢?”
實在太多是沒辦法挑選,李茂業隻好根據自己的習慣,將一項標有備注的科技單獨突顯出來。
作為一名前程序猿,當然是優先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技術了。毫無疑問,他選的是跟程序相關的次元世界技術。
比如這個星際聯邦使用的“超維空間壓縮算法”,在他看起來,還原起來就挺簡單的樣子!
早在幾年前觀看美劇《矽穀》時,他就冒出過類似的想法,也想研究劇中主角理查德的擼管壓縮算法,於是特地抽時間進行推演了一下,發現居然有幾分可行性,可見編劇沒有胡編亂造。
至少《矽穀》的編劇是專業水平,采用的理論也是遠超當前科技水平!
隻可惜受限於他本人數學能力,無法將劇中的算法還原出來,過了幾年之後,他從網上看到一條新聞,據矽穀有一個公司的研發團隊竟然把算法給實現了!
當然了,他們的算法在壓縮比率上遠低於劇中的設定,壓縮數據的成本也高得驚人,不過這也明了那部美劇講的原理方向是正確的。
李茂業在VI數據庫裏看到這個黑科技“超維空間壓縮算法”時,就想到要將這種算法研發還原出來,就算隻能實現很部分的壓縮效率,那也絕對比如今的壓縮算法要厲害許多。
這可是星際聯邦民間還在使用的壓縮算法,利用數據空間化的理論,將其反複壓縮折疊,可以實現非常強大的無損壓縮比率。
就跟美劇《矽穀》裏的壓縮算法一樣,都是先用特殊的算法公式來計算源文件的數據,然後將計算壓縮過的數據保存下來,在解壓的時候再通過計算公式來反轉這個過程,最後得到了無損壓縮的文件。
據有一家矽穀科技公司真的根據美劇《矽穀》裏描述的壓縮原理,用AI計算的方式來實現了類似的壓縮功能,隻不過他們的那種做法成本高昂,需要用到超極計算機耗時很長才能做到,如果換成用普通電腦壓縮一個1G大的文件,需要的時間是數年才能壓縮成功。
“好了,就選這個壓縮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