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酒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麼藥(1 / 2)

當然,莊建業說的還不止這些,最最關鍵的是莊建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思維邏輯,即借著不對經費中的裝備采購,本質是對高端製造業投資的結論,得出一個令空軍首長都難以置信的理論:

那便是部隊經費的削減,實質上是在減少對國內高端製造業的投資,最終的結果是不僅國內的高端製造業沒起來,關鍵是部隊的經費也沒怎麼省下,因為為了為此部隊裝備的先進性,就必須向國外進行大規模采購。

在這方麵國內是有過經驗教訓的,過去幾十年國內的經濟情況不太好,便有了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的反正,導致不少防務裝備落後,以至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部隊需要大量采購俄國的防務裝備。

包括但不限於蘇—27係列戰鬥機,“基洛”級潛艇,“現代”級導彈驅逐艦,S—300防空導彈係統……

從而保障國內的防務安全。

這還隻是從俄國進口的,從世界其他發達國家進口的軍民兩用技術裝備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以至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出具的年度防務裝備采購報告中指出,國內從2002年起至今,一直是世界頭號防務裝備進口國。

甚至有些年份,國內防務裝備的進口量超過了後幾名的總和!

基於此,莊建業強調,部隊經費這東西就跟家裏的電費、水費、燃氣費一樣,隻要是正常運轉就剩不下,即便當時扣扣搜搜的從牙縫裏省出那麼一丁點兒。

但在最後卻發現事實上非但沒有省下,反而花的更多。

更重要的是,這些錢都以外彙的形勢流到國外,帶動國外的產業升級和產品迭代,國內啥好處都沒撈到。

正因為如此,莊建業最後不得不強調:“首長,該花的錢還是要花,有時候想省反而是省不下來!”

空軍首長聽罷,猶豫著點了點頭,雖然空軍首長對經濟一知半解,在產業方麵有也不算內行,當他並不是傻子,莊建業的建議內中的邏輯鏈條已經掰開了揉碎了,空軍首長哪裏聽不懂。

別說聽懂了,空軍首長都能找出例子出來。

就比如說新德裏,一個蘇—30MKI戰鬥機和一艘俄製航母的總費用超過了80億美元,按照當下的彙率計算就是650多億人民幣。

昂貴不說,關鍵是這650億資金可全是給俄國人的,本國毛線都沒撈到一根,這不就是妥妥的拿自己的錢給旁人做嫁衣嘛?

當然,這麼幹的不止是新德裏,國內現在同一樣如此,畢竟全球防務裝備頭號采購國的名頭不是白給的,那是需要每年數百億美元堆出來的。

這麼龐大的資金若是留在國內,得撬動多少產業填補空白、突飛猛進?

正因為如此,莊建業的一番解析等於是把空軍首長親自起草的這份綱要中最大的阻礙給平了,畢竟作為部隊中的一員,對於經費的渴望是也永無止境的,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好。

所以,起草這份綱要時,空軍首長也是絞盡了腦汁,就想著這份綱要除了能提升空軍戰鬥力外,還有其他哪些好處。